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复位术,在72h内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固定术,随访1~3年,总结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成功复位,颈椎排序和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未出现不稳定性;患者的神经功能评级得到明显改善。针对患者病情,采取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固定术是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并在早期(平均69 h内)选择全麻下经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钛板内固定术,其中,11例患者在麻醉下牵引复位,24例牵引未复位,于术中经前路撬拨复位.结果:本组35例患者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皮下血肿、切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食管损伤等,围手术期无死亡,所有切口Ⅰ/甲级愈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出现神经功能加重者,25例脊髓不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治疗策略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对27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进行MRI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评定标准(以下简称ASIA),早期先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手术治疗。根据本组病例的特殊状况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和流程。 结果 选择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后,ASIA神经受损评级分别改善显著,27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进行合适的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而合理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和流程的制订和实施则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一个有利保证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患者,总结其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病情观察、呼吸功能训练、气管推移训练、手语训练、颅骨牵引、心理护理的方法。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本组3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颅骨牵引,其中7例患者经牵引成功复位改为保守治疗,另18例牵引后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例行颈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的患者术前进行颅骨牵引,择期手术联合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总结29例大重量牵引快速复位法治疗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护理配合,其中27例复位成功,2例(均为不全瘫)改为手术切开复位棘突缠绕固定。认为: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支持,术中密切配合、仔细观察患对牵引的反应,术后加强并发症的护理是大重量快速牵引复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后前路稳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患者29例先行牵引复位,然后再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牵引复位成功26例,3例复位未成功者均伴有小关节骨折先行后路切开复位。本组病例前路手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结论下颈椎小关节交锁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安全可靠,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骨愈合可靠,生物强度高,足以维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前路手术采用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42例,均行一期颈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末次随访时评估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CT、X线及MRI检查,评价Cobb角变化、脊髓神经减压情况及关节突交锁复位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评价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颈动脉、椎动脉及食管等破裂损伤;均获得满意复位,其中39例完全复位,3例未完全复位。1例术后因高位脊髓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治疗效果差自动出院;余40例患者随访6~12(7.5±0.3)个月。42例患者术前ASIA分级A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前路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与前路手术组各30例,并且分别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40.25±22.8)、(65.6±1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8.39±24.7)、(178.88±15.8)mL;住院时间分别为(15.27±2.2)、(12.4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8/30)、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优良率83.3%、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相对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的软组织损伤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软组织损伤、旋转角度、椎体脱位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 4具C1-T1段40g/L甲醛浸泡成人颈椎标本,破坏C4-5双侧关节囊前侧、内侧部分。用自制夹具,分别在侧屈旋转、前屈旋转下模拟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并部分模拟肌肉收缩。结果前屈旋转比侧屈旋转对软组织损伤大;单侧关节突交锁平均旋转角度为19.75°,椎体脱位均为Ⅰ度脱位。结论 屈曲旋转的复合暴力是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力学机制,关节囊的破坏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交锁侧黄韧带、1/2以上纤维环的破坏是必须的,棘上、棘间韧带的阻力较小,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无关,与椎体的脱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比术前高,且患者JOA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增加,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JOA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颈椎骨折脱位是较常见的外伤性骨科疾患中损伤最严重的一种,绝大多数患者常合并高位截瘫,恢复率较低,如处理不当,则直接危及生命。我院分别于1997、1999年收治2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经及时行椎板减压脊突固定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丽琼  刘征宇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41-1542
目的:探讨颈椎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并给予积极术前、术后护理。结果:31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颈椎侧块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颈椎侧块钢板治疗 5 4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神经、血管并发症。通过 4~ 36个月的随访 ,颈椎侧块钢板对颈椎固定牢靠 ,无螺钉松脱及钢板断裂现象 ,同时对颈椎滑脱有良好的复位作用。全部达到骨性愈合 ,脊髓功能除 5例按Frankle分级为A级者术后 3个月无明显改善外 ,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适用于需要后路减压的颈椎骨折、脱位 ,对其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本方法还具有短节段固定 ,术后仅需轻便外固定 ,可早期活动等优点。该手术有一定风险 ,因此要求术者技术熟练 ,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颈椎关节突关节位属一个新的投照体位~([1]),可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相应关节间隙,在传统颈椎斜位的基础上增大20°~25°,使C3~C7关节突关节显示最佳,是一种相对客观的颈椎关节突关节X线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昌艳  李淑丽 《现代护理》2003,9(3):198-198
下颈椎 (C3~ 7)骨折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性损伤 ,常常由于高位截瘫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死亡率较高 ,占颈椎损伤的 30 %~ 4 0 % ,我院骨科自 2 0 0 2年 1月开始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一种CRF颈椎后路关节侧块固定钢板取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应用 18例 ,取得满意疗效 ,并且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提高了床位周转率 ,在价格上也优先于进口产品 ,适于国人使用 ,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应用CRF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共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为 18~ 4 5岁…  相似文献   

18.
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极易合并脊髓损伤,病情往往很危重,处理棘手.近十年来,不少学者对颈椎损伤的机制、损伤后局部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也有较大的进展.特别是新的内固定材料、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地出现,处理概念也有了明显变化.本文就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常用固定方法、适应证、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对恢复及维持颈椎前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行前路带锁钢板系统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拍摄患者术前、术后当日、术后1年的X线片,通过Cobb角评估患者融合节段的前凸,将齿状突至C7后下缘连线和C4后下缘的垂直距离作为D值,评估患者的颈椎前凸;应用JOA评分标准判定患者的脊髓功能。结果:患者术前Cobb角为-33°~19°,术后当日、术后1年Cobb角分别为-13°~21.7°、-13°~21.3°,与术前Cobb角相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术前D值为-8.8~15.2 mm,术后当日、术后1年的D值分别为0~18.7 mm、0~18.7 mm,与术前D值相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术后脊髓功能达优13例、良10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71.9%。结论: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有助于恢复、维持患者颈椎前凸,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纯前入路治疗5例,经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2例。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植骨完全融合,其神经恢复均提高1~3级。结论:前入路或一期后一前联合入路均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术前检查及牵引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