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中的有关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5月~2003年3月实施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共12例。结果:手术时闻为148min~326min,搭桥的枝数为l根~4根。术中用药总量:芬太尼70~108触,咪达唑仑0.33~0.51mg/kg,维库溴胺0.51~0.71mg/kg,艾司洛尔5~18mg/kg,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氧供氧耗平衡得到改善,术后拔管时间为5h~21h,术后住院天数5d~8d。本组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麻醉的关键在于确保麻醉平稳,并要求麻醉达到较深的深度,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并改善心肌的氧供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麻醉及管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32例。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苯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时间。结果:本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的时间分别为(68±28)min、(6±2)h、(6.3±5.0)h。31例预后良好,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采用“快通道”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拨管、缩短病人ICU留观时间、节约费用;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ASAⅡ -Ⅲ级 ,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 32例 ,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 ;术中观察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搬动心脏、上侧壁钳等时刻的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 ;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调控血压 ,硝酸甘油扩冠 ,多巴胺辅助循环 ,艾司洛尔控制心率 ,控制芬太尼总量在 30~ 4 0 μg/kg。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过程顺利 ,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 ,心率控制满意。平均搭桥 2 4枝 ,平均手术时间3 5 6± 0 84h ,术后 6h内拔出气管导管。全部病例均顺利康复。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处理关键是麻醉诱导和术中平稳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中等剂量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麻醉处理中有关的问题。方法 :回顾并总结了 2 0 0 0年实施的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麻醉共 5 3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 10 5~ 4 85 (2 6 7± 90 )分钟。芬太尼总用量为 0 .5~3.6mg(31.3± 7.6 μg Kg) ,异丙酚总用量为 2 0 0~ 2 4 90mg(15 .3± 8.1mg Kg)。术后拔管时间为 10~ 36 0 0 0分钟 (16 4 5±5 6 87)。本组除 1例因术后严重心衰死亡外 ,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CABG麻醉的关键在于确保麻醉平稳、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和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以及密切监测心肌缺氧情况及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笔者进修期间连续实施OPCAB麻醉40例及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30例,共计70例。多数病人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氯胺酮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复合小剂量异丙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调控基本稳定。本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2.3±0.8)小时,拔管时间术后(3.2±1.2)小时。ICU停留时间0.5天~1.0天,术后(7.0±1.6)天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 ,可避免或减少体外循环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 ,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和紊乱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术中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非常重要。现将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3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5 9岁。有心肌梗死史 11例 ,左室射血分数 (EF) <0 .4者 5例 ,并发高血压 14例 ,心功能Ⅱ级 8例 ,Ⅲ级 16例 ,Ⅳ级 6例。冠状动脉造影示 ,二支病变 8例 ,三支病变 19…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干扰 ,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成为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热点[1,2 ] ,但对麻醉处理的要求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院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成功为2 6例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了OPCAB ,过程顺利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6例 ,男 2 4例 ,女 2例 ,年龄 4 3~76岁 ,身高 16 8~ 175cm ,体重 76~ 90kg。术前心功能 (NY HA)Ⅲ级 16例 ,Ⅳ级 10例。病程 1个月~ 2 8年 ,2 0例有不稳定心绞痛或频繁发作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6…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6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 ,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 结果 :对 2 4例患者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 ( L IMA)。搭桥 1~ 5根 ,平均 3.1根。手术时间 6 0~ 180 min,平均( 12 0± 5 9) min。术后 2 4 h引流量为 180~ 10 0 0 m l,平均 ( 2 2 0± 5 0 ) m l,输血或血制品 0~ 14 0 0 m l,平均 ( 2 5 0± 6 0 )ml。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 3.8%。术后住院天数 ( 8~ 16 ) d,平均 ( 11.5± 2 .5 ) d;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 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通常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但仍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发展迅速,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势[1]。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共行60例OPCABG,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相比较,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法施行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我院实施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观察组33例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住院费用、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术后肾功能不全、低心排、围术期死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7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严密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7例手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所有病人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牛强  马传根  宋冬梅 《医学争鸣》2004,25(10):886-886
1临床资料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22(男16,女6)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9~ 2 0 0 2年行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搭桥手术 (OPCAB) 96例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施行该术式 96例患者中男 6 5例 ,女 31例。年龄 38~ 78岁。心功能Ⅱ~Ⅲ级。心电图示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手术方式 :在全麻常温下行OPCAB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2~ 6支。1 2 麻醉方式及管理 术前吗啡 10mg、东莨菪碱 0 3mg,肌肉注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入林格液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在局麻或全麻诱导后行右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诱导 :咪唑安定5…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避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对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手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1]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趋势.在麻醉管理上,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我科2011年OPCABG97例,总结分析其麻醉管理.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2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术中配合体会。方法对2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26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意外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医疗技术的提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该类患者术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功能损害,增加了麻醉难度和风险,本文总结了我院冠脉搭桥手术麻醉的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我院近2年10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常温下完成手术。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8~10μg·kg1,丙泊酚1~1.5mg·kg1,阿曲库铵0.2mg·kg1。麻醉维持采取连续泵入丙泊酚50~100μg·kg1·min1+芬太尼5~10μg·kg1,术中间断追加咪唑安定5~20mg,阿曲库铵4mg。手术开始后,根据心率变化情况必要时泵入艾司洛尔0.5μg·kg1·min1。结果本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手术中顺利度过,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波动不明显,无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止心率过快和血压的较大波动,以避免增加心脏氧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58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麻醉。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尼卡地平、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酚丁胺、山莨菪碱等用于调整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分别是(110&#177;50)min、(4.5&#177;3.5)h、(12.5&#177;6.5)h。术毕45例病人在4.5h内拔管。所有病人均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缩短ICU停留时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