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踝关节骨折治疗的分析。评价其疗效。方法: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人151例,治疗方法有手法整复、手术治疗、石膏托固定或“U”型石膏托固定。结果:151例中,优良110例;功能尚可31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畸形愈合4例。结论:解剖复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成两组,针对35例常规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针对36例治疗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踝关节骨折患者之间对比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治疗组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踝关节骨折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促进患者骨折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1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阐述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缺点和疗效。结果 大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含小部分手法复位失败),小部分手法复位加固定。骨折愈合达到85.2%。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尽力行手法逆外伤力复位,复位不佳或骨折脱位严重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作者强调了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胫腓骨远段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30例胫腓骨远段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通过闭合复位,小切口皮下插入钢板固定方法治疗,评价治疗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年以上,骨折在3月内获得临床愈合,无骨折不愈合患者,局部无疼痛,踝关节无功能受限.结论小切口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胫腓骨远段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损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胫腓骨远段骨折脱位的较好的方法.我院于2009年以来对30例胫腓骨远段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难复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难复性踝关节骨折脱位15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型12例,旋前外旋型3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为11.3个月。结果解剖复位12例,近解剖复位2例,功能复位1例,均于3-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难复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创伤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复位效果好及功能恢复快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适合C型胫腓骨骨折和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48例患者中C型胫腓骨骨折36例,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Pilon骨折12例,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16月,平均随访12月,均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36例C型胫腓骨骨折,按Johner—wmhs评分标准:优27例,良9例。12例Pilon骨折,按Mazur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法,本组术后评分73-93分,平均85分;踝关节临床结果,优2例,良8例,可4例。按Marsh踝关节关节面骨折复位评分法,术后关节面恢复优良者8例,中4例。在踝关节骨折愈合过程中,复位的关节面骨折块未发生位置的改变;关节运动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C型胫腓骨骨折和Pilon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攀 《中国医药导报》2011,8(4):159-159
目的:探讨踝关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采用解剖板及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86例病例中,无一例感染,切口全都为1期愈合,骨折全都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个月,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能使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胫骨多段骨折,全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3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38例骨折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膝踝关节功能正常;1例出现并发骨髓炎。结论 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东波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3):277-277,281
分析67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并发畸形愈合、创作性关节炎12例。认为恢复腓骨的解剖复位是关键;三踝骨折正确复位固定顺序有利简化手术;要合理固定下胫腓联合,且内固定物要在术后8~10周、负重活动前提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分为手术治疗组和手法复位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法复位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手术治疗组,但骨折愈合时间长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4%,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均具有较好疗效,均有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手法复位具有简便性和经济性,手术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的21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22个月,平均13.5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8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芶印尧 《医学综述》2014,20(17):3234-323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踝关节僵直、内固定螺钉断裂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内固定取出平均时间为术后(1.0±0.2)年。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90.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程度轻微、骨关节复位准确、内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Danis-Weber分类,A型4例,B型28例,C型10例。采用Mazur系统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年~4年,平均26个月。结果优22例,良1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结合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手术时机、骨折分型、手术方法及康复治疗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吉刚  陈根元  王清 《河北医学》2008,14(5):554-55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6年8月的49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29个月,平均13个月,49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28例;良18例;差3例;优良率93.9%。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的方法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12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植骨前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骨髓炎、骨化性肌炎,内固定松动、钉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本组12例患者中9例骨关节功能为优,肱骨骨折1例(肩、肘),尺、桡骨骨折4例(肘、腕),胫骨骨折2例(膝、踝),股骨骨折2例(膝);良2例,1例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差.骨折植骨术后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 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均获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齐东彪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10年11月采用分叉克氏针、医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45例。结果随访8.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20周(平均12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38例,良5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5.6%。结论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手术治疗内踝骨折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创伤小,无须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3例,行踝-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6年4月—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进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运用Baird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全部复位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坠落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100.00%、90.48%,3种不同损伤因素的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76,P=0.144);术后1.5年随访中均未出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提升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且踝关节恢复情况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植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应用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不同型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结果:36例获得随访,34例按期骨折愈合,2例延迟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分优2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67%。结论:良好复位与坚强固定决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