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类型及预后.方法分析132例EH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头颅CT诊断进行,了解外部性脑积水的类型及预后.结果轻度病例均为原发性EH,未经治疗全部自愈;中、重度病例为继发性,中度治愈率为96%;重度治愈率86.67%.结论外部性脑积水的类型、临床症状决定了该病的预后,原发性、轻度EH不必治疗,继发性中、重度EH病例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即EH)的颅脑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以及颅脑CT扫描对于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探究临床资料完善的28例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全部外部性脑积水的患儿都有前纵裂池和额顶部蛛网膜下腔(脑外间隙)增宽,大部分大于6mm,最宽的达到10mm。结论:通过颅脑CT扫描检查并且结合临床表现特征就可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做出较准确的诊断,CT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正青  周志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098-1099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大于等于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大于等于5mm),可伴额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根据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表现。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以及在盐城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进修期间周仪主任提供收治的4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并行CT诊断,对其临床病例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CT诊断后,其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宽,其边缘呈花瓣样,而内缘不平整,并与脑表面脑沟相互连接。其中前纵裂间隙变宽40例,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鞍上池增大10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且边缘花瓣状26例;脑室轻度扩大8例,VT/ST率在12%以上,15%以下。结论通过CT诊断能够明确显示患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特征,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抖与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 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可伴顿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 根椐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部性脑积水是发生于婴儿期中少见的良性疾病。它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潴留 ,而脑室正常或轻度扩大 ,不伴脑萎缩 ,以后扩大的蛛网膜下腔经治疗后消失。临床体征表现为前匈隆起或饱满 ,如不能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 ,患儿会表现呕吐、烦燥、抽搐等症状 ,严重者可造成脑萎缩 ,同时外部性脑积水需与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不明 ,故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诊断以及与硬膜下积液的关系则有待进一步探讨。现结合 1996~ 2 0 0 0年以来的病例 ,对该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0年共收治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因不明的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表现及跟踪变化,并对脑萎缩及硬膜下积液进行鉴别诊断.结果:5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增宽,以双额顶及大脑前纵裂为明显100%.双侧裂池增宽者43例(86%).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13例(26%).脑基底池增宽8例(16%).脑室轻度扩大4例(8%).1岁CT随访,50例患儿有45例外部性脑积水消失,5例外部性脑积水明显减少.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范畴,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结论:小儿发育期脑外间隙在1岁内变化较大,此时颅骨与脑发育不平衡,脑外间隙较宽,它包括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1岁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1岁以内蛛网膜下腔>8mm,1岁时>4mm为扩大,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暂时性病理变化,暂时性的交通性脑积水,囟门闭合后自然愈合,且无后遗症改变,CT检查与随访观察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婴儿原发性外部性脑积水(附47例报告)张志远,张永平,张晓春原发性外部性脑积水,是发生于婴儿时期的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以往由于人们对本病缺乏了解,常导致误诊及治疗上的不当。现将我院1988~1994年收治的47例原发性外部性脑积水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多排螺旋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局限性增宽,是EH出现最早也是最具有特征的CT征象.结论 CT检查对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导致外部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对7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采用高压氧+脑活素+醋氮酰胺综合治疗,冲击治疗10天为1个疗程,间歇20天,共2~3个疗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随访6个月~1年。结果:75例患儿经2—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40例后复查头颅CT正常,随访1年36例无发育障碍及神经系统异常。结论:外部脑积水产生的高危因素是围产期缺氧、窒息等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的因素。加强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是预防本病产生的重要环节,外部性脑积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陈小聪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87-1089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2例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及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18例,同时并发低蛋白血症8例。继发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3例,占45%,颅内感染6例。12例积液量大者行穿刺放液,并发低蛋白血症者输白蛋白,疗效较好。28例随访半年以上,22例痊愈,占78%,3例好转,5例无变化。继发于重症脑病及颅内感染者预后差。结论:低蛋白血症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婴儿不典型化脑也是外部性脑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除针时病因及营养神经外,应注意改善患儿全身营养状况,积液量多者主张穿刺放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再出血1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19例,脑血管痉挛25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15例,治愈21例,好转11例,死亡16例。结论:对原发性脑室出血应争取早期CT检查确诊,早期全面治疗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如有指征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期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时应用不同的脑室引流管治疗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6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72例为观察组,采取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流方式进行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情况及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单纯采用普通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颅内感染10例,占15.38%,术后脑积水4例,占6.15%.而同时应用不同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发生颅内感染4例,占6.16%,脑积水1例,占1.54%.结论 根据患者的脑室内出血情况,同时应用不同引流管行双侧脑室引流,解决了传统的脑室外引流装置的不足,能够有效引流脑脊液以防止脑积水的加重,并且有效地防止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发病时间将SAH后的脑积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并对36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患者行头颅CT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治疗采用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25例。结果 全组均被诊断为脑积水。经治疗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明显改善31例,好转5例;CT扫描显示脑室情况:正常29例,明显缩小5例,稍缩小2例。临床治愈34例。2例复发者经2次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脑积水;CT是诊断脑积水首选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对脑积水进行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TH)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0例TH的临床与CT、MRI进行总结,结果 50例TH中存活41例,死亡9例,有梗阻性脑积水呈进行性加重者7例,其中3例作引流术均缓解,另4例保守治疗均死亡。结论 TH多见于高龄与高血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对TH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有帮助。丘脑痛对早期诊断帮助不大。如存在梗阻性脑积水且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引流,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病因及预后探讨(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6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及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发性、同时有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症状、体征者 34例 ,占 56% ,给予相应的治疗且预后好。继发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感染者预后差。 2 5例随访至 1~ 3岁 ,1 5例痊愈 ,占 60 % ,6例好转 ,4例无改变。结论  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因素密切相关。治疗除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外 ,应注意患儿全身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或继发性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收集1970~2006年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史资料共48例,分为脑水肿组(n=23)和非脑水肿组(n=25)。回顾两组患者病因和诱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情况。分别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n=48)和健康体检者(n=48)作为慢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48例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的最常见诱因为感染;脑水肿组和非脑水肿组的血钠和尿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慢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48例中死亡7例,均伴休克。脑水肿组中16例使用生理盐水,7例使用3%高渗盐水(血钠<110 mmol/L);非脑水肿组25例患者中5例使用高渗盐水治疗(血钠均在110 mmol/L左右),其中4例发生中心性桥脑脱髓鞘。结论当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低钠血症伴脑水肿时,为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及改善脑水肿可酌情使用高渗盐水;无脑水肿则提示脑细胞存在自身代偿,应以治疗基础疾病(激素替代)为主而慎用高渗盐水,以免引起中心性桥脑脱髓鞘。  相似文献   

18.
3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3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肌无力伴急性低血钾症为其临床特点。原发性26例,继发性6例,均为甲亢患者。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了讨论,对继发性低钾型周围性麻痹患者应强调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在诊断中的价值 .[病例报告 ]对 5 0例外部性脑积水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讨论 ]外部性脑积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 findings in 21 case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normal in 5 and abnormal in 16. ' The cases withabnormal CT findings were hydrocephalus, tuber-culoma, exudation in basal cisterns, brain edema andcerebral infarction. The incidence of hydrocephalus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illness.The Iocations of tuberculomas corresponded withpatients' clinical pictures. The study also indicatedthat patients wih normal or slighly changed scanshad good prognosis, but patients with severe hydrocephalus and exudation m basal cisterns had poorprognosis in spite of active medical treatment. CThas been proved valuabl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