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脉诊益寿     
谈脉诊益寿“医者多寿”,“自古名医登高寿”,何故?盖医者既有养生寿已之方,又有脉诊益寿之术,即“寿从诊脉来”。脉诊既能将病家之五脏六腑、营卫三焦、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生理、病理加以窥测,又同时可为医家益寿之术。因医家临证持脉要“平息以调之”,说明医者...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医者运用手指触觉切按病人的某些浅表动脉,以探测脉象,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中医临床特有的诊病方法,又称“持脉”、“候脉”、“切脉”[1],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脉诊是医者运用手指触觉切按病人的某些浅表动脉,以探测脉象,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中医临床特有的诊病方法,又称“持脉”、“候脉”、“切脉”[1],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诊脉可解读脉象中的“谜”,解开生命密码,揭示患者内心世界,心理脉象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包括一部分中医师不了解心理脉象,认为医者脉诊像是在“算命”,是“迷信”,不相信通过诊脉可以发现人内心想法,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本文将通过笔者从师经历,带领大家一块认识心理脉象,解读“脉谜”,破除迷信。  相似文献   

5.
<正>脉诊为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临床辨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需要医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临证实践,反复推敲斟酌,并不断归纳与总结。因此中医临证十分重视脉诊,历代医家无不将其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6.
脉诊是中医四诊重要内容,而脉次中的脉率是脉诊中重要的辨识信息。文章通过分析古代文献和中医教材对脉率的描述,认为古代相传至今的中医以医者呼吸频率为基准的脉率判断标准存在不精确、不完备、不统一、有矛盾的缺陷,对中医诊断、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应尽早调整为完全“客观化”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 脉诊,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祖国医学的特色之一。笔者想仅就影响临床脉诊的要素略述己见。一、生理方面:正常脉象受机体内外环境影响而出现相应的生理性改变不应视为病脉。如肥胖者多沉细,瘦小者多浮弦;体力劳动者脉偏实,脑力劳动者脉多虚,皆不能混淆为病脉。二、医者方面:影响脉诊的要素有四,其一是医者的态度,许多医生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诊脉不认真,搪塞了事。其二是方法问题,如脉位不准,调息  相似文献   

8.
1.切诊包括“脉诊”与“按诊”。脉诊是指医者用手指触按病人一定部位的浅表动脉,据脉搏跳动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诊断,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诊法,玄奥而神秘。2.按诊是医生用双手按摸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来测知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积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以诊断疾病的方法。6.寸口诊脉、分寸、关、尺三部,据《难经》之说,左手寸、关、尺三部所主脏腑为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手寸、关、尺三部所主脏腑为肺、大肠/脾、胃/肾、命门。3.古代医家对脉诊颇为重视,但也指出脉诊有一定的局限性,需配合望、闻、问三诊,做到“四诊合参”,才能…  相似文献   

9.
数脉乃临床之常见脉象,一般认为主热证,而实际临床上,数脉之主证绝非热证一种。数脉也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等其它证,故医者临证时一定要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滕晶  齐向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60-2061
脉诊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精髓,亦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医文化。脉诊以其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诸多功能,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千百年来,脉诊被医者代代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已形成了多家流派脉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广阔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现将脉诊多元化功能与现代脉法发展状况梳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例一:叶××,男,54岁,1984年10月12日诊。患风心病脉结代已五年,一周来胃脘胀闷,呕吐不止,某医院诊为“急性胃炎”,经治疗三天罔效,改中医治疗,医者见心悸,脉结代,投炙甘草汤加味,病情益剧,后延余诊。时见脘痛胸闷心悸,呕吐酸水涎沫,头昏眩痛,四肢逆冷,便溏尿少,面色萎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凭借脉诊不但有助于辨证论治,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同时在病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脉诊是中医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技能,在临床中应当重视脉诊的运用。然而现在脉诊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被弱化的趋势,医者对脉诊的重视度越来越低,甚至完全忽略了脉诊的检查。因此,为提高对临床脉诊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就中医脉诊在临床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身患癌症也能寿逾期颐?这似乎是人们不可想像的事。然而,事实确实存在,被人称为“与交大同龄”的曹曾祥老人,就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百岁寿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医脉诊客观化、数字化研究给中医带来新的生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同时带来诸多挑战。各式各样的脉诊仪根据原理和系统组成,可能在脉象展现和脉图显示上有些许差异,脉诊仪与医者实诊结论又存在差异等,这些都是需要规范的。本文从脉象四要素出发,针对脉象教学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以脉象四要素为纲,指导教学并使学生掌握基本脉诊技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温病注重舌诊,相对忽略了脉诊的重要性。通过探寻温病经典著作——《温病条辨》中对于脉诊在温病诊治中的认识与运用,溯源温病脉诊,辨析温病脉象,鉴别伤寒温病,重视以脉测证,谨察独部脉象,从而构建了温病三焦辨证脉诊框架,亦确立了温病的脉证并治体系等,揭示脉诊在温病辨治中的重要的作用。提示医者在论治温病时,不可有"温病凭舌不凭脉"之偏见,即温病诊治重舌亦重脉。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医书脉诊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光  白善吉 《江苏中医》1995,16(12):30-31
马王堆医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医籍,其脉诊内容表现为:开创“遍身诊法”之先河;出现“寸口诊法”的思想苗头;提出诊“脉”辩证的范例;发现了某些特殊脉象。它是中医脉诊发展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17.
长寿宝塔诗     
张远桃 《养生月刊》2006,27(11):1025-1025
在我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宝库中,“宝塔诗”是诗词中的一朵奇葩,现草撰一首《长寿宝塔诗》,与读者共勉。寿阳寿有长寿也有短寿长寿与短寿看能否善待寿善养生者能长寿不善养生者难长寿衣食住行桩桩连着寿生老病死件件离不开寿情绪乐观心理平衡能添寿饮食卫生巧搭配病少不减寿戒烟少酒睡眠充足运动能增寿身心健康心不老颐享天年寿加寿长寿宝塔诗@张远桃  相似文献   

18.
马王堆医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医籍,其脉诊内容表现为:开创“遍身诊法”之先河;出现“寸口诊法”的思想苗头;提出诊“脉”辨证的范例;发现了某些特殊脉象。它是中医脉诊发展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19.
脉有真假,证有常变,辨证不确,必致败乱。脉证相符者易诊而易治,脉证相左者则难识而难疗。一不小心,则误诊贻害。何况真假疑似多系重病末期或急骤之证。此医者之所以难为也,故孙真人曰:“胆欲大而心欲小,行欲方而法欲圆”,是以大证当前,非心细如发而慎思者不能辨。倘脉证  相似文献   

20.
彭清华 《中医杂志》1989,30(10):52-55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由于广大医者的努力探索,舌诊、脉诊、腹诊等各种中医诊法的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就发诊、颜面色诊、目诊、耳诊、唇诊、甲诊、穴位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