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上颌窦癌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手术治疗的35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综合组和鼻内镜综合组。常规综合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鼻内镜综合组采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6MV-X线放射治疗(60~70)Gy/(30~35)F/(6~7)W。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并进行鼻内镜辅助手术可行性分析。结果鼻内镜综合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12/17)、56.3%(9/16),优于常规综合组的52.9%(9/17)、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综合组Ⅱ、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0.0%、25.0%,高于常规综合组的60.0%、42.9%、0.0%;本组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远小于Ⅱ、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具有创伤小和避免面容损毁的特点,相比传统手术疗效和预后均有明显提高,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径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上颌窦难治性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和前壁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将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患者共48例分为两组,自然口径路组24例,前壁径路组24例,自然口径路组鼻内镜下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经扩大的自然口切除上颌窦内囊肿息肉;前壁组鼻内镜下上颌窦穿刺套针经前壁穿刺两个窗口,鼻内镜观察下切除上颌窦内囊肿息肉.结果 术后随访6月至1年,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自然口径路组复发率12.5%,前壁径路组复发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前壁径路暴露清楚,可彻底清除病灶,不易复发,且不破坏上颌窦自然口的功能,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忠  李新平 《云南医药》2006,27(4):357-358
上颌窦粘膜下囊肿的传统手术径路多采用鼻外径路,下鼻甲径路,上颌窦根治术径路,上颌窦口径路;且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包括部分正常窦腔粘膜。随着鼻内窥镜理论技术的进展,手术方法在确保病灶彻底切除,又保证足够开放引流为原则。作者自2001年2月~2005年3月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粘膜下囊肿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4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后复查上颌窦均无真菌和炎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在双极电凝、吸切器(鼻息肉切割吸引器)的辅助下经鼻内窥镜+上颌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的23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经治疗后随访6~24月,无并发症,无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该术式对彻底清除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避免复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手术治疗的43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鼻内镜手术组23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鼻内镜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鼻内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内镜组的总满意率高达92.30%,远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小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也 《中国实用医药》2013,(36):111-112
目的:探讨对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以尽量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功能的干扰与破坏。方法对28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并行黏膜瓣复位。结果随访1年以上未见上颌窦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囊肿,而且能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干扰,最大程度的保护鼻腔、鼻窦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途径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40例已确诊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Ⅰ组)、经中鼻道上颌窦口开窗术治疗组(Ⅱ组)、双径路上颌窦病变清除术治疗组(Ⅲ组).通过术后回访比较鼻内镜下手术3种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在各组中的手术途径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共240例患者经治疗后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和头痛等症状均基本消失,术后经鼻内镜和鼻窦CT冠状位加水平位扫描复查,定期随访,其中Ⅰ组80例痊愈46例,好转30例,治愈率为57.5%,Ⅱ组120例痊愈78例,好转30例,治愈率为65%,Ⅲ组40例痊愈32例,好转8例,治愈率为80%,Ⅲ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Ⅰ组、Ⅱ组,各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评分显著优于Ⅰ组、Ⅱ组,各组手术前后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患者预后理想,而选择双径路开窗上颌窦病变清除术治疗更能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庄申法  许为青  孙敬武 《安徽医药》2011,15(12):1524-152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彻底清除上颌窦难治性病变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所有病变组织均已彻底清除,术后鼻内窥镜随访5~12个月,见术腔皆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1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能够根治病变且具有微创的特点,是一种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减少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将确诊的403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高频鼻窦雾化吸入组(A组,n=137),171服抗生素,鼻窦局部喷药组(B组,n=138),口服抗生素和激素组(C组,n=128),并对三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中出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对比,P〈0.05,B组与C组对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围手术前期局部应用激素优于全身应用激素,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鼻内镜手术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柯一陆氏手术)与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往采取柯一陆氏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El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7.89%)与总有效率(94.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03%,72.41%),P〈0.05;观察组复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手术创口小、术后易恢复、复发率低,可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鼻内镜手术治疗中青年和老年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来我科就诊的92鼻窦炎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其中老年组48例,中青年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同样有满意的疗效,并发症少,和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窦炎患者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玉昕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27-1628
目的 探讨中鼻甲外侧壁切除对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鼻窦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基础上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3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6.0%(Х^2 =7.36,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8.0%(Х^2=8.1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3±2.1)d和局部冲洗次数为(1.3±0.4)次,低于对照组的(8.4±2.5)d、(4.2±1.2)次(t=11.301、7.024,均P<0.05).结论 鼻窦炎患者在接受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同时可以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鼻腔解剖结构也无破坏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中鼻道的宽大,降低术后黏连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鼻腔冲洗剂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分析观察,认为鼻腔冲洗剂的合理选择是鼻内镜鼻-鼻窦手术后恢复期治疗的重要临床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鼻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冲洗液,依次为海水,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药水,中药水,最后生理盐水或清水(纯净水),半年为期限;对照组:生理盐水。追踪半年观察比较其手术疗效即观察其粘膜修复情况和鼻腔粘连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粘膜修复时间和鼻腔粘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鼻窦炎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既缩短了治愈时间,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93-194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实施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两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窦炎患者实施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理想,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可作为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患者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术后观察、控制血糖、处理鼻部创面等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仅11例(18.3%)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48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鼻窦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灶,充分开放、冲洗鼻窦,并定期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18冽,失访1例,复发2例。复发病例经鼻内窥镜换药后治愈。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及大环内酯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比较。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08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110例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CT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1年后的CT检查结果中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