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17例。结果 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超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6.9%、50.0%,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70.0%。17例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9例,胃大部切除6例,胃次全切除1例,全胃切除1例。结论 内镜、X线钡餐和B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胃平滑肌瘤首选胃楔形切除或部分切除,胃平滑肌肉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胃的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于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胃GIST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9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贲门胃底区7例,胃体9例,胃窦3例。肿瘤最小2cm,最大25cm,中位大小6cm。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手术行胃楔形切除1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3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3例。查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16例,CD34阳性17例。术后随诊5例复发转移。结论:胃GIST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外侵及淋巴结转移决定手术范围,切除在于完全而不在于大范围清扫。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8年10月~1991年5月共收治胃肠平滑肌肿瘤15例,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胃肠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男:女为1:1.5;年龄21~68岁,平均55.6岁。其中胃平滑肌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平滑母细胞瘤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母细胞瘤1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临床症状:上腹部和腹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48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回访资料。结果:48例均行手术治疗,胃局部切除5例,胃大部切除25例,全胃切除4例,食管下段切除1例,肠道部分切除9例,横结肠系膜切除1例,开关及活检术1例,余2例行包块切除。结果:根据Fletcher分级[1],中度及高度危险病例患者38例,低度危险5例,极低度危险5例。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者2例。术后30例患者推荐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30个月。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复发、转移10例,主要为肝脏、腹腔、肺、骨转移,复发时间多在2年以内,其中9例死亡,带瘤生存1例。结论: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对Fletcher分级危险程度高的患者需辅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肿瘤临床上较少见,近几年我科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平滑肌肿瘤中,2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的1例平滑肌肉瘤为26岁女性。临床症状中2例平滑肌瘤均以呕血、黑便及周身乏力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入院。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报告: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性反应。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急诊行剖腹探查术。2例均行胃楔形切除术,肿块直径3至5厘米,术后病理回报:胃平滑肌瘤。2例胃平滑肌肉瘤均以反复性胃区疼痛不适伴纳差之主诉入院,1例伴上消化道出血及贫血症状。术前行钡餐及胃镜…  相似文献   

6.
慈云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87-3589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子胃底15例,胃体9例,胃窦5例.所有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9例,胃底部分切除术3例,胃体部分切除术2例,胃窦部分切除2例,全胃切除术4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20例均获随访,6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出现肝脏转移.结论 内镜超声和CT是早期发现胃间质瘤的最主要检查方法.手术切除是胃间质瘤治疗的首选,建议术中采用快速冰冻检测,为手术切除范围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GIST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1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2例。行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和小肠肿瘤切除术5例;2例直肠GIST经肛门切除;17例行开腹手术,无广泛转移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仅有4例患者按疗程口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其余患者均未服药,22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是GIST治疗的首选,对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但因伊马替尼价格昂贵,对于无远处转移及局部广泛浸润转移患者,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3例考虑为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考虑为空肠血管瘤;误诊为肠套叠1例,卵巢肿瘤2例,盆腔肿瘤1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小肠平滑肌肉瘤切除术,其余3例因侵犯广泛而无法切除。4例术后2年内死亡,其余4例目前仍存活,无复发。结论小肠平滑肌肉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72-172
目的:探讨口腔小涎腺肿瘤经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口腔小涎腺肿瘤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类型及治疗结果。结果:10例良性小涎腺肿瘤随访5年均存活,未出现复发。19例恶性小涎腺肿瘤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6例,手术切除辅以术后放射治疗13例。随访5年,存活13例,死亡6例,5年生存率为68.42%。结论: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放射性治疗可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临床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作者对16年间共收治12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皆行乳腺切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其中8例进行辅助性放化疗。结果 随访8个月~12年。术后2例复发,3例死亡。存活5年以上6例,1例存活12年。结论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多需病理证实。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手术应包括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广泛切除,并彻底清除腋窝淋巴结;对复发的病例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辅助性放化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献。结果 术前3例考虑为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考虑为空肠血管瘤;误诊为肠套叠1例,卵巢肿瘤2例,盆腔肿瘤l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小肠平滑肌肉瘤切除术,其余3例因侵犯广泛而无法切除。4例术后2年内死亡,其余4例目前仍存活,无复发。结论 小肠平滑肌肉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收治的30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6~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盆腔肿块、排尿晕厥等.结果 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无法手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随访10个月~15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淋巴瘤3例随访1~2年至今仍存活,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随访2~6个月内复发、死亡.结论 膀胱非尿路上皮肿瘤临床少见,B超引导下深部活检可提高诊断率,良性肿瘤预后较好,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全膀胱切除,结合病理特点辅助化疗或放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刚 《重庆医药》2009,38(13):1600-160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大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处理及疗效。方法对90例老年大肠癌致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90例患者中28例行I期右半结肠切除,10例行I期横结肠切除,27例行I期左半结肠切除,18例行I期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做Ⅱ期切除,7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4%(12/90),围术期病死率4.4%(4/90);随访统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44.8%和32.5%。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36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行R1+(或)R2手术方式,远端胃大部切除29例,近端胃切除6例,全胃切除1例。结果:胃黏膜层癌23例,黏膜下层癌13例,淋巴结转移7例。7例淋巴结转移者均为黏膜下癌,胃上、中、下部癌有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3和3例;33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率为91.7%(33/3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2/33)、91%(30/33)和85%(28/33)。结论:及时发现并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任旭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60-26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35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远端胃大部切除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11例,胃楔形切除16例。肿瘤平均直径5.3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9%)。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32例(91.4%),CD34阳性23例(65.7%),SMA阳性12例(34.3%)。术后复发3例,远处转移3例。术后5年生存率71.2%。结论胃间质瘤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12例中,憩室切除术4例,憩室内翻缝合3例,十二指肠转流手术5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2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术后随访1年,除1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右上腹疼痛无明显缓解外,其他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憩室切除、憩室内翻缝合和十二指肠转流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应根据憩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苏平  姚成霖 《云南医药》2000,21(5):448-449
胃平滑肌肉瘤是少见的胃恶性肿瘤 ,作者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CT特征性表现。材料和方法  9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2例。年龄 36~ 70岁 ,平均 53 8岁 ,50岁以上 6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腹部肿块 ,可伴胃纳减退和上消化道出血、消瘦。 9例均行CT和胃肠钡餐检查 ,其中 5例行胃镜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和病理证实。使用设备为SomatomARC和GESytec 30 0 0型CT机 ,层厚 10mm ,层间距 10mm。其中 9例中 7例增强扫描。结果  1.CT表现 :9例均见胃壁肿瘤 ,肿瘤最小约 3 0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分析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体会,为临床提高手术疗效提供借鉴。方法:随访并回顾分析2000-01~2009-06在我院行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手术治疗的48例年龄5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资料。结果:在48例老年患者中,直肠癌8例,结肠癌40例;10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闭合备二期吻合,16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4例一期行横结肠切除吻合术,7例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1例结直肠癌晚期患者行结肠造瘘术。7例经手术治疗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51.4%,33.3%。结论:早期发现并选择合理术式,防治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 2 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所有病人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取观察、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 ,分析它们的诊断 ,治疗方法的选择 ,鉴别诊断的依据 ,随访了解所有病人的预后。结果  2 8例患者中肿瘤切除术 10例 ,肾部分切除术 12例 ,4例行肾切除术 ,2例患者观察 ,2 3例获随访 ,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检查明确诊断 ,根据病变大小和症状可分别选择观察、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 ,应尽量避免行肾切除治疗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赵元建 《北方药学》2014,(4):140-14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行胃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25例,行常规远端胃切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实验组胃排空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胃排空用时和体重增加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有7例,发生率为28.0%,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调查,实验组术后一年内生存率为92.0%,对照组为92.0%,两组术后一年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上有绝对优势,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好、预后效果佳等优点,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