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中性粒细胞CD11/CD18和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烧伤病人伤后第1、3、5、7天多核中性粒细胞(PMN)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和烧伤血清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ICAM-1的表达,并应用名单胶体金银染色观察烧伤血清刺激PMN后1、3、6、12、24h表达CD11a/CD18和CD11n/CD18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2.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发现烧伤早期PMN可使HUV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胞浆出现小空泡、核固缩、部分内皮细胞从培养皿上脱落。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升高。预先用CD11a/CD18单抗(mAb)和CD11b/CD18mAb处理PMN后,降低了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HUVEC损伤也明显减轻,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结果提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损伤与CD11/CD18介导的PMN-EC粘附相关,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可部分阻断PMN对EC的粘附和损伤。  相似文献   

3.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性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中髓过氧化物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是否介导缺氧-再氧化引起的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粘附反应。方法血管内皮细胞(VEC)经缺氧再氧化(H/R)处理后,加入PMN,用计数法检测粘附率,以细胞免疫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果VEC经H/R处理后,PMN与其粘附率增高1倍(P<0.01),ICAM-1单克隆抗体(mAb)与CD11a/CD18mAb可明显降低粘附率的增高,H/R能增加VEC的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论ICAM-1介导H/R后的PMN-VEC间粘附反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表达的粘附因子CD18、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因素,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所测得的PMN-VEC间单细胞粘附力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了内毒素刺激所致PMN-VEC间粘附性增加过程中上述三种粘附分子各自的功能特征。结果发现:CD18的表达为PMN快相增加粘附力的主要分子基础,而ELAM-1、ICAM-1则为VEC慢相增加粘附力的主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维甲酸(RA)对多表核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ICAM-1和E-选择素(EL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作者创建的无创性分离法分离培养PMVEC:将PAF和RA分别加入培养有PMVEC的90孔板中,观察二者对PMN-PMVEC粘附的影响,ELISA法测定PMVEC上ELAM-1和ICAM-1的表达,测定PAF和RA对PMN的趋化  相似文献   

7.
己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8、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TX组。采用肺在体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45min、再灌注1、2、4h测定肺组织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蛋白含量、肺组织及BALF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18-FTTC标记的PMN阳性细胞百分率,肺  相似文献   

8.
大鼠5Gy^60Coγ射线全射照射复合15%TBSAⅢ度光辐射烧伤后:(1)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和血清C3调理活性抑制作用较小,而对PMN本身的吞噬功能抑制作用较大;(2)PMN吞噬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PMNC3受体表达减少,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及SOD活性增高等因素所致;(3)PMN MD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PMN-CL降低显著相关,提示PM  相似文献   

9.
测定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及正常人循环中性粒细胞(PMN)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强度,结果表明:外源性哮喘PMN-CL及内源性哮喘PMN-C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内源性哮喘与外源性哮喘PMN-CL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发作期PMN-CL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缓解期高于正常对照(P<0.05)。上述结果提示:循环PMN释放氧自由基(OFR)能力增强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哮喘和外源性哮喘循环PMN释放OFR能力无差异表明两者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大鼠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复合15%TBSAⅢ度光辐射烧伤后:(l)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和血清C_3调理活性抑制作用较小,而对PMN本身的吞噬功能抑制作用较大;(2)PMN吞噬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PMNC_3受体表达减少,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及SOD活性增高等因素所致;(3)PMNMD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PMN-CL降低显著相关,提示PMN功能损伤与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作用有关;(4)两伤复合后第14天对PMN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具有加重效应;而伤后第21天,复合伤组PMN吞噬功能显著高于放射损伤组,提示两伤复合后,烧伤对复合伤PMN功能恢复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维甲酸(RA)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CAM-1和E-选择素(EL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作者创建的无创性分离法分离培养PMVEC;将PAF和RA分别加入培养有PMVEC的96孔板中,观察二者对PMN-PMVEC粘附的影响;ELISA法测定PMVEC上ELAM-1和ICAM-1的表达;测定PAF和RA对PMN的趋化性、聚集和酸性磷酸酶的释放的影响。结果:(l)PMVEC用PAF处理3.5h后,它与PMN的粘附率从57.3%增加到72.8%(P<0.01)。而用PAF处理PMN同样可增加PMN-PMVEC的粘附率。(2)RA可阻断未刺激PMN与PAF刺激的PMVEC之间的粘附,但对PAF刺激的PMN与未刺激的PMVEC之间的粘附却无作用。(3)PAF可增加PMVEC上ICAM-l和ELAM-l的表达、增加酵母多糖激活血清和组胺对PMN的趋化性、增加PMN的聚集和PMN酸性磷酸酶的释放。(4)RA则可抑制PAF诱导的PMN聚集、酸性磷酸酶的释放及PMN对酵母多糖刺激血清和组胺的趋化性,而ICAM-1和ELAM-1的表达却未改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5 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类固醇-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白细胞(W BC)、嗜中性粒细胞(PMN)、白细胞介素-2(IL-2)的测定,以了解CHD 患者内皮细胞(EC)的损伤及功能变化,并悦宁定(enalapril)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CHD 患者ET、WBC、PMN 明显高于正常;6-keto-PGF1a则明显低于正常;IL-2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明显低于正常,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通过enalapril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提示:enalapril对CHD 患者VEC损伤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后β-内腓肽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人血清β-end及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MNs)CD18、CD54表达变化。方法:使用放免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5例多发伤伤员入院时、伤后1、3、7天血清皮质醇、β-end浓度和PMNs上CD18、CD54的平均荧光通道(MFC)变化,1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创伤病人血清皮质醇浓度在伤后24小时内较对照组高(P<0.001),但创伤组间无差异;β-end浓度入院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抗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表达的粘附因子CD18,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及细胞间粘附-1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因素,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所测得的PMN-VEC间单细胞2粘附力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了内毒素刺激所致PMN-VEC间粘附性增加过程中上述三种粘附分子各自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及血清调理功能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及血清调理功能测定的最佳实验体系。方法 通过探讨分离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测定的最佳实验及若干影响因素,建立最佳实验体系。血清调理功能测定酵母多糖采用自体自清调理,PMN-CL开始至出现高峰的时间作为血清调理功能的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份,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白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渗透压反射系数(δ)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着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Fang Y  Chen Y  Ge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46-748
目的 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份,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白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 烧伤后PMN能使  相似文献   

18.
烟雾吸入性损伤血清对PMN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大鼠烟雾吸入务血清体外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了解PMN粘着的变化,以及抗CD11a和抗ICAM-泽PMN粘着的影响,探讨粘附因子在烟协和有入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用荧光标记PMN,测定PMN与烟雾吸入性损伤血清刺激的内皮细胞的粘着率,并本阻断技术,测定了粘附因子CD11a、CD11b和ICAM-1在PMN粘着的作用。结果:吸入伤血清能粘着率增高,12-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基因表达和吞噬及杀菌功能进行研究,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HD患者外周血PMN icIL-1ra(胞内型)和sIL-1ra(分泌型)基因表达;通过菌落计数方法观察PM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改变。结果:HD患者PMN中可检测到512bp(icIL-1ra)和146bp(sIL-1ra)的RT-PCR产物;HD患者PMN对金葡菌的吞噬和胞内杀菌能力均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HD患者PMN可自发表达icIL-1ra和sIL-1ra,这种预激活状态与其对金葡菌的吞噬和杀灭作用下降相平行。  相似文献   

20.
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特异结合位点的变化,探讨在救治ARDS患者时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方案。研究对象为综合性ICU中28例ARDS患者,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AR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特异结合位点。28例ARDS患者均行机构能气。随机的11例ARDS患者进行GC治疗干预。当GR结合位点减少〈50%时,地塞米松按0.5mg‘kg^-1.d^-1使用;当GR结合位点减少≥50%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