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诊输液中心输液量大,病人周转快,护士工作繁重,拔针时若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容易导致错拔漏输液体,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引起医患纠纷。我院门诊输液中心于2008年至今使用彩色输液牌区分单组和多组输液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彭兰兰 《当代护士》2014,(3):163-164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如何落实查对制度以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缺陷的发生。方法输液前后护士提出查对问题,家长及患儿回答确认进行查对。结果实施反问应答式查对后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升高。结论反问式查对的方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能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有效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输液查对流程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及护士培训使查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预防或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 评估我院原静脉输液差错中查对流程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加强培训.结果 通过护士培训及实践,静脉输液治疗中差错减少.结论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及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关于输液的知识和技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海峰  高艳  卞来兄 《护理研究》2012,26(6):557-558
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病人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临床工作中,经常因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的现象,给病人及医院均造成不良后果[1].我院是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门诊每日输液量平均600人次,高峰达900人次,护理工作量大,如何在繁忙而单调的工作中降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到位而发生的差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我科以往静脉输液按照常规核对姓名的方法,发现时有错误应答发生,2009年9月我科实施显示屏显示输液号码后,双向核对病人身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士输液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情况,减少输液差错、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单盲法,对护士输液过程进行现场跟踪考核。结果输液前进行查对的88.0%,核对病人姓名的78.7%,执行人输液后签名的25.3%。结论护士需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范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门诊输液治疗中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章制度,护士服务态度不佳、技术不到位、应急能力不强是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应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及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各个环节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门诊输液中心输液量大,病人周转快,护士工作繁重,拔针时若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容易导致错拔漏输液体,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引起医患纠纷.我院门诊输液中心于2008年至今使用彩色输液牌区分单组和多组输液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医院发生的60例用药查对失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用药查对失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查对习惯、查对方法、低年资护士经验缺乏有关。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重视查对方法的改进,强化年轻护士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用药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用药查对失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严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制度,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查对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病人造成痛苦或无法弥补的伤害,特别是给药、注射和输液的查对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以往我科在操作时是分别拿着三者的医嘱转抄本查对,操作后不签字,病人出院后不随病历归档,所以执行者责任心不强,存在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为杜绝输液过程中液体少输或者多输及错输的情况发生,经过2001-2007年5年总结出了一套静脉输液瓶的排列排序方法,应用此方法,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护士来回加注输液的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这种排列排序方法主要是用26个英文字母进行排列和排序。  相似文献   

12.
朱永  张长英  徐莉 《现代护理》2006,12(26):2523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严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制度,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查对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病人造成痛苦或无法弥补的伤害,特别是给药、注射和输液的查对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以往我科在操作时是分别拿着三者的医嘱转抄本查对,操作后不签字,病人出院后不随病历归档,所以执行者责任心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将差错事故杜绝在萌芽阶段,我院护理部于2003年底设计并推广使用了新的医嘱执行单,对防止发生差错事故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1医嘱执行单的设计思路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别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临…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挂错液体和用药错误,采取的措施多为:1.在输液瓶上写明患者姓名、药名,或打印后裁剪成小条贴于瓶上。2.分别抄写患者输液单悬挂于床头。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但存在的不足是:输液瓶上写字、贴条既不方便也不美观,如需停用或改换液体和用药时,在输液瓶上涂抹更改很不规范,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纠纷或造成浪费,而且现用现写既影响两人查对又花费较多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精心制做了简便实用的输液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备9*5.5cm白色透明的带夹式胸卡,取与胸卡同样大小的纸张,上面注明患者床号、姓名、液体及药名名称、用药量及次数、时间。一个病人输几组液体就填写几份卡片,分别插入透明的塑料夹中,夹于输液网上,输毕后随空瓶一起取回,如第2日液体没有改动可重复使用,如有变化只需将旧卡抽出,换上更改的新卡;摆液时输液卡按治疗单摆于每瓶液体前即可。优点:1.减少夜班护士每日因重复抄写输液单而浪费的时间,平均每天节约30~60min,降低劳动强度,将护士的时间真正还给患者。2.更改方便,避免了浪费,杜绝纠纷,减少了每天给病人打清单的环节,很好地解决了病人的知情权。3.字迹清晰便于查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积极落实查对制度,明确各班的查对责任,加强护理工作中查对的有效监控。方法:运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护理查对记录表及时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及评价。结果:各班次之间互相监督,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护理查对记录表的使用,可以及时查对各项护理治疗工作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遗漏错误、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文芳  欧春连  何卓瑶 《现代护理》2007,13(21):2046-2047
目的防止门诊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门诊输液原有的"三查七对"制度难以覆盖整个输液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易出差错。为此在原有"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增加大小卡的核对方法,要求护士按要求派发、收回与核对大小卡,把好输液质量关。结果有效地堵塞了输液查对中漏洞,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改进输液查对方法,规范输液管理程序,可有效的防止门诊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新生儿输液中采取"查错奖励法",建立奖励机制与错误自动登记机制,达到查对制度真正落实.[方法]运用"查错奖励法"在输液流程中,每一环节护士在尽量让本环节不出错误的同时,查对上一环节的错误,责任组长加强监督检查,让错误充分暴露,并能及时纠正,阻止错误演变成差错甚至事故,并定期总结、分析,不断改进.[结果]发现错误177次,但演变成差错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为0.[结论]在无陪新生儿病区输液中运用"查错奖励法",能使查对制度得到更好地落实,确保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防止门诊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门诊输液原有的“三查七对“制度难以覆盖整个输液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易出差错.为此在原有“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增加大小卡的核对方法,要求护士按要求派发、收回与核对大小卡,把好输液质量关.结果 有效地堵塞了输液查对中漏洞,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改进输液查对方法,规范输液管理程序,可有效的防止门诊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医疗护理工作中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查对质量,减少护理缺陷一直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我院2009年采取了“缺陷情景”考核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查对意识及差错防范技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流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杜绝差错发生,我科根据门诊日输液人次多,同一姓名不同人、或同一姓名用药不同、剂量不同(以民族患者居多).在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查对内容,自2002年至今,输液10万人次,无差错事故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手术错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立手术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小组,对2006年所有手术进行手术错误风险评估,通过计算事先风险数,将6个潜在失效原因列为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接错患者/接手术患者单抄错,接错患者/未与病房护士查对,查对不准确/患者表达能力受限,患者送错手术间/同时接几名患者,麻醉师、医生未查对/对麻醉师及医生无明确查对要求,部位错误/术前未做标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表明,该6个导致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的事先风险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加强查对、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合理使用查对标识对预防手术错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