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壮火之气衰 ,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 ,少火生气。”这一理论精辟地阐述了气火之间相互转化 ,在异常时相因为病。笔者运用“壮火食气”理论 ,辨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病机历代医家对“壮火食气”理论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明确了壮火少火与元气的关系,对后世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列举有代表性的医家对此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东垣重脾胃,除阴火首推甘温;锡纯治温病,泻壮火巧益元气;马莳言药食,投辛热谨防耗气。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成  叶远航  柯佳 《河北中医》2023,(7):1185-1187+1191
壮火食气源自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历代医家对此各抒己见,而对于壮火,我们认为药物峻猛、药物剂量、服用量多等但凡能伤害人体正气的都可称为壮火。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微汗法深受《内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内经》壮火食气和汗法的继承,更是进行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整理和讨论张仲景运用“微汗法”预防“壮火食气”的诸多细节,以期可更好地将这一治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内经〉有关濡泻的理论非常丰富,本文主要探讨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诊治濡泻病.  相似文献   

5.
王晖  王健康 《四川中医》1993,11(7):20-21
《灵枢·终始篇》云:“阴者主藏,阳者主府,……气可令和。”意即人体脏腑阴阳的协调平衡,有赖人体之气的调和;病理上,某些阴阳失调的病证,可以从调理气机论治。笔者将其称之为“气和阴阳”理论,并运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疑难杂病,每能获得意外疗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沛霖导师针刺治病注重调气,其调气理论是以《内经》为基础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内经》的针灸调气理论,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经》详尽地论述了气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对气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奠基作用,通过分析事理归类,《内经》所论述的气大致包括自然界之气、人体生理之气、病邪之气和药物之气,其对研究中医的气学理论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认为《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的“气反”理论,与近代学者提出的“生物全息律”相一致,为后世上病取下,下病取上,中病傍取,内证外治,外证内治,上下并治等治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弥补八纲辨证及“八法”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指针疗法是医者在病人相关经络,穴位等处进行有目的的点,按,压,扣等方法,达到通经活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等效果,治疗疾病。指针点穴法作为中医学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中有很广泛的运用,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特点。在很多疑难症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 ,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素问·天元纪》说 :“五气运行 ,各终期日 ,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 :“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 :“五令更立 ,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 :“正五气之各主岁尔 ,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是《内经》中运气学说的一个概念 ,除了上述篇章中直称五气外 ,另外关于五运之气的内容还见于《素问》之《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等 7篇大论中 ,…  相似文献   

11.
陈峰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23-325
穴性 ,即是腧穴的特性 ,包括穴位的性质、功能与作用。《灵枢·本输》曰 :“凡刺之道 ,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络脉之所别处 ,五输之所留 ,六腑之所与合 ,四时之所出入 ,五脏之所溜处 ,阔数之度 ,浅深之状 ,高下所至。”就明确指出了针刺必须了解腧穴穴性的重要性。在《内经》中有大量有关腧穴穴性的论述 ,是研究腧穴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归纳如下。1 以脏腑学说论穴性脏腑学说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组织之间 ,包括与经脉上的经气会聚之处的穴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内经》中就论述一些穴位与脏腑有着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气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处不有,时刻推动、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因此,治则、遣药组方亦应遵循升降沉浮之理。药味的辛甘酸苦成及寒热温凉,决定着其功用的升降沉浮;其脏腑归经则决定该药侧重于调节某一脏腑的气机运动。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有关小青龙汤的条文有两条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 ,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 4 0条 )。“伤寒 ,心下有水气 ,咳而微喘 ,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 ,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4 1条 )。第二条有倒装文法 ,“小青龙汤主之”应接在“发热不渴”后面去理解 ,文义便一望而知。伤寒表不解 ,指的是恶寒发热 ,头项强痛 ,无汗脉浮等太阳表证。心下有水气 ,明确指出部位在心下 ,系水气为患。寒水相搏 ,停积胃中 ,致升降失常 ,故干呕而噎 ;水寒射肺 ,故咳喘 ;水走肠间 ,故下…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3):193-195
研读李杲《脾胃论》等著作,认为其所论阴火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太阴脾虚(湿盛)不能升清,阳明胃火不降所致。阴火异于阳热实火和阴虚虚火。本文考镜源流,认为阴火之论根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为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虚或脾虚生湿,不能升清,则胃土不能降浊,阳明不降而出现一派热象,此热中兼有脾虚中气不足之证,实为内伤虚火。其临床表现以热或在颜面,或在九窍,或在四肢,其热势或高或低,但均有气短声低、倦怠乏力中焦气虚表现,或肢体沉重、四肢不收、大便溏泄等湿盛之象。治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用药为人参、黄芪、羌活、陈皮、茯苓、猪苓、柴胡、升麻、黄芩、黄连等。方如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散火汤、升阳除湿防风汤等。临证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一患者。  相似文献   

15.
男女有不同的天赋 ,性格各不一样 ,根据心理学的知识 ,妇女在紧张状态下容易消沉抑郁 ,美国每年患抑郁症多达二千万人 ,其中6 0 %是妇女。祖国医学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也深刻地认识到“女人多郁症”。特别是“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长期流毒 ,使得七情内伤 ,情志致病在妇科疾病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所云 :“妇人从人不专主 ,病多忧忿郁伤情”。因而心理治疗在妇科疾患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人试从心理学角度 ,谈谈其在中医妇科方面的临床应用。1 以情治情 古已有之《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经文献 ,其中对心…  相似文献   

16.
《内经》对泄泻虽无专篇讨论,但有关论述却散见于30多篇文章中,涉及了泄泻的名称、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各个方面,对于后世医家认识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代哲学气说概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的气学,源于古代哲学气说,尤其与精气学说更为密切,本文重点阐述气的起源和气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气的概念,气与精气,精气与元气的关系,使气的各种涵义,作用得以清晰明白,对研究中医学院中的气学颇有启发,追本溯源,弄清医学之气的来源,文中主要介绍气的词义演变,气与精气,元气的关系,精气的构成世界的本原,精气生化万物的机理,精气的运动方式,精气气化的规律,人为精气所构成,神为精气所化生等,对精气作了具体分析和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宇宙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事物。故说 :“万物掺落 ,枝茎枝叶 ,青葱苓茏 ,萑炫煌 ,飞蠕动 ,行哙息 ,可切循把握而有数量。”但同时又形成了广袤无垠的空间 ,其中存在着运行不息的气 ,“视之不见其形 ,听之不见其声 ,扪之不可得也 ,望之不可极也”。有形万物与无形之气在宇宙中的统一。有形与无形 ,皆为气之本体状态。气之有形为凝聚而成形质的状态 ,气之无形为弥散而运动的状态。现将阴阳二气交感、五行之气搀杂合和的内在机制简述于下。2 .2 .2 .1 阴阳二气升降交感 :古代哲学家常以天地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从白带标本的采集、白带生理性变化可能的影响因素及白带的病理性改变的特点着手,剖析白带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的年龄分期、服用避孕药物及抗生素、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白带的生理性变化,同时从白带的性状、酸碱度改变可以明确不同性质的阴道炎症或阴道肿瘤。结论:白带检查作为妇科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对阴道炎症、阴道肿瘤、不孕症可能原因的早期检测及治疗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1由来与意义 导气针法原为“五乱”病证而设。《灵枢·五乱》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称为“五乱”,认为其发生乃由气之逆乱所致,而非邪气的亢盛或正气的不足,故不用补泻针法,而另设“导气”针法,以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常态。其原文谓“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