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儿童良恶性肝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肿瘤患儿资料,经病理和影像征象确诊良性(良性组)、恶性(恶性组)各16例,观察并比较2组肿瘤DWI信号特征、最大ADC值(ADCmax)、最小ADC值(ADCmin)和平均ADC值(ADCav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乳腺病变的202例患者(215个病灶)采集乳腺DWI,b值取0、30、50、80、120、160、200、500、1000、1500及20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IVIM模型、DKI模型分析原始数据,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IVIM参数灌注分数(IVIM-FP)、真实弥散系数(IVIM-D)及灌注相关弥散系数(IVIM-DP)和DKI参数平均峰度(DKI-K)及平均弥散率(DKI-D)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参数,并建立联合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单一及联合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良性组54例(63个病灶),恶性组148例(152个病灶),组间ADC、IVIM-D、DKI-K和DKI-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IM-FP及IVIM-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KI-K联合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联合参数。A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最高,敏感度91.45%,特异度82.54%、准确率88.84%;其AUC 0.92,高于DKI-K及IVIM-DP(Z=4.72、6.78,P均<0.01),与IVIM-D、DKI-D、ADC+DKI-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1.34、1.11,P=0.52、0.18、0.27)。结论DWI单指数模型、IVIM及DKI模型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DWI单一参数中,ADC诊断效能最佳,与联合参数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患有乳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及1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乳腺MRI资料,所有病例全部行MRI常规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常规平扫、DWI图像的信号特征,测量不同b值感兴趣区(ROI)的ADC值.根据手术病理,按照恶性结节、良性结节、正常腺体分为三组,比较各组之间的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不同阈值下,ADC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与形态学评价相结合,确定合适的b值和阈值.结果 当b =500、1000 s/mm2时,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及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b值下,乳腺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和正常腺体明显低,而良性结节平均ADC值较正常腺体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确定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ADC阈值,当b=500 s/mm2阈值为1.202×10-3mm2/s;b=1000 s/mm2阈值为1.117×10-3 mm2/s.结论 ADC值分析结合DWI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放射科核磁室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磁室合作检查64例(91个病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病灶61个、良性病灶30个。患者均行MRI DCEI及DWI检查,观察肝脏病灶在上述序列上的表现特征,评估MRI DCEI联合DW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中DCEI表现为快进快出、DWI呈高信号者占比大于良性病灶(P < 0.05)。DCE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I、DWI单独诊断(P < 0.05);特异度与DCE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DWI(P < 0.05)。结论良性、恶性肝肿瘤DCEI、DWI表现特征具有差异,DCEI联合DWI诊断肝肿瘤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对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7月纳入的7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接受3.0T磁共振检查,并给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观察所有患者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征,随后对比良恶性病变患者不同b值的表面弥散系数.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b值情况下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肝占位性病变、11例肝硬化病人行CT及MRI平扫加增强,DWI扫描,选取3种b值(300,500,700s/mm2)各扫描1次,测量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的ADC值。同时测量病灶及相同层面的肝右叶无病灶肝实质ADC值,比较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在3种b值时ADC值有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组织ADC值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30例,CT或MRI检查肝脏未见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CT和MR、DWI扫描方法同上。应用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2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转移瘤10例,胆管细胞癌2例;良性病变51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囊肿18例,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3种b值下正常肝脏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肝脏与肝硬化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b=300时,以1.6×10-3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0.6%和76.9%;b=500时,以1.6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5.0%、78.1%和73.1%;b=700时,以1.41×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0%、77.5%和77.5%;恶性、良性病变病灶ADC/肝脏ADC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病灶与肝脏ADC的比值小于1.0为阈值,b=300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1.8%和73.6%;b=500时,分别为65.0%、86.1%和78.6%;b=700时,分别为75.0%、94.9%和88.1%。肝脓肿的ADC值变化较大,波动范围0.98~2.61×10-3mm2/s。结论肝脏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恶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低于良性病变比值,取b=500,以ADC值1.65×10-3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仍有部分重叠,肝脓肿的ADC值变化差异较大,需结合常规MRI检查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中,准确评价淋巴结的情况对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判断良、恶性淋巴结常以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有无中心坏死以及有无包膜外侵袭等来作为参考标准,但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均较低,转移性淋巴结直径可以很小,而且并不是所有直径较大的淋巴结都是恶性。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弥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胰腺囊肿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有36例囊肿性病变纳入了本次研究,包括7例囊肿,13例假性囊肿,4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癌.DWI序列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序列,表现弥散系数(b)值取0s/mm2、500 s/mm2和1000 s/mm2.在DWI图像上比较各囊肿性病变的信号强度,测量并比较各囊肿性病变的ADC值.结果 在b=500 s/mm2的DWI图像上,所有囊肿性病变均为高信号.在b=1000s/mm2的DWI图像上,肿瘤性囊肿为明显高信号,而囊肿和假性囊肿为低信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b=1000 s/mm2时,囊肿和假性囊肿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性囊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囊肿与假性囊肿间以及各肿瘤性囊肿间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对胰腺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能够鉴别囊肿、假性囊肿与肿瘤性囊肿,但是对囊肿与假性囊肿的鉴别以及各肿瘤性囊肿间的鉴别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 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肝脏占位患者,对患者进行DWI扫描。结果肝细胞癌、肝转移瘤DWI均呈高信号,测得表观弥散系数(ADC)较低,分别为(1. 00±0. 19)×10-3mm2/s和(1. 16±0. 34)×10-3mm2/s,肝囊肿DWI呈高、等或低信号,肝血管瘤DWI呈稍高信号,测得ADC值均较高,分别为(3. 36±0. 79)×10-3mm2/s和(1. 99±0. 14)×10-3mm2/s,统计发现:DWI扫描对肝脏良恶性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WI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肝脏常见肿瘤8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肝转移瘤15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12例。行轴位扩散加权扫描,并拟合出ADC图,在ADC图上测出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行动态增强全肝扫描,观察实性病变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不同时相的强化程度。结果: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瘤(P<0.01),根据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表现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70名。所有患者均行MR-DWI及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70例患者共77例病灶。25例恶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例(12%),Ⅱ型曲线7例(28%),Ⅲ型曲线15例(60%);52例良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5例(67%),Ⅱ型曲线11例(21%),Ⅲ型曲线6例(12%)。良恶性肿块的Ⅰ型及Ⅲ型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动态增强曲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6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AUC为0.830;联合ADC值、动态增强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8%,AUC为0.943。结论DWI的ADC值较DCE-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DWI、DCE-MR可提高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杨丽  时高峰  刘辉  翟英敏  周涛 《临床荟萃》2011,26(12):1082-108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dimaging,DWI)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病变状况。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的应用得到了开展,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纳入的68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主体,均接受常规MRI扫描、DWI观察,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分析,测量、比较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结果:肝囊肿ADC值高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P<0.05),而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的ADC值无差异(P>0.05)。结论:DWI观察并测量获得的ADC值,可较好的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大力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DWI(WB-DWI)在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之间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筛选出经临床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5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20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WB-DWI及T2抑脂轴面扫描,记录所有异常淋巴结及正常对照组淋巴结的ADC值,将淋巴瘤组与正常组间、淋巴结转移瘤组与正常组间、淋巴瘤组与转移瘤组间ADC值进行两两比较,探讨ADC值在恶性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试图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间的最佳鉴别诊断阈值(OT)。结果淋巴瘤组ADC值为(0.70±0.13)mm2/1000 s,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为(0.94±0.14)mm2/1000 s,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23±0.24)mm2/1000 s,经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瘤组与淋巴结转移组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95,P0.05),淋巴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76,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7.851,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在ADC值0.79时,AZ值=0.910,其对应灵敏度90.3%,特异度80.6%,此时准确指数最高,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全身DWI在全身恶性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ADC值的定量分析能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例病人的89个肝脏局灶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8处肝转移瘤,32处原发性肝癌,8个血管瘤,17个肝囊肿,胆源性肝脓肿2处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1处,胆管腺癌1处。行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后,计测并比较肝内各种病变的ADC值;对部分病人行全身多部位大范围扫描,查找远隔病变。结果:①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P<0.05),以1.6×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②原发性肝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③血管瘤、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与肝脏的比值依次递增(P<0.05)。④对部分病人行大范围扫描后可以查找出原发灶或远隔器官病变。结论: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ROI)大小对病灶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经临床随访或(和)影像学复查证实的椎体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92个病变椎体,结合MRI常规序列,行扩散加权扫描,在DWI图像中病灶中心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感兴趣区ROI(30、60 mm2),测量病灶信号强度(SI)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大小ROI所测得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面积ROI比大面积ROI所测得的ADC均值高。小面积或大面积ROI所测得的椎体良恶性病变ADC均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大小可影响椎体ADC值的测量,进而影响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