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Nanog、Oct4和Sox2通过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转录,对其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调控作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如何还不太清楚。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等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胶原酶和胰酶消化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TeSRTM1体系进行无滋养层培养人胚胎干细胞,定量PCR比较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 mRNA表达量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标记Nanog、Oct4和Sox2,但Oct4主要表达在胞浆,且以Oct4B为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Nanog、Oct4A和Sox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胚胎干细胞,其mRNA表达量分别为胚胎干细胞的20%,0.3%,10%左右。通过了解两种细胞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差异,可为优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在成体干细胞表达起何种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向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低血清诱导方法。方法用低血清培养体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每3 d半量换液,7~10 d后消化成单细胞用扩增培养基培养,每3 d传代1次。结果人胚胎干细胞呈克隆样增殖,边缘呈锯齿状,表达多能干细胞标志OCT4、SOX2和NANOG。诱导3 d后,克隆间隙出现体积较小的成纤维样细胞,增殖能力强,经两次传代后可获得形态一致的长梭形细胞。这些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VIMENTIN,细胞均表达CD105、CD90、CD73、CD44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且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结论用低血清诱导法能快速获得较高纯度的人胚胎干细胞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4.
5.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适宜微环境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根据其发育阶段,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sell)和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是唯一来源于同一原始胚层的成体多能干细胞,存在于由三个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器官中,并可分化形成三个胚层的终末分化细胞,故被称为“各种组织的种子细胞”,且MSC的应用避免了胚胎干细胞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故MSCs是目前干细胞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MSCs可来源于骨髓;外周血;脐血;脂肪等。因脐血有更充足的来源,脐血的免疫原性较弱,能耐受更大程度上的HLA配型不服,其MSC更为原始,扩增能力更强,故脐血干细胞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可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细胞来源用于各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现将人脐血干细胞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DF-1/CXCR4及SDF-1/CXCR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迁移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Ad-EASY腺病毒质粒系统分别构建表达CXCR4和CXCR7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 UC-MSCs后用FCM分别检测细胞膜的CXCR4和CXCR7受体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MTT检测h UC-MSCs增殖活性,以及在H2O2诱导细胞毒性作用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表达人源的CXCR4和CXCR7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后h UC-MSCs细胞膜上的CXCR4/CXCR7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达到93.7%和78.5%(P0.01),高表达CXCR4和CXCR7均显著增强SDF-1诱导的h UC-MSCs细胞迁移,其中CXCR7效应稍弱;高表达CXCR7而不是CXCR4显著提高SDF-1诱导的h UC-MSCs增殖活性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细胞存活率(P0.05)。结论 CXCR4/CXCR7均参与介导了SDF-1诱导的h UC-MSCs细胞迁移作用,同时CXCR7还介导了SDF-1诱导的h UC-MSCs增殖和H2O2处理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在各种炎症因子作用下生物学功能的变化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探讨了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多种生物学特性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的影响。
方法: IL-4刺激UC-MSC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免疫表型;使用MTT检测细胞活力改变,并使用BrdU-ELISA的方法,检测其增殖能力;使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来检测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UC-MSC中mRMA表达的差异;收集IL-4刺激的UC-MSC的上清,检测其在促进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
结果: IL-4刺激后,UC-MSC表面的CD11b、 CD19、 CD34、 CD45、 CD73、 CD90、 CD10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HLA-ABC并未有明显改变。MTT和BrdU-ELISA都表明,IL-4处理组UC-MSC的增殖在72 h后相对于未处理组明显下降(P<0.05)。IL-4处理后,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未检测到明显的变化。此外,IL-4可以明显增强UC-MSC中IL-6 mRNA表达(P<0.01),增强UC-MSC培养上清的促CD34+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集落形成能力(P<0.01)。
结论: IL-4可以抑制UC-MSC增殖,促进UC-MSC造血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炎性因子刺激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1,SOCS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稳定表达SOCS1的MSCs细胞株的建立方法.方法 用SOCS1相关炎性因子刺激剂处理24小时后裂解MSCs,Weste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OCS1的表达.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出表达SOCS1基因的载体质粒pFinal/PGK-puro-EF1 α-SOCS1-IRES-EGFP,将其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产生慢病毒,通过多次感染将载体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筛选出稳定表达SOCS1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Weste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来鉴定.结果 SOCS1蛋白在IFN-γ、Pam3CSK4、Poly(I∶C)、LPS和ODN 2006刺激的MSCs中表达升高(P<0.01).表达载体包装出的病毒感染后的MSCs中SOCS1蛋白水平提高,流式细胞检测表达(>95%)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不表达(<2%)CD34和CD45,在相应诱导剂诱导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 多种炎性因子能诱导MSCs内SOCS1表达升高,说明SOCS1可能参与了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SOCS1的MSCs细胞株. 相似文献
9.
张晓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3):130-132
本文说明了雌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功能以及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抑制T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CD4+ T细胞以1∶10比例共培养4 d,以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P < 0.01)。与此一致的是,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CD4+ T细胞组(P < 0.05,P < 0.01)。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CD4+ T细胞共培养组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 T细胞组(P < 0.01),但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并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7。表明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人骨髓源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7H4和PDL1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上的表达;应用抗体阻断试验分析B7H4、PDL1分别在HBMSCs和HPMSCs对T细胞增殖及周期影响中的作用。结果:HBMSCs上高表达免疫负性调控分子B7H4,而HPMSCs上高表达免疫负性调控分子PDL1。分别应用B7H4mAb和PDL1mAb阻断,可使HBMSCs和HPMSCs对PHA激发的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下调T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量,上调S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弱HBMSCs和HPMSCs对T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HBMSCs和HPMSCs可通过表达不同的免疫负性调控分子介导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构建携带人NK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将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明确转染后NK4表达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从HGFcDNA文库中克隆NK4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NK4,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所获慢病毒(Lenti-NK4)转染hB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NK4表达。结果显示,所获NK4基因测序后与GeneBank报到序列完全一致,收集、浓缩病毒后测定其滴度为2×108TU/ml。Lenti-NK4转染hBMSCs后胞膜及胞浆有荧光分布,培养上清中NK4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携带NK4的慢病毒能安全、有效地转染hBMSCs,持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环境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变化。方法:(1)植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以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2)无菌条件下分离E15大鼠胚胎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及中脑组织提取液;(3)用大鼠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做培养液,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hUCMSCs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14 d,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UCMSCs中TH和DAT的表达。结果:HUCM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和CD105,极低表达CD31和CD45。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14 d后,hUCMSCs中TH阳性表达率为(18.06±2.29)%,DAT阳性表达率为(11.14±2.10)%。结论:用植块法可成功分离并体外培养hUCMSCs,其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特征。在以大鼠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作为培养液,并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的诱导条件下,hUCMSCs可部分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GATA-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及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能力.方法 分离培养MSCs及心肌细胞(CM).第3代MSCs转染GATA-4基因(MSCGATA-4)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鉴定GATA-4的表达.MSCGATA-4与CM嵌套式共培养1周,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心肌基因BNP、α-actinin和Islet-1的表达,用免疫组化观察α-actinin的表达.与CM混合共培养后1周后,观察MSCs的搏动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分化率.结果 MSCGATA-4组GATA-4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只表达GFP).MSC与CM嵌套式共培养后,MSCGATA-4组的BNP、α-actinin和Isle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共培养后,可见部分MSCGATA-4的搏动,同时部分MSC的α-actinin染色阳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分化率,MSCGATA-4组的心肌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ATA-4过表达可以增加MSCs分化成心肌样细胞,高表达BNP、α-actinin和Islet-1. 相似文献
15.
《解剖科学进展》2017,(6)
目的通过研究Notch在hADSCs成脂中的作用,为肥胖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分离脂肪抽吸液中的hADSCs并进行成脂诱导。RT-qPCR分析成脂中Notch1、Notch2、DLL1和DLL3的表达;DAPT抑制Notch信号,Western-blot检测NICD、p-PI3K/PI3K和p-Akt/Akt、PPARγ的表达。结果所分离的细胞可成功诱导成脂。Notch1、Notch2、DLL1和DLL3表达水平在成脂过程中逐渐降低;10μM DAPT可显著降低NICD的表达水平,PPARγ表达水平升高,p-PI3K/PI3K与p-Akt/Akt表达水平均降低。同时使用PI3K/Akt激活剂IGF-1后,PPARγ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Notch信号抑制可通过降低PI3K/Akt通路的活性促进hADSCs成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Isll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下游基因Nkx2.5和Flk一1的表达。方法多位点Gateway载体构建技术构建2K7puro/EF1α-Isll慢病毒表达载体(由EF1α启动子启动Isll基因表达)。包装细胞293FT细胞获得慢病毒,再转染至hMSC。利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出Isll阳性细胞。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hMSC中Isll基因在转染后1-6周的mRNA和1—4周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EF1α—Isll,转染后hMSC中检测出Isl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mRNA表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上调,第3周表达量(0.65±0.14)较1、2周增多(0.36±0.09,0.37±0.05,均P〈0.05),3周后表达趋于稳定。转染后在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检测到Isll下游基因Nkx2.5的表达,但尚未见Flk-1的表达。结论通过慢病毒载体将Isll基因转染hMSC后,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表达,并在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能促进下游基因Nkx2.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膜表面L型钙离子通道的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及单克隆培养法获得hMSCs,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荧光法鉴定,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hMSCs膜表面L钙离子通道的变化。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具有独特细胞免疫学表型hMSCs;40%的hMSCs表达钙离子电流,峰值电流(ICaPeak)在+20~+30mV为(102.67±19.06)pA,此电流可被Cd2+(20μmolL)阻断。结论:在未分化的hMSCs上L型钙离子通道表达较少,说明L型钙离子通道表达的增多可能是hMSCs定向分化的条件之一,调节hMSCs膜表面L型钙离子通道的表达将有助于促进其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人经血源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enSCs)之间表面标记的差异及随培养代次增加表面标记的变化。 方法 分别将HUCMSCs、 ADSCs和MenSCs培养至第3、6、9、12代,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检测CD29、CD44、CD73、CD90、CD105、CD4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 结果 培养MenSCs和HUCMSCs呈纺锤状,ADSCs形态多样以梭型、多角形为主。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人HUCMSCs、ADSCs和MenSCs的第3代CD29、CD44、CD73和CD105阳性表达率均在95%以上,CD45阴性表达;第3代MenSCs CD90的表达率为(72.43±0.76)%,均低于其在HUCMSCs(99.67±0.12)%和ADSCs(99.70±0.15)%表达(P<0.001)。HUCMSCs、ADSCs和MenSCs随培养代次的增加表面标记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45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 结论 HUCMSCs、ADSCs和MenSCs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稳定高表达 CD29、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45,MenSCs的CD90表达率低于其在HUCMSCs和ADSC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DSCs),探讨h ADSCs生长特性及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和贴壁筛选联合培养方法,从人腹部吸脂术所抽取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以鉴定所分离细胞;利用三联诱导法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并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原代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为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呈平行排列生长,生长曲线呈"s"型分布,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D49d高表达,而CD34、CD106则呈阴性。三联诱导法成功诱导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诱导7d后镜下可见脂滴的出现,12d后最为显著,油红O染色脂滴着红色。结论 h ADSCs经过体外扩增及成脂诱导成功分化为脂肪细胞,可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分化成多种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人们认为MSCs具有向肾脏实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其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参与肾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肾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