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肠间道质瘤的螺旋CT图像的表现特点,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6例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6例胃肠间道质瘤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肿瘤形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患者呈不规则分叶状。在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其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呈现从中等到高度的明显强化,而坏死区域则不强化。胃肠问道质瘤的螺旋CT表现与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92.3%,良性与恶性的鉴别符合率为80.8%,诊断是否转移的符合率为91.7%。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研究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例结果相对照。结果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7例,分叶状24例;在多期增强扫描中,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从中等到高度明显强化,坏死区域不强化。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定位准确率为95.1%,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为81.9%;对有无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0.9%。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和有无转移,与病理诊断结果有很高的符合率,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30例GIST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为恶性、8例为潜在恶性、12例为良性,超声诊断符合率83.3%(25/30)。28例GST均为单发,超声定位准确率96.4%(27/28)。7例IST中3例超声拟诊为IST,2例定位定性不明确,2例误诊。结论:经腹超声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以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洋  刘洋  张修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11-11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胃部3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回肠2例,肠系膜内2例。13例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2例,不能确定良恶性2例。13例中12例肿块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26cm。肿瘤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分叶2例。结论: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诊断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但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限度。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小肠间质瘤18例。低危组胃间质瘤22例,病灶直径在5 cm以下,病灶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20/22),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CT强化幅值多小于25 Hu(15/22);高危组胃肠道间质瘤26例,包括胃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18例,病灶直径多在5 cm以上,病灶形态以分叶状多见(20/26),坏死、钙化多见,分别为23/26、14/26,增强扫描后肿瘤CT增强幅值多在25 Hu以上(18/26)。3例肿瘤发现肝转移。结论 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位,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CT可以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恶性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96.4%(27/28),CD34阳性率85.7%(24/28),病理诊断GIST良性5例,潜在恶性13例,恶性10例。28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有赖于病理与免疫组化,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美珊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647-264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肿块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腹部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出56例(66.7%)为恶性肿瘤,28例(33.3%)为良性肿瘤;经超声检查,恶性肿瘤诊断有53例符合,良性肿瘤诊断有25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2.9%(78/84)。手术病理诊断出腹腔肿块54例,超声诊断有51例符合,符合率为94.4%(51/54),恶性肿瘤平均直径[(11.3±2.6)cm]明显比良性肿瘤[(8.0±1.6)cm]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5);手术病理证实27例为腹膜后肿瘤,超声诊断24例符合,符合率为88.9%(24/27),恶性肿瘤平均最大径[(10.1±1.4)cm]与良性肿瘤[(9.6±1.0)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5);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盆腔肿瘤,超声检查均符合,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在各类腹部肿块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并以临床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或者免疫组化诊断并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CT诊断的影像学图像,比较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并将CT诊断的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经病理诊断可以观察到梭形细胞、上皮细胞等两种主要形态,且均为单发病灶,包括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0例。经CT扫描后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有29例,诊断符合率为90.6%。恶性肿瘤的CT征象上直径5cm、发生位置在肠道、病灶边缘模糊或分叶、密度不均匀、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合并淋巴结或脏器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对不同肿瘤病灶进行清晰直观的观察,并对其性质进行有效鉴别,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2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52.2%、47.8%。结论:GIST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消化钡餐及MSCT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就诊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分别采用消化道钡餐与MSCT检查方法,之后分析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34例患者中胃间质瘤患者20例,肠道间质瘤患者11例,十二指肠及胃同时发病患者3例;34例患者中经MSCT诊断后确诊为胃间质瘤患者18例,肠道间质瘤10例,恶性9例,良性19例;经消化钡餐诊断后确诊为胃间质瘤患者11例,肠道间质瘤5例,恶性3例,良性13例。MSCT诊断符合率为82.35%,经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47.0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胃肠道间质瘤病症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梅 《上海医药》2014,(12):21-22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的表现特点,包括形态、边缘轮廓、包膜、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流情况等,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02%(40/43),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23%(15/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江波 《上海医药》2014,(5):29-3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经手术切除病理报告确诊的20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5.5年,平均3年。在随访患者中,复发率为15%,复发时间为手术切除后2~19个月(平均9.5个月),复发转移部位为腹腔、肝脏和肺,无死亡病例。结论:GIST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术前确诊率低,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效果较差,靶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乌丰莉  刘玉兰 《中国医药》2013,8(10):1415-14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早期的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45例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24~85岁,中位年龄62岁。以消化道出血及贫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例(31.1%),腹痛患者9例(20.0%),腹部不适者7例(15.6%)。GIST部位:胃25例(55.6%),小肠15例(33.3%),腹腔3例,食管1例,直肠1例。CDll7阳性率97.8%(44/45),CD34阳性79.5%(35/44)。腹部cT检查的诊断率为78.4%(29/37)。胃镜对于胃GIST的检出率较高,为91.3%(21/23)。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GIST,胃镜检查诊断率为3/5(60.0%)。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率为100.0%(10/10)。结论GIST临床表现以腹痛和黑便为多,需慎重对待。CD117的阳性率高。胃镜对胃十二指肠GIST的发现率较高,但诊断率不高,超声内镜有较好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75例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裴静  汪圣毅  程云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8-71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8月75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很难确诊,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58例(77.3%)。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GIST早期较难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特定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免疫组化等病理结果,对于GIST的脏器转移应该有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超声诊断或病理诊断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93例102枚,行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探查病体大小及内部回声特点,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5枚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囊实混合性68枚(71.6%),囊性15枚(15.8%),类实性10枚(10.5%),漏诊2枚(2.1%)。超声诊断88枚,漏诊2枚,误诊12枚,超声诊断准确率86.3%(88/102)。结论:结节状高回声、线条征与脂液分层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是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肿物过小与缺乏特征性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孙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8-2909
目的:探讨经腹部(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异位妊娠患者112例TAS与TVS的临床资料.结果:TVS组各种声像图表现(附件包块、胚芽、原始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阳性率均高于TAS组(P<0.05),TVS组诊断符合率97.32%高于TAS组的73.21%(P<0.05).结论:经TVS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有极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万映  吴洁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785-178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CDFI)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确诊异位妊娠的CDFI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异位妊娠患者,手术病理及临床与超声诊断一致者67例,误诊3例,CDFI诊断符合率为95.7%(67/70);附件区包块检出率为98.6%(69/70),根据附件区包块声像图及血流分为未流产未破裂型异位妊娠29例,CDFI显示包块及周边血流较丰富;流产或破裂型异位妊娠40例,CDFl显示周边及内部血流不丰富或无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CDFI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准确性、特异性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采用Acuson超声诊断仪2009~2011年诊断的213例子宫肌瘤(经腹部探测),进行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特征的监测及部分患者术后的随访观察。结果:213例患者中肌壁间肌瘤128例,浆膜下肌瘤56例,黏膜下肌瘤10例,混合性肌瘤19例。经随访,手术治疗的78例,其中病理符合76例、符合率达到97.4%左右,1例误诊(病理为子宫肌腺症)、1例漏诊(病理为妊娠合并肌瘤),误诊率为1.3%。结论:超声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具有方便快捷、误诊率低、无创伤等特点,是临床首选检查,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3例在本院住院并经剖宫产术证实为前置胎盘的孕妇超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前置胎盘患者均经产时确诊,经腹超声诊断93例,漏诊12例,误诊8例,诊断符合率为82.30%(93/113),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后,其中17例得以纠正,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7.35%(110/113)。结论经腹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且方法安全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