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无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各15例,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收集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对比分析并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疑似病例中,15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13例患者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CTA无明确血栓;11例肺动脉CTA显示43个血栓,其中9例血栓与灌注缺损同时存在,2例CTA共5个血栓肺内无灌注缺损。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段、13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4月间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0例患者,行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可获得常规CT肺血管造影图像、单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图像,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数、栓子部位以及栓塞程度,分析碘基物质图的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减低区的位置及数目。结果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2例,共检出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左、右肺动脉主干8处,肺叶动脉16处,肺段动脉12处,共测得肺内灌注减低区16处。结论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不但能够降低对比剂用量,最大限度减少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利用最佳单能量图和碘基物质图及定量测量等工具,能够更准确、安全的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诊肺动脉栓塞的78名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像(CTA)和肺灌注图像(PBV)。两位医师对PBV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和分型,同时观察CTA图像有无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程度。分析PBV图像的表现与CTA图像、肺部异常改变的关系。用Kappa系数检验两位观察者对PBV图像质量评价和分型的一致性,计算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位医师对肺灌注图像质量的分级以及肺灌注图像的分型一致性极强,K值分别为0.87、0.80,P值均<0.01。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56.40%,阳性预测值为70.70%,阴性预测值为91.20%。对于完全栓塞的患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灌注成像对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依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危险分层标准将102例临床确诊并行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APE患者分为低危组(48例)、中危组(30例)和高危组(24例).通过肺动脉图像及灌注图像分别获得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肺灌注缺损指数(PPDI).采用Sp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 1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3例.检出的最大肺动脉血栓直径为29.4 mm,最小栓子直径为1.8 mm.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双能量CT表现.方法:对经临床及心脏超声证实的13例CTEPH患者进行双能量CT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以肺叶为单位独立分析双能量CT肺血容量灌注成像(LungPBV)肺灌注缺损的数目、位置,分析CTEPH患者的CT肺动脉成像(CTPA)表现.利用Kappa检验分析两位阅片者诊断CTEPH的一致性.结果:13例CTEPH表现为血栓沿肺动脉内壁分布,呈不规则偏心性、附壁性充盈缺损或肺动脉突然狭窄.肺梗死1例,“马赛克”样肺灌注6例,胸腔积液1例,肺动脉主干直径/同层主动脉直径(PA/AA)>1者12例,对比剂腔静脉返流3例.以肺叶为分析单位,阅片者1、2利用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均发现21个肺叶出现灌注缺损,两位阅片者联合发现20个肺叶有灌注缺损.两位阅片者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18(P<0.001),灌注缺损主要为分布于肺外带的楔形灌注减低区.结论:双能量CT能同时获得CTPA及肺灌注成像图像,可为CTEPH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临床CTEPH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MSCT肺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肺动脉栓塞病例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图像采用1.0mm层厚、0.7mm层间距和0.75mm层厚、0.5mm层间距进行重建,CTP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重建的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优缺点.结果:24例病例中,病变共累及76支肺动脉,其中,主肺动脉6支、肺叶动脉36支、肺段动脉27支、亚段动脉7支.肺动脉栓塞病变显示,1.0mm及0.75mm层厚重建无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优点,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蹼轮样CT成像法对肺部结构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3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 ,扫描后图像传至工作站。从与水平面约呈 45°夹角的斜裂开始通过两肺门间的水平轴 ,按蹼轮样排列次序重建新的图像系列。结果 肺叶、肺段、叶间裂、气管、肺动脉及肺静脉等解剖结构自然展示在 3 6幅图像上 ,肺部解剖结构与CT图像间关系显得更贴近。在 46例病例中所有病灶均能被清晰显示。结论 蹼轮样CT成像能自然、有序地显示肺动脉、气管及其它结构 ,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肺解剖结构间的关系 ,使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双能量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子数目、肺动脉阻塞指数、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积分、全肺及左右肺的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在治疗后肺动脉内栓子完全(n=18)或部分缓解(n=11),1例患者肺栓塞加重.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显示治疗后5例患者无灌注缺损,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灌注缺损.3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栓塞的位置、数目、肺动脉阻塞积分和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动脉主干/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全肺及左右肺的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双能量CT可用于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