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IL-18、IL-1β和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及24例正常新生儿血清IL-18、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①流行性乙型脑炎组血清IL-18、IL-1β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型组血清IL-18、IL-1β和TNF-α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血清IL-18、IL-1β和TNF-α均显著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8、IL-1β和TNF-α水平的升高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程度有关,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型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1例乙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留取血清及脑脊液,-20℃冻存,IL-10,IL-12和TNF-α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急性期血清,脑脊液中IL-10,IL-12。TNF-α水平均升高,而恢复期降低。急性期脑脊液中IL-10,IL-12和TNF-α水平较同期血清中的高,TNF-α的水平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IL-2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IL-10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而其它细胞因子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1)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参与乙脑的发病。(2)TNF-α可能直接参与并介导免疫损伤;内源性IL-10未显示出有效地抑制其它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可能也参与了炎症过程;IL-12可能具有抗病毒作用。(3)乙脑时IL-10,TNF-α可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产生。(4)选用某些细胞因子或通过抑制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可为临床治疗乙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内皮素(ET)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0例乙脑患儿和30例手术患儿的ET-1和IL-12水平。结果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血浆ET-1、血清IL-12水平显著增高,恢复期下降;脑脊液、血浆ET-1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型和普通型患儿的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高于轻型。结论ET-1和IL-12可作为乙脑脑实质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和治疗新靶点,对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TNF-α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的IL-6、TNF-α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IL-6,TNF-α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糖、蛋白质定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1),IL-6、TNF-α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期比复期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TNF-α均明显增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其值越高,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IL-8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普通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极期、恢复期的血清及脑脊液IL-8 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极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高于普通型(P<0.05),极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 IL-8参与了乙型脑炎的病理过程,并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与流行性乙型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培华  余光开 《医学综述》2006,12(21):1291-1293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存在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细胞因子在乙脑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乙脑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趋化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  相似文献   

7.
唐丽娟 《右江医学》2007,35(1):45-46
目的了解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及意义。方法用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用放免测定仪检测30例患儿(实验组)和2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12参与了机体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过程,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患儿IL-6、IL-8及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心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IL-6、IL-8、TNF-α水平,并与1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 血清中的IL-6、IL-8、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IL-6、IL-8、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6、IL-8、TNF-α不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而且参与了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以探讨其乙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总共收集到62份乙脑患儿极期(普通型20例、重型26例、极重型16例)、47份恢复期(普通型20例、重型21例、极重型6例)血清标本,50份极期(普通型18例、重型20例、极重型12例)、31份恢复期(普通型15例、重型12例、极重型4例)CSF标本,和20份对照组血清及CSF标本,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CSF中IL-18水平。结果:3组患儿极期血清和CSF中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极重型最高,依次为重型、普通型,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患儿(6例)极期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56例)(P〈0.01),3组患儿极期血清和CSF中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3组恢复期血清中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恢复期CSF中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普通型与对照组、普通型与重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重型显著高于重型、普通型(P〈0.001)。结论:动态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和CSF中IL-18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恢复期CSF中IL-18水平比血清水平更能反映颅内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表达.方法 使用ELISA方法检测13例乙脑确诊住院病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及sTNFRⅠ表达水平.结果 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中IL-6、IL-10及sTNFRⅠ的表达水平均比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6、IL-10及sTNFRⅠ可能在乙脑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0、IL-6、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光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病毒性脑炎组40例,对照组42例.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0、IL-6及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O、IL-6、TNF-α等细胞因子均参与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过程,且对其发生、发展及恢复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由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对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其在临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5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Α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利用Pearson Correlation对TNF-α、IL-6和IL-10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几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分别为(19.24±7.74)、(44.91±18.76)和(15.78±6.54)pg/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P<0.05);观察组BALF中TNF-α、IL-6和IL-10水平分别为(31.16±10.54)、(78.44±22.58)、(21.67±9.80)pg/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P<0.05);血清和BALF中TNF-α、IL-6和IL-10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及IL-10的水平与支原体肺炎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水平可为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乙脑患儿血清脊液中IL-2的含量,研究其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探讨IL-2在乙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结果乙脑患儿血清及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即有降低,极期明显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各型乙脑患儿相比较,血清及脑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及极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含量的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治伟  迟琼  万利 《广州医药》2012,43(3):45-4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6、IL-8、IL-10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L-6、IL-8表达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6、IL-8和TNF-α 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成为乳腺癌患者病因之一.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乙型脑炎极期血浆内皮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恢复期内皮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有血管内皮及神经组织的损伤,其临床表现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 (乙脑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其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人极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 (CSF)TNF α并进行比较。结果 :极期病人血和CSFTNF α均升高 ,恢复期时血清TNF α降至正常 ,而CSFTNF α则未见明显下降 ,重症乙脑血清TNF α恢复期下降亦不明显。结论 :TNF α参与乙脑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IL-6和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53例初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22例,病毒性脑膜脑炎(VE)31例,进行了血清IL-6和TNF-α水平测定,并与60例正常儿童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PM组患儿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636&;#177;329)pg/ml和(485&;#177;261)pg/ml,明显高于VE组的(175&;#177;136)pg/ml和(63&;#177;52)pg/ml和对照组的(12&;#177;8)pg/ml和(17&;#177;13)pg/ml(均P〈0.001),VE组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IL-6和TNF-α参与了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中IL-6和TNF-α的测定可能对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体内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体内干扰素(IF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检测51例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的IFN水平。结果:(1)急性期血清及CSF中的IFN水平均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SF中的含量高于血液,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2)采用IF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中IFN升高,但CSF中IFN水平未见升高,而且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与未用IFN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1)IFN参与了乙型脑炎的发病过程。(2)IFN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临床上不易贸然使用,需寻找其它更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健康对照组进行白细胞介素6、8和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结果 急性期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恢复较慢.结论 IL-6、IL-8与TNF-α共同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IL-8可作为判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