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外科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患者16例.依据肿瘤类型及骨损害程度.选择不同术式行外科治疗.依据Enccking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行单纯切除术3例,刮除术4例,舌吐除+植骨术5例,刮除+伴水泥填充、刮除+植骨+动力性髁螺钉(DCS)内固定、刮除+植骨+动力髋螺钉(DHS)预防性内固定、扩大切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各1例.平均随防24. 4(3-46)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除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周为27分、3个月时为29分外.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均达满分.结论 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根据肿瘤类型及损害程度选择台适的术式, 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转移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是指骨外肿瘤转移到骨骼的一种继发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骨转移倾向的恶性肿瘤有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肺癌、甲状腺癌等,骨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多见,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三种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与原发肿瘤的性质、转移部位、骨破坏程度密切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的骨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或神经根压迫、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瘤段切除加人工关节置换重建骨缺损治疗骨肿瘤1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转移癌1例,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恶变1例,骨巨细胞瘤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断裂1例。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2例。铰链式膝关节5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4例,大段同种异体骨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2例,全髋关节2例,人工肱骨头2例。结果随访5~69个月,平均38个月;死于原发病灶1例,死于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1例;感染2例,其中1例行截肢术,1例窦道形成。参照Enneking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5例,良:6例,尚可:2例,差:2例。优良率达73.3%。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保技术是骨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石膏托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肱骨、桡骨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病理骨折(26例骨折、4例临界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9例采用石膏托外固定。6例良性病变行病灶刮除、自体和(或)异体骨移植;15例转移癌13例行病灶姑息切除、骨水泥填充加强,2例单纯闭合穿钉固定。结果6例良性病变患者获随访,骨折首次术后平均4.5个月愈合;因复发或内固定失败需再手术2例。15例转移癌获随访,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病理性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外固定可缓解疼痛,但有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王顺利 《医药世界》2010,(7):694-695
目的评价跟骨骨囊肿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瘤体刮除、瘤腔灭活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合并病理骨折应用跟骨金属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8~24(平均20)个月。术后自体骨移植3个月、异体骨移植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块与周围正常骨质基本融合,但异体骨移植仍能看到植骨块影的轮廓。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跟骨骨囊肿瘤体刮除、瘤腔灭活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合并病理骨折应用跟骨金属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针(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进行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205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PFN、动力髋关节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γ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plate,PFLP)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术后6~23个月的随访,PFN优良率为98.1%,DHS优良率为87.2%,γ钉优良率为90.2%,PFLP优良率为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股骨近端髓内针对于股骨粉碎性骨折的作用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尤其适用于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手术方式选择的对策.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11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DHS)32例,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PFN)6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BHR)11例.结果 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5%、91.3%、90.9%.结论 Evans Ⅰ~Ⅲ型均可采用DHS或PFN内固定,效果良好,并发症少;Ⅳ~Ⅴ需采用PFN等髓内固定以减少股骨头内切割、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大于80岁或合并骨质疏松症、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可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快,失血少,可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早期行关节活动及负重.  相似文献   

8.
对病损较大、易复发的四肢长骨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无论采用刮除还是瘤段切除,均需大量植骨材料充填骨缺损。自体骨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但来源有限,且随取骨量增加,并发症也会相应增多。目前对植骨材料的研发正成为热点领域,而酒精灭活骨作为植骨材料临床应用已有较长历史,包括酒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PFN组患者采用PFN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结果 与DHS组比较,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骨折愈合时间短;PFN组优良率为93.02%,DHS组优良率为83.62%.结论 PFN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骨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熊进  骆东山  王骏飞  施鸿飞 《江苏医药》2007,33(8):835-836,I0001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骨转移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四肢长骨骨转移癌49例,其中肱骨近端9例,肱骨干5例,股骨近端16例,股骨干10例,胫骨4例,腓骨3例,桡骨干2例.外科治疗:病灶刮除 骨水泥充填2例,病灶刮除、髓内钉固定 骨水泥充填26例,病灶刮除、钢板固定 骨水泥充填4例,扩大切除 特制人工假休12例,瘤段切除3例,截肢2例.结果 随访时间4~52月,平均27.4个月,其中存活>6个月35例(71.4%),存活>12个月26例(53.1%).所有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3例下肢术后完全或单拐负重率为88%.术后局部复发6例(病灶刮除).结论 四肢长骨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DHS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PFN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治疗。结果 DHS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PFN组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患者出现1例髋关节内翻,PFN组患者无髋关节内翻,两组患者均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与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显著优势,同时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PFN、DHS、Gamma钉三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Gamma钉、PFN内同定治疗,术后随访12月至3年,平均24个月。结果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PFN组是94.1%,DHS(动力髋螺钉)组93.0%,Gamma钉组优良率94.4%。结论各种同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包括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42例,年龄14~60岁,平均38.4岁,外科治疗以Ennekim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1,2],对肿瘤进行切除。异体骨移植长度8~23cm,平均12cm。钢板固定24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42例,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39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4例,骨不连4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分:优17例,良13例,中8例,差4例。结论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需要异体骨进行重建。同种异体骨植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深低温保存异体骨具有保留了骨的形态、大小及强度,降低了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具有与自体近似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可保留韧带附丽以供软组织重建应用等优点。异体骨移植同时是一种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重建方法,降低并发症可提高肢体功能。肿瘤复发是影响治疗满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恰当的外科边界是治疗骨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FD)是一种非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纤维和骨组织的肿瘤样增生,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本文报道了1例男性股骨近端大范围FD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病例,其FD侵袭范围涉及股骨头、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及股骨小转子下部近端,经病灶刮除+同种异体腓骨条支撑植骨+打压植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后,患者下肢生理长度及颈干角恢复,在25个月的随访中,下肢功能活动恢复情况良好,未见患肢疼痛或FD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手术治疗69例,动力髋钢板(DHS)组3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6例,对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优良率DHS组87.88%,PFN组9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PFN组明显优于DHS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程杭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86-208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并跟踪8—20个月随访。结果髋内翻2例,DHS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移位2例,钢板断裂1例,PFN主钉远端股骨干骨折1例。结论依据实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避免一部分手术的失败,建议老年粗隆间骨折用PFN内固定比较事宜。  相似文献   

17.
袁西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47-3048
目的 探讨肋骨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根据影像学表现及病变累及肋骨数量分为:囊状膨胀性骨破坏26例,溶骨性骨破坏20例,骨增生硬化表现8例,骨性突起3例,单骨表现32例,多骨表现25例.结论 肋骨溶骨性破坏或伴软组织肿块或伴病理性骨折多见于恶性肿瘤.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多见于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胸部X线片结合CT检查有助于提高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重建方法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3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各种保肢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处理。本组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185例,大段异体骨移植82例,骨水泥填充22例,灭活再植17例,自体腓骨移植13例,单纯切除无重建者37例。结果3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共42例,均为肺部转移,其中2例合并肋骨转移,局部复发42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共84例,占23.6%。最终保肢率占77.4%。结论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肿瘤广泛切除后,骨重建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保肢手术范围,改善功能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均为单侧病损,瘤段切除后均使用定制的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柄用骨水泥肱骨残端髓腔内固定。结果术后肩关节功能按国际保肢学会(ISOLS)的评估标准评分,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术后未出现明显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是保全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髋部骨折分别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枚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结果经术后6~60个月随访,股骨转子间骨折中,DHS组优良率为85.7%,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PFN组优良率为96.2%;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优良率为93%;股骨颈骨折中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4.3%,3枚空心钉组优良率为75%,DHS组优良率为88.9%。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最牢固内固定方式,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也是术后继发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