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肝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6年来收治肝脏转移性肿瘤58例,原发病灶来源:大肠癌28例,胃癌18例,食管癌8例,小肠癌4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共118次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方案:大肠癌、小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胃癌、食管癌使用紫杉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48.2%及半年、一年、二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6%、55,2%、31.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是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重要手段,能达到病灶缩小,缓解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亮  梁勇 《淮海医药》2006,24(5):390-391
目的 评价直肠癌肝转移术前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肝脏及直肠局部介入化疗,同时对肝脏转移灶进行栓塞.术后4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进行局部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手术安全进行,有12例进行了根治性治疗,切除直肠及肝脏转移灶,原发灶全部完整切除.手术中出血减少,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扩散,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卞栋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淮海医药》2012,30(2):110-1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ST 16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0例,小肠5例,直肠1例。其中12例达到外科根治性切除。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行姑息切除。2例伴肝转移者中1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切除,1例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2例中术后复发转移3例,复发间期平均14个月,其中2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他1例带瘤生存12个月。结论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治疗GIST的首选有效方法,不易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GIST远期仍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率。对复发转移病例,仍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于士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79-280
目的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7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患者20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TAI)组患者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原发病灶均已切除,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33例原发病灶已切除,另有18例原发病灶未切除,对未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给予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结果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法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法,两组患者的12个月及24个月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也对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患者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发现,原发病灶切除患者的6、12、24个月的生存率较未切除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同样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的疗效要优于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转移性肝癌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大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联合化疗的有效途径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联合手术切除原发癌及转移癌,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热电疗法综合性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4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6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癌均获切除,其中同期切除肝转移癌21例,6例复发,4例再次手术切除。25例不能切除的转移性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和热电疗法。肿瘤直径平均缩小50%,其中4例因肿瘤缩小行二期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切除组分别为95.2%、81%、57.1%。明显高于置泵组的64%、44%、32%(P<0.01)。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同期联合手术切除加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是一种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切除肝转移癌者,只要切除原发肿瘤,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切除18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缩小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注药及栓塞剂。手术指征;肿瘤有所缩小,境界清楚,门静脉主干无癌检,肝功能大致正常.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无肝内转移或远处转移病灶。手术方式:除3例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外,余均为肝门间歇阻断法不规则肝叶切除或肿瘤局部切除术。本组无手术死亡,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到4年,11例仍健在,存活2年以上者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5年,并发症5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3个月内死亡3例,生存4~6个月2例,6个月~1年8例,1~2年14例,2~3年17例,3年以上8例。结论应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的认识和警惕,加强结直肠肿瘤术前术中的肝脏检查;只要没有黄疸、腹水及肝外转移,就应积极进行手术、介入等治疗;只有提高手术探查率,才可提高切除率,即使不能切除,术中亦要对病灶进行直接处理,整体治疗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劲松  季学兵 《淮海医药》2001,19(3):208-208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药盒导管系统(PCS)植入术的技术要领及其对转移性肝癌、盆腔巨大肿瘤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对直肠癌术后肝脏多发性转移、胰头癌伴肝转移和右侧卵巢癌伴盆腔广泛转移患各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靶血管内行肿瘤供血动脉造影,适度栓塞、化疗药灌注后,将药盒导管交换入靶血管内。结果 3例患PCS植入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4月,药盒导管通畅,病灶缩小,患全身情况好转。结论 经皮穿刺PCS植入术对转移性肝癌、盆腔巨大肿瘤能进行规律性、简易易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蒙岭  王勇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390-390
肝脏的转移性肿瘤 ,可来源于各组织和器官 ,临床上以来源于大肠癌的转移最常见。约 2 0 %大肠癌患者在确诊的同时可发现有肝转移 ,另有 4 0 %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 3a之内 [1] 。手术切除肝转移癌是唯一可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 ,而非手术治疗仅可有限延长患者生存期或无效 [2 ]。1990年~ 1999年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2 7例。结合有关文献 ,对 2 7例大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7例中 ,男 16例 ,女 11例。年龄 31岁~ 75岁。原发肿瘤位于结肠 10例 ,直肠 17例。Duk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及结果进行讨论。结果 52例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并同期行肝转移病灶切除;26例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切除术后2~6个月行延期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同期组分别为75.0%、40.4%、35.0%;延期组分别为73.1%、34.6%、23.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在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均可切除的情况下,应争取行同期手术切除;若因合并肠梗阻等情况不宜同期切除者,可在原发灶切除后行肝转移病灶介入或局部物理、化学治疗,再争取行延期切除,或考虑行肝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钱羽  魏少忠 《药品评价》2012,9(15):10-12
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的化疗一直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方案,有效率40%~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7~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可达到20个月左右.,同时,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医生对肝内外转移病灶手术观念的变化,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灶的可切除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提高到27%-41%.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肝内和肝外转移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I I I期(TxN1-2M0)的水平.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自美国FDA首先于2004年2月13日批准西妥昔单抗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以来,目前共有3个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使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总生存期(OS)延长至24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栓塞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68例的总有效率为86.8%(59/68),完全缓解13例(19.1%),部分缓解46例(67.7%),病情稳定6例(8.8%),病情进展3例(4.4%).介入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术中出血量较少.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行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可以缩小局部病灶以利于手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6例和观察组(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栓塞组)16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QOL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的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疗效好,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的原因,并评价再次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6例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行支气管动脉、病变侧支血管(助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隔下动脉、食管固有动脉等)造影,酌情选择栓塞剂(明胶海绵、PVA 颗粒、弹簧圈等)栓塞病变血管.结果 造影显示原支气管动脉再而咯血3例,新的支气管动脉出血13例,而第1次栓塞的支气管动脉完全栓塞,未发现再出血.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4例,采用保守治疗2例.12例患者介入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出血.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和6个月再次出血,其中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结论 再次介入栓塞是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栓塞后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完全彻底的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的血管,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46例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导管介入治疗在肺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肺癌4 6例,其中原发肺癌32例,转移性肺癌14例,经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行灌注或栓塞化疗,化疗药物用环磷酰胺、卡铂、5-FU或阿霉素、丝裂霉素、卡铂及5-FU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插管成功率100%.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2例;肿瘤缩小18例,占39%;病灶稳定13例,占29%;增长13例,占28%.随访8年,平均生存期14个月,最长2年9个月,最短3个月.结论 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介入化疗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晚期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30-131
目的:探讨胃肠平滑肌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30例,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所在部位和肿瘤分类。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胃平滑肌瘤24例患者中,行胃肿瘤楔形切除共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9例。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均未发现转移灶,其中1例与横结肠发生粘连,6例患者中2例患者行胃楔形切除,1例患者行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1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联合横结肠切除。结果:24例胃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23例患者存活至随访结束,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8年。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2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1例为1.8年,1例为2.5年;2例患者3年后发生肝转移行肿物再切除,累计存活时间1例为3.7年,1例为3.5年;其余2例患者健存至随访结束。结论:胃肠平滑肌肿瘤患者要积极手术治疗,可采用胃镜活检或者术中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先采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出现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者投用"格列卫"口服化疗,待肝脏转移灶消失、复发肿瘤缩小后再次手术切除病灶.结果 本组随访1~5年,25例均获临床治愈,其中7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而不能再次手术者,经投用"格列卫"口服治疗6个月至1年,有4例患者肿瘤得到控制,有3例获得再次手术时机,随访至今,效果良好.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仍是目前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海球  熊进文  黄勇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152-152,F000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收治的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上述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3.2±7.5)个月,其中3年生存率为12.0%(3/25)。转移部位、转移灶数目、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正确评价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墨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23-524
目的研究胃癌结直肠癌转移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针对该影响进行预后的分析,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11年5月来自我院的胃癌、结直肠癌的患者50例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回顾性的分析。记录了患者胃癌结直肠癌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转移特点和原发的部位进行了预后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等。结果患者中有20例患者胃癌和结肠癌宫颈转移,30例患者胃癌结直肠癌肝转移。对于宫颈转移的患者主要症状就是阴道的不规则出血,预后的不是很好。患者治疗过程中单纯手术的患者5例,单纯放疗的2例,进行单纯的化疗的患者3例。患者进行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有18例,最终放弃的有2例。在手术后的病理显示上可以看到胃癌的转移者,都会有内膜受到侵袭,对结直肠转移的患者在宫体内有浆膜肌层受侵。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是15个月。对于胃癌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有20例,结肠癌转移肝脏的患者18例,所占比例较多,2例患者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周径、浆膜侵犯和肝转移的分期浸润的深度、还有手术方式、化疗和肿瘤的分化程度都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肝转移的分期和手术方式主要是影响患者的独立预后的因素。结论对于胃癌宫颈转移的患者要比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点。主要的转移途径就是通过患者的输软管、宫体再到达宫颈。结直肠癌主要是经覆膜播散的方式直接的转移到宫颈。预后不是很好,原发的肿瘤类型和病理类型及治疗的方式都会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对于癌症肝转移的患者应该早期的发现,因为肝癌的转移分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尽快的手术切除病原灶和转移的病灶,使用化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用介入方法与放疗或手术相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方法 肺癌术后脑转移2例,首发脑转移症状并脑手术3例,肺癌脑转移10例,肺部用药:THP、Mmc、DDP、5--Fu;脑部用药:DDP、Vp-16;用药前于该侧颈动脉注入20ml液(10mg地塞米松 生理盐水),同时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 10mg地塞米松;介入后第二天开始放疗,剂量为3000CGg/10次/2周,全脑两野对穿照射。结果 肺部病灶13例中肿块明显缩小;脑部转移灶7例完成全程放疗,中住生存期8个月,一位最长生存1年半,5例未能完成放疗最长生存3个月。结论 大部分脑转移均于肺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发现(12/15),脑转移灶介入后放疗,能减轻脑水肿,使病灶液化;能最大限度使血脑屏障开放,有利于药物进入脑病灶,其副作用时间短,使之与放疗相结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