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否能通过拮抗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细胞死亡,从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MPTP组、G-CSF+MPTP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评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G-CSF显著拮抗MPTP诱导的TH阳性神经元损失(P0.05),增加Bcl-2蛋白表达和减少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G-CSF对MPTP诱导的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死亡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表达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大鼠心肌细胞并传代,用150 μmol/L浓度的CoCl2处理心肌细胞,模拟缺氧条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EPO+ G-CSF浓度下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水平.筛选出最适浓度后,将实验组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 EPO组、缺氧+G-CSF组和缺氧+EPO+ G-CSF组,Western blot法检测乏氧诱导因子(HIF)-1α、P53、PARP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在10 U/mLEPO+200 ng/mL G-CSF培养下,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水平最低,故认为是最适浓度(F=14.73、11.95,P <0.05).和对照组相比,HIF-1α、P53和PARP蛋白在各实验组中表达水平均升高,HIF-1α以缺氧组升高最显著(F=22.65,P<0.05),P53以缺氧+EPO+ G-CSF组升高最显著(F =25.18,P<0.05).除对照组外,PARP蛋白在实验组中呈现逐渐降低趋势(F=17.48,P<0.05).结论 EPO-G-CSF能降低缺氧的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和DNA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IF-1α、P53、PARP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与之伴随的早产儿发育障碍的发病率日渐提高,约10%存活的早产儿以后出现痉挛性运动缺陷即脑瘫,更有25%~50%早产儿以后主要表现为认知或行为缺陷或轻度运动障碍,这个高神经系统发病率主要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有关。目前PVL已成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在体重〈1500g的新生儿中,PVL的发病率为3%~4%,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从正常人胎肝染色体DNA库中分离克隆了中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CSF)外显子,全长537bp,它包括除信号肽氨基酸外的所有编码区,为了使克隆的G-CSF外显子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对其5’端进行了修饰,去除第1个编码Thr的密码子,在不改变氨基酸的前提下,变换为AT丰富的密码子;并将某些密码子换成大肠杆菌喜用的密码子。对于每段目的DNA所进行的2次独立的PCR反应所获得的产物分别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完全一致,证明所克隆的G-CSF外显子的序列是可靠的,与国外发表的G-CSF外显子序列相比,未发现变异。将上述人G-CSF外显于基因插入pBV220表达载休,构建了pBV220/G-CSF质粒,将其转化入DH5a菌,SDS-PAGE表明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0%,用依赖性细胞系NFS-60进行测定,活性为5x10vIU/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脊髓损伤条件下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半切脊髓损伤模型。体内实验于造模成功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G-CSF,连续3天,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后处死,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外培养神经元,建立机械损伤细胞模型,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结果 G-CSF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修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与核磷蛋白(NPM1  相似文献   

6.
《微循环学杂志》2017,(1):70-74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生理状态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细胞的发育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等病理情况下,脑室周围谷氨酸浓度升高,过度激活少突胶质细胞上的谷氨酸受体,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死亡,继而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进一步引起HIBD患儿髓鞘化障碍,造成认知能力下降和远期行为学异常。本文主要综述谷氨酸对生理状态少突胶质细胞迁徙分化的影响及病理情况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介导的少突胶质细胞损伤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首先发现于1980年,Mtcalf等在研究中发现内毒素处理过的小鼠血清或者条件培养其中的一种成分具有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集落分化的功能。他们进一步纯化得到这种物质,将其命名为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因子(granuloycyte-macrophage differcntiaiton factor,GMDF),此后的研究发现GMDF能够在体外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分化为粒细胞集落,因此将其改称为G-CSF,此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1 - 2010年伴有大量粒细胞浸润的NSCLC 53例,同时选用无粒细胞浸润的NSCLC 61例作对照,共114例.观察癌组织中粒细胞浸润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癌组织中G-CSF的表达情况.对G-CSF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随访全部患者,分析G-CSF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14例NSCLC中55例癌细胞表达G-CSF.其中大细胞癌41例(41/54,75.9%),腺癌9例(9/30,30.0%),鳞状细胞癌5例(5/30,16.7%).G-CSF表达与癌组织中粒细胞浸润、组织学类型、坏死、肿瘤分级、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复发密切相关(P<0.01),而与原发肿瘤大小无密切关联(P>0.05);表达阳性者发生坏死、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阴性者的5.57、6.28和5.24倍(P<0.05).阳性者与阴性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和62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2.1%,生存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部分NSCLC能产生G-CSF,且以大细胞癌最常见.产生G-CSF的NSCLC组织分化差,异型性明显,恶性度高;易发生广泛坏死,常伴有粒细胞浸润;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复发;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专门负责抗原捕获、加工并提呈给下游T淋巴细胞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者免疫耐受。维持DC亚群在体内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无论机体处于炎症或静息状态,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DC亚群发育、分布、功能及维持DC亚群动态平衡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GM-CSF对DC亚群发育与功能的调控作用。阐明DC发育与功能的调控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基于DC的免疫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S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共培养体系,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化学发光法探讨不同组别神经元生长状况以及Caspase-3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格里斯试剂法(Griess Reagent)、还原WST-1法、酶联免疫吸咐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NO、O-2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缺氧12h, N9细胞培养液可抑制常规培养的神经元生长增殖活力,同时可加重由缺氧抑制的共培养体系中神经元活力;既可诱导常规培养的神经元凋亡,又可促进共缺氧培养的神经元凋亡;较之于单纯神经元培养系和常规共培养系,共缺氧培养系的培养液中NO、O-2、TNF-α 3类应激性神经毒性因子产量最高.结论 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缺氧诱发的神经元损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活化后产生的神经毒性分子是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1.
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damage (PWMD) also known as 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injury,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in premature newborns. The etiology of white matter injury is multifaceted with hypoxia-ischemia being an important underlying factor. The developing oligodendrocytes are susceptible to damage resulting in myelination deficits. Excess release of glutamate, free radical production, release of cytokines and iron accumulation are factors thought to mediate damage to the developing white matter. Recent studies have also suggested a role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nitric oxid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WMD. Although the role of microglial cel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WMD is still debatable, our recent investigations have shed some light on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WM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includ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crosstalk between microglia and immature oligodendrocytes as well as other glial cell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2.
宋亚琼  周播江 《解剖学报》2017,48(2):236-240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调控组织细胞氧稳态的关键性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其表达和活性受到细胞氧浓度的严密调控。它能在生理性和病理性缺氧缺血的情况下,通过调控细胞能量代谢、血管发生、红细胞生成、细胞生存、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效应,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得以生存或者走向凋亡。本文中我们主要概述了HIF-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缺氧时调控骨骼肌能量代谢方面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