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某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某高校教职工的血脂水平,为有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2002年分别对在校教职工进行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测。结果:3年男、女性胆固醇升高总检出率分别为6.02%和2.44%,男性高于女性(P<0.01);升油三酯升高总检出率分别为14.30%和5.53%,男性高于女性(P<0.01)。≤40岁和>40岁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3.60%和4.47%,差弄无显性(P>0.05);甘油三酯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0.01%和10.51%,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预防和控制高血脂,要建立健全监测、随访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人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血脂异常人群健康教育效果,为对该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高血脂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血脂改变情况。结果观察对象在干预前总胆固醇平均值为6.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为3.98mmol/L、甘油三酯平均值为2.6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为1.23mmol/L。综合干预后,4项指标平均值分别达到5.11、3.01、1.62和1.83mmol/L,前3项指标均降低,并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干预后达到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目标水平的百分率为:总胆固醇为69.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58.5%,甘油三酯为57.7%,3项全部达标率为48.7%。结论实施综合干预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平均水平明显下降。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和正确药物治疗是控制人群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芳 《职业与健康》2007,23(2):122-123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挛,为高校教职工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某高校在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体人员进行空腹血脂测定,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女性甘油三酯升高检出率分别为28.2%和21.0%,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性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5.0%和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年龄组教职工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36.5%和7.8%,高于其他年龄组的血脂升高检出率。体重指数越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检出率越高,肥胖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5%和9.2%(P〈0.01)。结论血脂水平受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影响。预防和控制高校教职工的高脂血症要加强血脂水平的监测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4.
谭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2):348-348,368
目的:了解中老年旅行者的血脂水平,为有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分别对137名55~80岁的中老年旅行者进行血清血脂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58.3%;男、女性总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6.6%和11.6%,女性高于男性;甘油三酯升高检出率分别为21.6%和10.3%,男性高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51.6%和64.9%,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通过保健体检对血脂水平异常的中老年旅行者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给予正确的防治知识,有利于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中老年旅行者晚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灵芝黑木耳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探索通过饮食来控制血脂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血脂模型法。结果:3.0g/k、2.0g/kg体重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TC)和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3.0g/kg体重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论:灵芝黑木耳粉具有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破壁松花粉对大鼠降血脂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破壁松花粉对高血脂模型动物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模型,试验前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根据TC水平,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1.0、2.0、3.0g/kg3个剂量组,预防性给予松花粉1个月,再次检测TC、TG和HDL—C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松花粉中、高剂量组TC降低,高剂量组TG降低,高剂量组HDL—C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破壁松花粉对大鼠实验性高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混合膳食纤维冲剂动物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乐凯  关德明 《营养学报》1998,20(2):209-214
方法:从小麦麸中提取膳食纤维素,混合可溶性纤维海藻酸钠,制成膳食纤维冲剂,观察对大鼠血脂紊乱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及对人体高血脂、高血糖和习惯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1.膳食纤维冲剂(DFG)可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可预防高脂饲料大鼠TC、TG、LDL-C的增高,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排便显著增加。2.患者每日服用5g×3次DFG(相当于10g纤维素),可缓解习惯性便秘,有效率为100%;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患者的TC和LDL-C,总有效率为100%;Ⅰ、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下降显著,总有效率为89.9%。DFG小鼠最大耐受量试验为5g/kgbw以上。人体每日服用15gDFG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检查有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医生通常会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体检发现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无关痛痒。但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数值,血脂超标意味着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
食物治疗人体高血脂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观察香菇、豆类、鱼类等食物治疗高血脂的效果,采用食物调配法对两个单位的高血脂人员进行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初步观察到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值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百分率从24.7%升高至3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百分率从61.8%降至49.2%。三个月后血脂从异常值降至正常者,高胆固醇血者占93.3%,而高甘油三酯血者只有50.0%和57.1%;有效率分别为79%和87%。  相似文献   

10.
668例师职以上干部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我区师职以上干部高血压病控制现状。方法668例在职及离退休师职以上干部高血压病患者,化验血脂、血糖,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并与624例血压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668例中,收缩压≥140mmHg的占46.4Yoo,舒张压≥90mmHg的占37.6%,肥胖者占61.4%,甘油三酯增高者占40.4%,总胆固醇增高者占30.7%,血糖增高者占22.8%。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我区师职以上干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者较多,应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高血压病预防的基本措施,将干预血压、血脂、血糖并重。  相似文献   

11.
景尉  王方  戴若丹  罗旋 《现代医院》2005,5(12):19-21
目的①调查广州市区2~6岁健康散居儿童血脂的正常参考值、临界值、危险值;②调查2 -6岁健康散居儿童高血脂症发生率;③心血管病家族史对儿童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541例广州市区2—6 岁健康散居儿童空腹12小时以上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6岁健康散居儿童的TC、TG、LDL—C正常值(百分位法)分别为<4.56 mmol/L、<1.00 mmol/L、<2.74 mmol/L,危险值分别为>5.36 mmol/L、>1.43 mmol/L、 >3.30mmol/L;血脂异常的总检出率为7.75%;心血管家族史阳性的儿童的血脂TC、HDL-C、LDL—C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早在2—6岁健康儿童中已存在一定比例,应早期进行血脂筛查和饮食干预,小儿高脂血症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龄职业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脂肪肝患病情况,为改善和提高老龄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重点高校老龄职业人群812名(≥45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脂检测和脂肪肝检查,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老龄职业人群的血脂性别差异和增龄变化以及脂肪肝患病情况的性别差异。结果该高校老龄职业人群的血脂水平高于北京市职业人群血脂水平均值(TC均值为5.24mmol/L),脂肪肝患病率为52.1%。结论老龄职业人群血脂水平及脂肪肝患病率均较高,应该关注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女性老龄职业人群,保护和促进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现状,为以后该人群的血脂水平跟踪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1390例(男/女=701/689)18岁以下人群,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7.1%(98/1390),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6.3%(88/13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8.8%(122/139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7.1%(99/1390);TC、HDL—C、LDL—C与年龄存在正相关,TG与年龄存在负相关;TC、HDL—C、LDL—C、TG、年龄这5项之间呈显著性相关,性别与这些指标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本调查结果示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中,绝大部分血脂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存在血脂异常状况,该调查数据对日后的该人群血脂水平跟踪调查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慢性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7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3.1%,高于男性的46.6%(P0.01);不同BMI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病率随着BMI的增高而增高(P0.01);老年人血压、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BMI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BM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具有相关性,提示老年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可能会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医院体检中心1017名健康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检出率31.37%,肥胖检出率4.92%;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需采取早期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高血脂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交互作用及其强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9例2型糖尿病(T2MD)患者(其中合并肾病患者37例。未发生肾病患者72例)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相加模型分析其与高血脂对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交互作用。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DD基因型频率高于无肾病糖尿病患者组(75.7%和55.6%,P=0.040),D等位基因频率也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准(87.8%和77.1%,P=0.057)。肾病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ACE基因DD基因型与血脂对糖尿病肾病发生有明显正交互作用,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交互作用系数分别为2.17,4.29,归因交互百分比分别为42.03%,62.60%,OR(AB)值分别为4.52和10.75。结论ACE基因的DD基因型可能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易感性,并且与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了解高校在职教职工的血脂血糖水平,为疾病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1571名在职教职工健康检查的血脂血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职高校教职工甘油三酯(TG)异常率为24.06%,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45.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为1.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率为15.72%,空腹血糖(FPG)异常率为6.87%.TG、TC、LDL-C和FPOT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TG、FPG水平行政管理人员高于教学科研人员(x2值分别为9.84和20.04,均P<0.01).结论 应加强对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脂症和糖尿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巢湖市农村居民血糖血脂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巢湖市农村居民血糖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该市的2个自然村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共561人,所有对象测量血糖血脂及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结果该市2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血糖(GLU)水平为(4.15±0.73)mmol/L,总胆固醇(TCH)为(4.12±0.81)mmol/L,甘油三酯(TG)为(0.59±0.36)mmol/L,血糖(GLU)异常率为0.8%,总胆固醇(TCH)异常率为1.1%,甘油三酯(TG)异常率为2.4%。经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家庭人口数、家庭收入、HBsAg阳性可分别影响血糖血脂水平。结论提倡合理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血糖血脂的普查工作,同时不应忽视乙肝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开化山区高血压患者的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98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291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观察组检出高血脂84例,对照组检出高血脂21例,χ2=44.2,P<0.01。高血压组舒张压与血总胆固醇之间呈低度显著正相关(r为0.117,P<0.05)。结论:开化山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糖、血脂参数的异常改变,测定血糖、血脂参数有助于临床观察高血压患者病情。应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农村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采取措施调整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子菜总黄酮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白子菜总黄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灌胃,测定大鼠体重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其对肝脏的影响。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后大鼠血脂显著升高,而白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减轻模型动物脂肪病变。结论白子菜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降血脂及抗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