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论述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现状及进展。方法通过复习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就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介绍,综合分析。结果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技术日趋完善,并有了新的发展。结论能够在微小创伤和基本不影响脊柱结构的情况下有效清除病灶,并通过工作套管进一步采取先进的新技术治疗病变间盘,会使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的并且是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由椎间盘退行性变、腰部急性损伤、反复弯腰、扭转等慢性积累伤所致。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之一。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MEDⅡ)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早期疗效、适应证。方法:在椎间盘镜直视下对8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髓核摘除术,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患者下床时间为3~7天,平均5天,住院时间5~10天,平均6.5天,平均随访7月,优61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但必须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学杂志》2016,(22)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11.331,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均优于对照组(t=14.245、5.688、33.101,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低于观察组的9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但能使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而且还能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32例,是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其中16例患者接受小切口髓核摘除术视为对照组,另外16例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治疗方法视为实验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椎间隙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给予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0.0%、33.3%、16.7%;持续冲洗的时间为47d,平均(5.7±1.2)d;治疗后患者均表现有轻度的腰痛,并在术后37d,平均(5.7±1.2)d;治疗后患者均表现有轻度的腰痛,并在术后34d症状完全缓解,其体温也在术后4d恢复正常水平;住院时间114d症状完全缓解,其体温也在术后4d恢复正常水平;住院时间1127d,平均(18.3±1.8)d;平均随访时间为(22.3±2.3)月,患者的腰疼等临床症状均未见复发,且术后X线检查其椎间隙变窄和模糊,而椎体前缘出现有骨桥的形成。结论临床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采取经皮穿刺旋切术治疗是可行的,整个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1990年10月~2004年1月,我主管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其中有3例半年内不明原因再次手术,1例因活动过早,术后3d擅自下床解大便,再次出现手术部位疼痛加左下肢放射痛,转入遂宁市人民医院保守治愈,有17例术后随访3年无症状,有8例随访2年无症状,至今有12例不同程度存在腰(或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4年3月至1996年12月为2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234个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L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212 例术前均经临床、CT及X线摄片检查确诊,男152例,女60例;年龄21~6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11年1-2月共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人17例,经采取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39岁。疗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单侧椎间盘突出7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5例,双侧椎间盘突出5例。手术方式均行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分值、腰椎功能分值(Lehmann)、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Lehmann分值较术前增高,VAS分值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Lehmann分值较对照组高,VAS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8%)较对照组(31.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使其及早康复出院,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回顾病例,以不同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手术指标、VAS、ODI、JOA.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7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和试验组(35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生命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和对照组(椎间盘镜)各4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和对照组(椎间盘镜)各40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30例、15 4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别选择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及椎间盘镜 (MED)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 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椎间盘炎 ;硬膜撕裂 8例 ,神经根挫伤 1例 ,马尾神经损伤 1例 ,经半年治疗肢体及二便功能恢复良好。经随访 116例 ,优良率 95 6 %。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前诊断明确 ,选择恰当术式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参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以及应激指标。结果 对比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对比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的手术用时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较短,手术切口较短,出血量较少,与参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AS评分,治疗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部、腿部VAS评分均较低。对比应激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10例患者行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临床症状改变,随访3-6个月。结果 总的症状改善率9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与PTED组各40例。传统组应用椎体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PTED组行PTED。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腰部功能JOA评分。结果 PTED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传统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后4 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P <0.05)。术后3个月、 6个月,PTED组的JOA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 <0.05)。结论 PTED治疗LDH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