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调控喉癌细胞E-cadherin表达并影响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 采用外源性的EGFR激动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干预体外培养喉癌Hep-2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力和侵袭力及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EGF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促进喉癌细胞增殖,并使喉癌细胞G1期比例减少而S期比例增加,细胞迁移距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厄洛替尼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喉癌细胞增殖,并导致喉癌细胞G1期比例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同时增加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距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GF干预使喉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而Vimentin表达上调,而厄洛替尼干预后喉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阻断EGFR信号通路导致喉癌Hep-2细胞E-cadherin表达上调,并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鼻息肉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鼻息肉标本25例, 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10例, 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观察EGF与EGFR在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相比, EGF及EGFR的mRNA水平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在免疫组化染色中, EGF及EGFR主要表达在上皮的基底层细胞, 而且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下降。结论 EGF及EGFR在正常鼻黏膜组织上皮的发生与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GF及EGFR在鼻息肉中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表达的下降表明在鼻息肉中上皮修复功能的下调或缺失可能导致或促进鼻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实验动物急性鼻窦炎鼻窦黏膜的愈合作用,以及其受体在鼻窦黏膜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在鼻窦炎动物模型建立后将兔麻醉,打开上颌窦前壁,在内镜下于上颌窦底做一黏膜缺损区。左侧上颌窦为对照组,每天用生理盐水处理窦腔;右侧上颌窦为实验组,每天应用含EGF的生理盐水进行窦腔处理。并取未经任何处理的兔子作为正常组。在实验开始后1、2、3、4周,各随机处死6只动物,比较观察两侧上颌窦黏膜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EGF可有效促进鼻窦黏膜创面愈合,创面上皮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局部创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EGF可通过刺激局部组织EGFR的表达从而促进鼻窦黏膜上皮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不同部位的干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鼻腔上皮细胞RPMI-2650中EGFR和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的变化.方法 对人鼻腔上皮细胞RPMI-2650进行体外培养,记录生长曲线,并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当细胞大部分融合时,将细胞分为四组,A组:在原Eagle最小必需培养基(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a,EMEM)培液中继续培养;B组: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25 ng/ml;C组:加入AG1478(EGFR选择性抑制剂)10 μmol/L,30 min后加人人重组EGF 25 ng/ml;D组:加入PD98059(p44/42MAPK选择性抑制剂)30μmol/L,30 min后加入人重组EGF 25 ng/ml.以上四组细胞均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进行细胞免疫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EGFR和MUC5AC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细胞在培养第3天开始融合,第5~7天大量融合.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有大量微绒毛,当细胞融合时可变为梭形或多角形生长.EGFR蛋白在B组细胞中强表达,A组和D组细胞中有较强表达,而在C组中仅有弱表达,A、B、D组与C组平均吸光度值(A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MUC5AC蛋白在B组细胞中有强表达,A组细胞中有较强表达,在C组和D组中仅为弱表达,B组与C、D组间相比吸光度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细胞和蛋白水平上发现,EGFR信号通路在RPMI-2650细胞中发挥作用.对该通路不同部位进行干预,细胞中EGFR和MUC5AC蛋白随之发生相应改变.证实了EGFR信号通路在鼻腔上皮细胞RPMI-2650中对MUC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膜受体,属于ErbB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也被称为Her1或ErbB1。EGFR及其配体在肿瘤恶性行为中发挥重要角色,涉及增殖、分化、抗凋亡、血管新生和转移等多个方面。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中,超过90%存在EGFR的表达。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EGFR高表达与放射敏感性降低及复发风险增加相关,其结果是降低HNSCC患者的总体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同期选取5例正常筛窦黏膜组织进行对照。按照1997年海口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组,比较各组间TLR2和TLR4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LR2、TLR4主要表达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及黏膜下层腺体的胞浆和胞膜上。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各型各期均较对照组高;并且随着分型的升高,TLR2、TLR4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和TLR4在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可能与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TLR在该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型及Ⅱ型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以及Ⅰ、Ⅱ型受体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RⅠ、TGFβRⅡ在25例慢性鼻-鼻窦炎、21例鼻息肉、17例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TGFβRⅠ、TGFβRⅡ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分别为175.78±7.06、165.00±1.79;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分别为147.33±8.15、147.77±4.62;而在鼻息肉组织中分别为125.91±11.26、129.82±1.46。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TGFβRⅠ、TGFβR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比在慢性鼻-鼻窦炎病变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点,提示其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为Ⅰ型及Ⅱ型1、2期鼻息肉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鼻息肉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组39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鼻粘膜中VEGF、bFGF的染色呈阴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达到59%、41%和71%、80%,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和bF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结论 VEGF、bF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鼻息肉病区别于鼻息肉的重要组织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鼻腔鼻窦肠型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及KRAS(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和 BRAF(B-Raf proto-oncogen)基因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分析EGFR蛋白在肿瘤组织胞内和胞外的表达,并分析磷酸化EGFR(p-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直接测序法和热熔曲线法测定EGFR、KRAS和BRAF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突变情况。结果 11例鼻腔鼻窦肠型腺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7%,细胞内、外EGFR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9.1%。EGFR的突变率为9.1%,发生于第19外显子,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均为9.1%,分别发生于第2和第15外显子。EGFR蛋白表达及EGFR、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或总生存期的长短无相关性。结论 鼻腔鼻窦肠型腺癌组织中有EGFR蛋白的过表达,显示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且存在EGFR、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突变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NF-κBp65、IκBα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黏膜及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NF-κBp65、IκBα的表达,探讨NFκ-Bp65、IκBα在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IκBα在30例鼻息肉组织、20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单侧钩突黏膜及20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运用HPIAS-2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3种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①NF-κBp65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部分胞核中。②IκB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③NFκ-Bp65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IκBα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组织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p65、IκBα可能参与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和知网等数据库中使用EGF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搜索时间截止于2020年1月,运用RevMan5.3和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631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比较,EGF能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RR=1.27,95%CI(1.17,1.37),P <0.05,I 2=37%],明显缩短穿孔愈合时间[SMD =-1.70,95%CI(-1.97,-1.43),P <0.05,I 2=0%],听力功能改善方面 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0.22,95%CI(-0.1,0.53),P =0.18,I 2=0%]。结论 应用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有效、方便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Iressa)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Tscca移植瘤的体内抑制作用,探讨Iressa在头颈鳞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中国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接种2只雌性裸鼠,成瘤后取其肿瘤组织置入48只4~5周龄的裸鼠腋窝皮下,次日随机分组并治疗.Iressa以灌胃给药方式,DDP以腹腔注射方式.药物处理前和处理后隔日测量肿瘤的长、宽最大直径计算肿瘤体积;用药结束后2天处死荷瘤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对照组肿瘤生长快于治疗组,但是吉非替尼两个单药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肿瘤生长速度与Iressa100 mg/kg DDP(同时)、Iressa100 mg/kg DDP(异时)和DDP 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设计的条件下Iressa对Tscca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较弱,其与DDP联用未见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ic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后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例具有典型鼓膜松弛部穿孔的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耳道深部正常皮肤、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胆脂瘤上皮中呈一致性连续阶梯状上升,它们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阳性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阳性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阳性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0.989(P<0.01)。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靶向性基因导入系统介导p16基因对喉鳞状细胞癌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靶向性非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GE7-HA20介导P16基因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喉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外源性基因(β-半乳糖苷酶报道基因及P16基因)和多肽载体系统复合物;在体内外观察P16基因对喉癌的抑制情况;LSAB法观察Hep-2细胞转染前后的P16表达。结果 靶向性多肽基因导入系统可将β-gal导入裸鼠移植瘤内呈阳性反应呈蓝染,LSAB显示转染后P16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P16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7-HA20系统借助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可靶向性将目的基因导入喉癌中并得到高效表达;体内外导入p16基因后可显著抑制喉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自动定量分析法(automated quantitative analysis,AQUA)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在判定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AQUA系统分析了一个由95例口咽癌石蜡标本组成的组织微阵列中EGFR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的相关性分析,将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设为标志物,将数码相机自动拍摄的显示其表达强度的图像载入自动分析系统,设定了每个微阵列点的肿瘤范围,同时用荧光色素原Cy5的耦连抗体显示靶抗原EGFR,并自动计算EGFR表达的像素密度,将其表达数字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数字化的连续变量,它与单位面积内阳性表达的靶抗原分子数量成正比.按表达变量的中位数划分其表达强弱,分成高、低表达组.结果 ①5年局部复发率,肿瘤组织中EGFR细胞高表达组为57.8%,而低表达组为17.2%,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肿瘤组织中EGFR细胞核高表达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为54.4%,低表达组为21.4%,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5年无瘤生存率方面,EGFR肿瘤细胞高表达组(19.0%)及细胞核高表达组(19.0%),分别与细胞低表达组(43.4%)和细胞核低表达组(44.8%)相比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③多变量风险回归分析,肿瘤细胞和细胞核EGFR高表达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负相关因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QUA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石蜡组织切片中EGFR的表达进行连续变量分析,揭示了EGFR的表达与其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联系,EGFR的AQUA数值有望成为能预测EGFR靶向治疗敏感性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nstruct humar epidermic growth factor,rhEGF)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rhEGF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68例,按随机分组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结果rhEGF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依穿孔部位及形态分为前下、下半、后半和后下4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4周内),分别提前7.5,7.6,12.2,12.6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EGF贴补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外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Acta oto-laryngologica》2012,132(2):202-205
The nasal epithelium protects the underlying tissue from damage. Epithelial cell growth is controlled b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is possibly affected by toxic proteins, e.g.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nasal fluid epithelial cell count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EGF, eosinophils and ECP in 23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Nasal fluid epithelial cell counts were low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EGF level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and correlated with epithelial cell counts in controls but not in patients. Eosinophils and ECP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bu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epithelial cell counts. The role of growth factors, such as EGF, in regulating epithelial cells merit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前庭毛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霉素所致离体椭圆囊毛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的豚鼠椭圆囊培养法,对照组为普通前庭培养液培养,实验组按培养液中含和不含bFGF分组,用新霉素造成各实验组2的椭圆囊毛细胞损伤,各组椭圆均行扫描电镜检查并行毛细胞计数。结果 含bFGF的实验组毛细胞的存活数目显著高于不含bFGF的实验组,对照组无缺失或损伤。结论新霉不对离体的椭圆囊毛细胞的有罗强的破坏作用,b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及其受体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K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观察20例继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胆脂瘤上皮以及耳道深部正常皮肤的KGF和KGFR表达,并和20例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作对比。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邻近皮肤KGF和K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135±6.364)%和(19.965±10.570)%,介于胆脂瘤上皮与耳道正常皮肤之间,明显高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相应部位(19.380±2.827)%和(13.145±7.935)%。结论KGF和KGFR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部位的表达依次上升,在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邻近皮肤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说明胆脂瘤型中耳炎该处皮肤增生更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