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在客观准确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穴位与肌肉运动点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针刺(运动点1组),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运动点2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穴位1组),针刺肩髑、臂牖、手三里、外关、尺泽、内关(穴位2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采用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可以使上肢sEM6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Barthel ADL提高较明显。结论不同针刺部位治疗脑卒中后腕手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客观准确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手三阳经穴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手三阳经穴针刺(对照组)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Fugl-Meyer及Barthel ADL评分值均有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手三阳经穴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经皮穴位电刺激亦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重建。且临床中具有无创、无痛、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村管理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南海沙头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综合康复干预,对照组仅提供简易康复步骤图谱,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治疗。时间观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各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健康村管理模式的社区综合康复干预能很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给予伸肌运动点针刺,B组给予仲-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C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D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尺泽、内关。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指数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BarthelADL指数明显提高。结论:不同针刺部位治疗脑卒中后腕手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仲.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在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伸-屈肌运动点交替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刺激(对照组)、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采用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BarthelADL分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上肢部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不同刺激方式对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伸肌运动点刺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使用PNF运动模式和技术),治疗组加用针刺肩髎、臂臑穴疗法。采用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评估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方法评定偏瘫肩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通过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表明,在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方面两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结论: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梗死上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康复技术组(A组),针刺组(B组),康复技术组(C组)和对照组(D组)。应用针刺疗法和康复技术康复治疗,观察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在对脑梗死上肢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面,A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B组和C组无差异,A、B、C各组治疗后优于D组。结论:针刺和康复技术联合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瘫和早期康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频电疗仪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频电疗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中频电疗仪组(40例)采用中频电疗仪配合常规康复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测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中频电疗仪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中频电疗仪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频电疗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指端点穴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用指端点穴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端点穴法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杨倩  屈云  王凤英 《陕西中医》2020,(11):1580-1583
目的:分析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后手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推拿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推拿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脊柱推拿干预治疗,评定两组治疗疗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手神经功能缺损指数评估神经受损状况,采用简式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98%(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好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恢复,改善手神经缺损,从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另外再给予康复指导.出院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组Fugl-Meyer、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指导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配合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头穴丛刺为主针刺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秩和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够改善其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鱼际、合谷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大拇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大拇指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针刺常规穴位,治疗组选取"鱼际""合谷"两个穴位针刺,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功能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大拇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大拇指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Fugl-Meyer功能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鱼际、合谷治疗脑卒中后大拇指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1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67例,3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在此基础上A组予头部取穴针刺,B组予上肢取穴针刺,C组联合A组和B组取穴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上肢神经功能缺损指数和6个月生存质量(SS-QQ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均显著升高(P0.05),且B组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和A组同期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3组治疗后上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C组与同期A组、B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随访末期A组与B组SS-Q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头部取穴和上肢取穴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均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良好康复作用,二者联合可增强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患者于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者患者疗效.结果:训练后,治疗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电刺激与传统针刺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每组20例。入院后,均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并给予肩部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疗法,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肩胛上神经、腋神经疗法,上述疗法均每日1次,持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肩关节X光片的垂直距离(V)、水平距离(H)变化,应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价患侧上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侧肩关节X光片V值降低(P 0. 01),H值升高(P 0. 01),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升高(P 0. 01);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患侧肩关节X光片V值较低(P 0. 05),H值较高(P 0. 01),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较高(P 0. 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高(P 0. 01),治疗有效率较高(P 0. 05)。结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传统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前2组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用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的FMA、NBD及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治疗4周后,发现3组FMA、NBD及BI评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3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