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CT三维成像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以前入路法穿刺半月神经节后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48例卵圆孔穿刺均顺利完成,45例治疗后疼痛消失,2例减轻,1例无效.术后随访3 ~18个月,复发1例,46例术后出现面部感觉麻木,7例咀嚼力减弱,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CT三维成像引导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效果肯定。卵圆孔穿刺有侧入路和前入路两种,临床以前入路穿刺居多,侧入路穿刺鲜见报道。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采用三维CT引导下经侧方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6  相似文献   

3.
三维CT导向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取仰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应用三维CT引导以明确卵圆孔位置,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1913年,Rethi首次使用电凝三叉神经外周分支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三叉神经的射频热凝术的术式被不断改进,主要方法为在影像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颅底卵圆孔内,先使用电生理方法定位,然后利用射频热凝来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从而达到阻断痛觉传导的目的。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已经成为了疼痛科常用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形臂后前位 正侧位影象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的临床优缺点。方法:按入院顺序选择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C形臂后前位 正侧位影象指导下前外侧入路穿刺卵圆孔,记录低频电刺激下三叉神经三个分支支配区的皮肤电位,依电位强弱决定穿刺针深度和方向再行射频热凝毁损。随机选择前期15例盲穿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患者和15例单纯C形臂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患者为对照,比较穿刺过程顺利程度和近、中期疗效。结果: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穿刺次数少,但总治疗操作时间延长,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显著优于其它对照组。结论: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显著提高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疼痛。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的有效疗法之一。我院自2009年0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177例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在三维CT引导下于卵圆孔前局部麻醉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现将其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已成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但该技术存在对分支选择性不高和颅内穿刺相关的颅内出血与颅内感染风险。本文提出"三叉神经痛颅外非半月节射频治疗"理念,即将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靶点由传统的颅内半月节转移至颅外三叉神经各分支出颅孔洞(眶上孔、圆孔、卵圆孔),从而提高对分支治疗的选择性,避免颅内穿刺相关的颅内出血和感染。并综述了目前在治疗靶点和穿刺路径选择、穿刺影像引导技术、穿刺针具改进、射频参数设定、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过程舒适化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三维CT引导下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Hartel前入路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抵达卵圆孔、触及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7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重建影像的指导下穿刺。结果所有穿刺均成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5.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维CT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穿刺,结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穿刺和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三叉神经射频疗效与半月节解剖变异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2018年至2019年我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行半月节射频术的病人。采用Radiant软件对O形臂扫描结果进行术后重建,分析射频穿刺路径与半月节解剖变异特点,并与卵圆孔穿刺射频即刻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纳入研究病人41人,术后即刻疼痛消失30人(73.1%),疼痛减轻7人(17.1%),无效4人(9.8%),上述4例无效及7例减轻的病人中9例均为第Ⅱ支范围疼痛控制不满意。回顾分析其半月节解剖特点均发现,经卵圆孔穿刺射频由于穿刺角度所限,不能完全进入半月节,推测是不能覆盖第Ⅱ支范围导致射频效果不佳的原因。结论: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卵圆孔穿刺射频,特别是累及第Ⅱ支疼痛病人有时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半月节解剖差异导致,可同期行圆孔穿刺射频。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毁损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CT引导机为西门子AR型NOVR型.34例患者均根据典型的病史、体征作出三叉神经痛诊断,均有服用药物史,5例为经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34例中男8例,女26例,年龄55~70岁,平均58岁.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采用22G穿刺针,CT引导进针,确定针尖在卵圆孔时,分次缓慢注射2%阿霉素0.2~0.3 ml(不超过 0.5 ml).结果治疗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即刻疼痛减轻26例(76.9%),治疗后6个月,32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并发症少而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疗效好、可重复操作的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圆孔解剖结构对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意义。方法:选择20例(40侧)离体头颅标本,行眉弓上水平位切开,观察卵圆孔形态并测量解剖结构。以标本口角旁开2~3 cm为穿刺点,测量经卵圆孔穿刺半月节时,穿刺针与头颅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角度,并观察穿刺针进针深度范围内与海绵窦内组织关系。结果:40侧标本中,卵圆孔多呈卵圆形,其中2例呈长条形。平均长径6.6±1.3 mm,横径3.8±1.0 mm。卵圆孔外缘至正中矢状线平均距离26.1±7.0 mm,卵圆孔前缘至颅底前缘平均距离76.9±10.3 mm。头颅标本自口角旁2~3 cm穿刺至卵圆孔段平均深度77.6±10.2 mm,卵圆孔至三叉神经半月节段长度14.3±4.5 mm。穿刺针与矢状面成角30.1°±10.0°,与冠状面成角37.9°±15.8°,与水平面成角63.4°±13.6°。结论:卵圆孔解剖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保持一定的深度及角度有助于准确经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进而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和非引导下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CT引导与非CT引导下经皮穿刺,用阿霉素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35例,女54例,年龄39~81岁,平均60.4岁,病程1~16年不等,分为两组。治疗前CT冠状及轴位扫描卵圆孔,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第一组(44例)不用CT引导穿刺半月神经节,第二组(45例)用CT引导穿刺的方向并确认针尖的位置,经造影确保穿刺针准确位于半月神经节内,两组均向半月神经节注射阿霉素。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26例和36例完全无痛,分别有17例和6例未缓解。第一组的并发症数量及程度明显超过第二组。结论:与传统的盲目穿刺方法相比,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毁楣术对三叉神终痛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刺。穿刺后,再次通过三维CT扫描和三维重建以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明确卵圆孔位置,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所有患者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近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27例,有效率为88.89%,1例复发,占3.70%。结论: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采用CT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注射阿霉素联合无水酒精毁损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螺旋CT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缓慢注射无水酒精和阿霉素0.2~0.5 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测定疼痛强度.[结果]45例治疗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者8例(17.8%);一周后疼痛完全缓解39例(86.8%),明显缓解5例.经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有效率分别为 97.8%,97.8%.并发症少而轻微.[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注射阿霉素联合无水酒精毁损疗法对三叉神经痛具有定位准确,无痛苦,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头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后行薄层CT扫描,定位卵圆孔穿刺点X、Y、Z值,然后进入手术室根据所测定值给予行穿刺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45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疗效优良率95.6%,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反复穿刺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立体定向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薄层扫描(0.75 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内35 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 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 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 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2个月第Ⅲ支复发,1例术后16个月第Ⅱ支复发。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定位精确、疗效可靠、安全简易,为治疗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内科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1次射频治疗后达显效54例、有效19例;对照组治疗10 d后,显效及有效分别为47例、1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85.3%,P〈0.05)。随访0.5-2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6%、36.2%,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能明显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正>影像引导下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常用的影像定位方法有C形臂,导航和CT。O形臂具有移动性好、可2D或3D多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国内O形臂的数量不多,也没有用O形臂定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报道。本中心采用O形臂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38例,治疗后随访效果满意,因此将使用经验体会分享。方法1.一般资料自2015年1月至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相似文献   

20.
<正>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2],然而穿刺中产生的疼痛反应、较高的复发率制约着该技术的普及应用。我科在经过多次对颅底解剖与影像学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同轴技术的穿刺方法穿刺,进行经皮穿刺CT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9例次,穿刺中一次性到位率100%,复发率较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