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对多因素AD大鼠脑组织内单胺氧化酶(MA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空白组予常规饮水和饲料;模型对照组予常规饮水和饲料,并胃饲及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灿CB+东莨菪碱(SCOP)+D-半乳糖造模;电针组造模后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电针组脑组织内MAO活性降低、NO含量升高、NOS活力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刺能调节多因素AD大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的代谢,对A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CAT、MDA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及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大鼠各10只。其中模型组、电针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区建立AD模型,并采用Y型电迷宫试验进行模型验证。假手术组在相同位置注射同等剂量标准的生理盐水。电针组针刺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模型组、假手术组不予以治疗,给予电针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AD大鼠治疗后测试行为学和检测脑组织及血清中CAT活性、MDA含量。结果:模型组Y型电迷宫试验达标所需训练次数多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达标所需训练次数较模型组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能提高AD大鼠脑组织及血清CAT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可以减少行为学测试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提高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其机制可能是电针提高了CAT抗氧化系统的活性而发挥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增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Ach、ChAT、Ach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用邶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建立AD模型,电针组予以电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处死,检测海马及皮质部位Ach、ChAT、AchE的含量或活性,观察电针对Ach合成与分解的影响。结果:电针组大鼠海马及皮质部位Ach、ChAT、AchE含量或活性较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AD大鼠能提高脑内Ach的合成与释放,抑制Ach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电针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区建立AD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位置注射同等剂量标准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以治疗,电针组治疗2个疗程后测试各组大鼠Y型电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脑组织及血清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可以减少迷宫测试达标所需训练次数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脑组织和血清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其机制可能是电针提高了SOD、CAT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增强了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发挥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内MAO、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0只,进行行为学测试后,选取其中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造模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每侧侧脑室10%链脲霉素10ul建立AD模型,电针组经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大椎"、"足三里"穴。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手段,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MAO、NOS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大鼠平台搜寻时间明显缩短(P0.01),跨越平台象限的时间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并且治疗后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内MAO活性降低、NOS活力升高,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果:电针治疗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针刺可增加AD大鼠脑组织内NOS活力,降低MAO活性表达,说明针刺对AD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学习记忆能力衰退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将10μg Aβ25-35注射于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的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制备AD模型。电针治疗取"大椎""百会""肾俞""涌泉"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7 d。应用跳台实验和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跳台错误次数和累计错误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而电针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AD大鼠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和累计错误时间(P0.05,P0.01)。模型组大鼠的LTP显著衰退(P0.01);电针治疗可显著促进AD大鼠LTP恢复(P0.01)。结论:电针具有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恢复海马突触传递LTP有关。  相似文献   

7.
观察电针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1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OS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能显著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抑制海马NOS活性(P〈0.05)。结论:电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S活性,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及对照组。模型组以腹腔注射雨蛙素制成胰腺炎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基础上实施电针“足三里”“天枢”;对照组同时间点按时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清淀粉酶等指标。结果:模型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则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电针组的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组织病理评分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并减轻胰腺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模型组、嗅球损毁电针组、单纯AD电针组,每组10只。Aβ1-40注射法造大鼠AD模型,电凝法损毁嗅球。嗅三针为两侧"迎香"穴及"印堂"穴,电针1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8个疗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胆碱乙酰化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A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AD电针组明显短于AD模型组和嗅球损毁电针组(P<0.01),嗅球损毁电针组与AD模型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试验显示,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的次数比较,AD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AD电针组明显多于AD模型组和嗅球损毁电针组(P<0.01),AD模型组与嗅球损毁电针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ChAT、AChE活性比较,A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AD电针组高于AD模型组和嗅球损毁电针组(P<0.05),AD模型组与嗅球损毁电针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ChAT和AChE活性,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AD)、电针组(AD+EA)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AD+TEAS),每组12只。空白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正常喂养,定时抓取以及固定于鼠套中20 min/d,但不给予干预;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各组均连续干预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损伤状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皮层组织中氧化应激与凋亡相关表达。结果:与电针组相比,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治疗效果更好,AD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停留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延长;且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Meynert核注射微量Aβ1-40制备动物模型,选取百会、太溪、足三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经电针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结论:电针疗法可显著改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电针疗法对AD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海茨默病模型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通过筛选的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5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西药给予哈伯因灌液,其余三组每日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共治疗6周。观察各组大鼠跳台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造模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1),电针组、西药组治疗后潜伏期较长,错误次数较少(P〈0.05);治疗后,电针组、西药对照组较模型组海马CA1区tau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显著增多(P〈0.01)。结论:电针对AD大鼠记忆能力的恢复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双侧海马注射Aβ1-42的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2Hz、50Hz电针组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氯化钠注射,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成功,各组大鼠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1定位航行试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假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长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电针治疗组比较50Hz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2Hz电针组组缩短(P0.01)。2空间探索实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50Hz电针治疗组与2HZ电针治疗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Meynert核注射微量Aβ1-40制备A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电针组选取百会、太溪、足三里电针治疗.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海马区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多,神经细胞变性,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经电针治疗后,活化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电针治疗可减少AD大鼠胶质细胞的活化,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TrkB的影响,探讨针刺风府穴治疗AD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以双侧海马注射微量Aβ25-35制备AD动物模型,电针组选取风府穴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BDNF、Trk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海马区BDNF、TrkB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经电针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增强,BDNF、TrkB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加。结论:针刺风府穴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区BDNF、Tr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各电针组均采用左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8 mg/kg)的方法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于左侧脑室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各电针组于“百会”“大椎”“肾俞”行相应频率电针干预,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干预2个疗程。造模后和干预后,各组小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干预后海马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造模后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均减少(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干细胞(NSCs)海马内移植老年性痴呆(A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P)向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制做AD模型,将大鼠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移植组、移植电针组,每组各12只。针刺选取百会、大椎、人中三个穴位。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通过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移植电针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比模型组增加(P0.05),错误次数比模型组减少(P0.05);电镜观察到AD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变性、嵴断裂;移植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电针结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AD模型大鼠的神经元结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少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Aβ_(25-35)所致AD大鼠海马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电针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1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OS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能显著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抑制海马NOS活性(P<0.05).结论:电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S活性,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天麻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素组和针药联合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和针药联合组给予"百会""大椎"、双侧"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每次30min,1次/d,连续4周;天麻素组和针药联合组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 1区神经元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 1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 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PGC-1ɑ)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台次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与天麻素及联合使用均可降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P0.05),提高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P0.05),增加穿台次数(P0.05);针药联合组的效果优于电针组及天麻素组(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各治疗组CA 1区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排列规则。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区SIRT 1和PGC-1ɑ阳性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天麻素组CA 1区SIRT 1和PGC-1ɑ阳性表达水平升高(P0.05);针药联合组的表达水平高于电针组和天麻素组(P0.05)。结论:电针与天麻素均能够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电针联合天麻素的效果更为显著,提示其可能通过上调海马SIRT 1和PGC-1ɑ蛋白的表达,发挥对AD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双侧海马注射微量Aβ25-35制备AD动物模型,电针组选取风府穴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B、GDNF及其受体GFR-α1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模型组BDNF及其受体TrkB、GDNF及其受体GFR-α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电针组BDNF及其受体TrkB、GDNF及其受体GFR-α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提示电针风府穴能使AD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B、GDNF及其受体GFR-α1表达水平增高,电针风府穴对胆碱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