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80例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1月~2005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39种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在注射用药后2~48 h之间的14岁以下的男性儿童,大部分病例经停用该药后并配合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拉定导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30种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30种不良反应病例反应情况进行药理研究。结果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主要发病群体多半为年纪13周岁左右患儿,在注射前患儿没有出血性疾病以及肾脏疾病,也并没有任何出血倾向,注射头孢拉定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不良反应情况多半发生在用药以后。结论在患儿用药过程当中,应严格遵照医嘱以及药物说明书进行使用,合理按照规定选取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从而逐渐降低患儿血尿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因注射用头孢拉定导致血尿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头孢拉定的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进行分析,并计算原发性疾病、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每天给药次数与血尿的相关性系数;对不同给药途径患者的血尿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并计算给药途径与血尿发生时间相关性系数;对不同给药情况患者的血尿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4岁以下儿童患者。疾病构成方面,有76例的原发性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为76%,原发性疾病与血尿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所占比例为94%,给药途径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P>0.05)。头孢拉定使用剂量均遵守药物手册规定,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P>0.05)。每天给药次数多为1次,每天给药次数与血尿发生密切相关(P<0.05)。血尿发生集中于用药后2~24h,发生时间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联合用药的血尿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用药(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男性儿童患者,发生时间集中于用药后2~24h,对症治疗方能治愈。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寻注射用头孢拉定引发血尿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中相关规定对4批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定的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指标进行了检测,并模拟临床用药特点考察了样品中不溶性微粒的指标。通过建立动物血尿模型,考察了药物剂量和不溶性微粒与血尿的关联性及其原因,并进行了病理学的研究和确证。结果所检测样品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相关规定,但不同样品中不溶性微粒指标差异较大,且临床使用中多种因素影响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是导致血尿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药物和较多不溶性微粒会对肾脏产生较强的化学毒性和物理损伤。结论药物剂量过大是导致血尿产生的主要原因,不溶性微粒是导致血尿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院儿科2001-01/2006-06共收治因静点头孢拉定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而引起的儿童血尿11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其中2~3岁6例,4~6岁5例。均因呼吸系统疾病于私人诊所及本院门诊治疗。1.2方法将头孢拉定1d总量90~100mg/(kg.d)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1次静滴,滴注时间约0.5~1h,滴注浓度小于10mg,血尿出现时间在0.5~48h,持续12~72h后消失(指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色为鲜红色或洗肉水样或尿中有血凝块,不伴尿频、尿痛、水肿及高血压。2结果入院后行肾功检查、肾脏彩超、血浆蛋白、胆固醇、血清补体C3检查均正常,随诊1~6个月无血尿复发及肾功能损害。3讨论本组应用头孢拉定以前均无血尿及肾脏疾病史,停用头孢拉定以后肉眼血尿消失。本组患儿无尿路刺激症状、水肿、尿少、高血压,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经各种辅助检查,药物性血尿诊断成立。头孢类抗生素大部分经肾脏排泄,对肾小管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对肾脏有不同程度损害,肾毒性主要与药物剂量成正相关[1,2]。本文报道患儿均因浓度过大,输液速度过快,并将1d总量一次静滴所致,而未能将药物按药典规定1d总量...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例1:男,7岁,血尿2次入院。患儿曾固发热0.5d(体温39℃)到外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拉定2.0g\利巴韦林0.28g地塞米松3mg,静脉滴注,qd。滴注完毕,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约3h后排肉眼血尿2次,遂来我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2kpa/8kPa,精神好,眼睑及全身无水肿,咽充血廾,扁桃体I度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肝功能、尿素氮、血沉、抗O皆正常,腹部平片未见结石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右肾小盏见0.8cm×0.6cm液性暗区,余未见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士)、红细胞(卌)。考虑血尿由头孢拉定引起,改用青霉素、利巴韦林抗感染,次日尿三杯检查:皆豆沙绿色,红细胞( )。以后复查尿常规皆正常,1周后痊愈出院,随访0.5a,尿常规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拉定所致儿童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2000~2007年国内医药学期刊相关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应用头抱拉定所致ADR多为血尿,且多发生在用药1h以上。血尿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的剂量、浓度有关。结论临床对儿童应用头孢拉定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浓度及滴注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 例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接受头孢拉定(0.5 g,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B01100414)治疗.1 例为10 岁女性儿童,给予头孢拉定3 g*d-1,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相似文献   

9.
任哲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134-1134
患儿 ,男 ,6岁。因“咳嗽 ,发热 2d”就诊。少许流涕 ,无黄疸、皮疹 ,无关节疼痛。体检 :T 38℃ ,BP 85 /5 5mmHg ,神清 ,发热面容 ,咽充血 ,扁桃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增粗 ,末闻及干湿罗音 ,心腹未见异常。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予静滴头孢拉定 ,用药后出现血尿 ,并诉尿频、急痛 ,尿检示红细胞 ( ) ,BLD( )。考虑此血尿为过敏所致。即予异丙嗪抗过敏等对症治疗 ,血尿消失。第 2天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 ,并随诊 10余天后再复查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讨论 :头孢拉定是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一过性血尿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 1】 男 ,1 6y。因发热、头痛、咽痛 2 d于1 999年 6月 1 6日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查体 :t39.2℃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 °肿大 ,心肺无异常 ,肾区无叩击痛。血常规 :WBC 1 4.0× 1 0 9/L,N0 .87,PLT1 70× 1 0 9/L。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于就诊前未行任何治疗 ,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安痛定2 ml,im;注射用头孢拉定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沪卫药准字 (1 995)第 0 0 80 90号 ]4g加入 5%GS 2 50 ml,iv gtt。于用药 45min后患者出现尿痛和肉眼血尿 ,无寒战。B超示双肾大小外形正常 ,肾小盏扩张 ,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见斑块…  相似文献   

11.
1956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戈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31-235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收集的1956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中老年人最多;奥沙利铂、顺铂、紫杉醇所致不良反应/事件居前三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的系统一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2.
371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2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对1989~2007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报道的2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害,两者均属过敏反应,合计177例,占75.32%。177例中,126例(71.19%)发生在开始用药后1小时内;100例(56.50%)发生在开始用药后30分钟内;132例(74.58%)首次用药出现过敏。235例中,229例预后良好,6例死亡。结论临床用药的前30分钟应当警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密切观察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4至2009年中日友好医院上报的212例氟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以静脉剂型为主(85.38%)、女性患者比例高(72.64%),首次用药后出现症状的比例高(90.09%),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天内康复或明显好转。结论应重视氟喹诺酮药物首次用药后的监护,以及新的、罕见不良反应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海云 《中国药物警戒》2013,(11):676-678,682
目的对淮安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474例的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中老年患者最多;顺铂、紫杉醇、奥沙利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居前3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6.
244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刺五加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心244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血管损害,有3例过敏性休克致死的报道。结论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应引起药品监管部门、生产厂家和临床医师的重视,通过药品监管部门不断提高药品标准、生产企业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和,临床医师的合理使用,以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104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5.2%),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6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4例;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61分钟至24小时内(112例);对症治疗5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偏少,报告表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10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大致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我市某医院2009年104例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104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18~59岁年龄段的成年患者占多数;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72例,占69.23%);以头孢菌素类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40例,占38.46%);不良反应的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4例,占51.92%)。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不良反应/事件中,中药注射剂59例(占49.6%);祛瘀剂31例(占24.8%),涉及15个药品品种。结论辩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