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疔疮是由火热之毒为病,有毒从内发;或外感染毒,蕴蒸肌肤导致气血凝滞而成。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凡恣食辛辣醴醪,脏腑蕴热,火毒结聚,即成疗疮。疗毒因其毒发于脏腑,因而最为危急,如鸠尾穴处的半日疔,半日即要人之性命,可见其发病之速、病情之危急,若不及时救治,即可危及人之性命。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清热解毒方剂中加入大黄,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的清热解毒方。究其机制,疔疮多为火热之毒,凡患此病者多为内火炽盛,热伤阴液,津枯而便秘,以大黄急下,一可存阴,二可清热排毒,  相似文献   

2.
疔疮是由火热之毒为病,有毒从内发;或外感染毒,蕴蒸肌肤导致气血凝滞而成。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凡恣食辛辣醴醪,脏腑蕴热,火毒结聚,即成疔疮。疔毒因其毒发于脏腑,因而最为危急,如鸠尾穴处的半日疔,半日即要人之性命,可见其发病之速、病情之危急,若不及时救治,即可危及人之性命。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清热解毒方剂中加入大黄,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的清热解毒方。究其机制,疔疮多为火热之毒,凡患此病者多为内火炽盛,热伤阴液,津枯而便秘,以大黄急下,一可存阴,二可清热排毒,火毒随便而下,其疔即可暗消于无形。自拟方如下:大黄、花粉各…  相似文献   

3.
疔疮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疔的范围很广,按其发病部位和性质之不同,分为颜面疔、手足疔、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手足疔又可分为蛇头疔、沿爪疔、蛇背疔,蛀节疔、蛇眼疔、螺疔、手足丫疔、托盘疔、足底疔等。病因:①感受火热时邪、风温湿毒,致使气血运行失常,毒邪凝聚肌肤之内而成。②恣食膏梁厚味、醇酒辛辣炙爆之物,以致脏腑蕴热,火毒结聚外发肌腠而成。③因针尖、竹、木、金属器具、鱼骨刺伤,昆虫咬伤,而感染毒  相似文献   

4.
扈晓宇 《肝博士》2023,(2):22-23
<正>1.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属祖国医学“酒毒”“酒病”“酒厥”等范畴。急性酒精中医按照疾病程度的轻、中、重,可分别辨证为:(1)毒热内蕴,上扰神明:酒病初期,酒性为火,其形似水,多饮则易伤脾胃,脾胃受损则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调,因而内生痰湿,酒毒蕴而化火可挟痰,痰火上扰心神。(2)热毒炽盛,热极生风:酒病中期,酒毒痰热之邪蕴而化火,火热之毒炽盛,煎灼津液而耗伤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去滋养,  相似文献   

5.
正颜面疔疮是感受火热之毒,或因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染毒,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而发生的病变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颜面部疖和痈。1诊断依据(1)多发于唇、鼻、眉、颧等处。(2)局部开始为一个脓头,肿块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或麻或痒。继之红肿高突,可发展为数个脓头,焮热疼痛。(3)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如有神昏谵语,皮肤瘀点应考虑"疔疮走黄"。(4)颈颌部多有臖核肿大疼痛。(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症状严重者应作血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6.
千锤膏外治颜面部疔疮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面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其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中医认为主要是火热之毒造成气血凝滞,脉络闭阻,热盛肉腐为脓。头面乃诸阳之首,火毒蕴结于此,则反应剧烈,变化迅速,毒邪容易扩散,有引起走黄的危险。西医认为疔疮是一种恶性疖肿,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引起。普通疖肿位置较浅没有并发症,所以无危险性,而疔疮多发生在面部、唇部、鼻前庭等处,该处静脉无静脉瓣,脓毒物可逆行引起颅内感染或败血症,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198 7年内科医生斯蒂尔首先报道了首例全身发病型类风湿关节炎 ,即成人斯蒂尔病。该病以弛张热、关节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增高为临床表现 ,属祖国医学热痹、历节病的辨证范围。笔者认为本病应属风湿热毒壅盛 ,主要为热毒蕴结 ,充斥三焦 ,故试从毒的角度来阐述本病。1 病因病机1.1 脏腑积热蕴毒 ,攻于手足患者先天为阴虚血热、阳气亢盛之体 ,或后天过食醇酒厚味、辛辣肥甘 ,致脏腑积热蕴毒 ,复感外邪 ,引动内毒 ,发病过程如《诸病源候论》所言 :“热毒气从脏腑出 ,攻于手足 ,手足则热 ,赤、肿、痛也。”可见 ,脏腑积热蕴毒…  相似文献   

8.
王烈教授认为小儿感冒以风热型感冒居多,临证多表现为发热,恶风,咽红肿痛,咳嗽,少痰,有浊涕,哭闹或烦躁不安,小便黄。病因是小儿内有蕴热,久积成毒,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邪气入里化热,热、毒胶结,互为影响。王烈教授将其总结为"热毒理论":热因毒起,无毒不发热,毒随邪入,热因毒生,变因毒起。病机关键是热、毒,故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善用清热解毒之品以治之,创立中药汤剂清感方治疗,临证时灵活加减,使热去、毒解,减少发热次数,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疔疮在一般临床上不常发见,但是一般患无名肿毒的人却自认为是疔疮,造成精神不安,而使症状加重,或影响了工作,又浪费金钱,故将疔疮一般症状与发生部位、治法,介绍如下,以资参考。疔疮名目最繁,今以其发生部位分之。生于头部者,有钉脑疗、鼻疔、迎香疔、耳疔、颧骨疔、眉心疔、龙泉疔、反唇疔、锁口疔、承浆疔、牙疔等。生于手部者,有蛇头疔、蛇腹疔、蛇眼疔、蛇背疔、蛀节疔、断指疗,合谷疗、托盘疔、手背疔等。生于足部者,有乌痂疔、冶疔、脱骨疔等。另外如内疔随处可生,如肛门、阴户皆可发生。暗疔生于腋下。  相似文献   

10.
广东、贵州、福建、海南和台湾等地的居民,一年之中有春夏季节要清热,而冬季要进补的风俗,因而民间便有"春夏解热冬进补"的饮食习惯。"火热炽盛即为毒",其意是指火(或湿)热病邪郁结而成毒。临床常同于热毒内蕴所致的内痼、斑疹、高热及疔疮疖肿等内外科疾患。现推荐两个食疗方供选用,以助春夏季清热解毒,疗疾保健。  相似文献   

11.
总结近lO年中医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文献,认为其发病与痰瘀、火热、毒邪等因素密切相关,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发病基础,而火热是当代CAS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病位在足阳明人迎脉,病机以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热、毒为标,标实始终存在;证候则以实中夹虚、虚实夹杂为常见,且与现代研究中的理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2.
五、清热解毒杀虫类中医所谓之“毒”含意甚广,除了包括火热壅盛所致的热毒、火毒之外,对外界的一些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亦称之为毒。所谓清热解毒杀虫类药物,一般都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多属一些寒凉性质的药物。1.金银花亦名忍冬花,双花,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可治诸疮痈肿、疖毒,又可治时感发热咳嗽,炒炭可清血分毒热,亦可止血,一般用量15~30克。皮科临床配连翘、公英、赤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是对中风病传统病因病机认识的提升。毒有外内之别,毒损脑络之毒多为内毒,且内毒为病,易损络脉,并可进一步败坏脏腑,使病情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络脉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着眼于气络与血络,则可从功能与结构上对络脉进行整体概括并开展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立足于络脉功能障碍与结构损伤,围绕邪蕴成毒,毒成络损来论述病气络、病血络的动态病理过程,并结合急性脑梗死缺血级联反应,试从急性脑梗死病理损害过程阐述毒损脑络机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温病治毒法是用于毒邪引起的温热疾病的治疗大法,据毒邪的特点将毒邪分为六淫化火之毒、疫疠之毒、温毒以及脏腑失调、内生热毒。根据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将温病治毒法分为解毒法(包括清热解毒、清营解毒、凉血解毒、滋阴解毒、辟秽解毒)、泄热排毒法、开郁化毒法、扶正抗毒法。1毒在温病发病中的病因病机毒,通常亦被称作毒邪。常富业等~([1])在诠释毒的概念时指出毒与邪有所不同,邪气蕴结不解是成毒的重要环节。在温病学中毒有不同的涵义,它可指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毒邪及其辨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历代医家对于毒邪的认识 ,如何评价毒邪 ,以及如何辨治毒邪。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认为毒邪应为邪气亢极或邪气蕴结不解所致 ,其实质为他邪产生 ,有利于毒邪治疗的确立 ,也符合临床治疗实际。毒邪具有亢极或者蕴结的双面特性 ,而非完全亢烈性 ,尤其是在现代一些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 ,针对邪气蕴结成毒的治疗十分重要。毒邪更非完全火热性。毒邪的辨治 ,首辨外感和内伤 ,外感邪毒可分为风毒、热 (火 )毒、寒毒、湿毒、疫毒、药食毒、虫兽毒、秽毒等 ,内伤邪气有瘀毒、痰饮毒、水毒等 ;次辨阴阳 ,认为临床阴阳之分寒热为关键 ,不能将解毒与清热解毒等同 ;把握解毒要领 ,如清毒、散毒、通毒、下毒等方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四、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法,主治急性火热症。热火病之病势发展急骤,如疮疡疔毒,暴发红肿热痛等。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连翘、地丁、金银花、生石膏、公英等。代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方剂组成〕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g,水煎服。〔方解〕本方为大泻实火,清热解毒之峻剂。方中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更有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并导热从膀胱排出,热邪去则火症除,真乃良方。〔临床应用〕凡三焦实热,邪火妄行,毒火炽盛之症,皆可采用。因火症发展迅速,热毒往往波  相似文献   

17.
1 半边莲治疗蛇腹疗(手部疗疮) 手部疔疮,是发生在手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本病则是发生在手指中节前肿如蛇腹的叫蛇腹疔。多由脏腑火毒凝结,手厥阴心包与手少阴心两经火毒炽盛,加之外伤染毒,阻隔经络,气血凝滞而成。 1.1 处方,鲜半边莲,芒硝等量。  相似文献   

18.
风瘾疹是一种以皮肤瘙痒,搔抓后即起条痕为待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疹块隐没于皮内,抓之随手而起,变化迅速,多发于青壮年,顽固难愈。现代医学称之为皮肤划痕症[1]。1机理剖析1.1脏腑积热、热蕴血分:素体阳气偏盛之八,情绪易于急躁,心绪易于烦扰,若抑郁恼怒之日久,可致心肝内火充斥于体内,火热渗透蕴结于血分,血得热则变滞,外发于肌肤形成本病。或者平素美酒食、海腥之品,辛辣炙碑之物,超过脾胃运输消化吸收之能力,牌不运化水湿而致湿滋,胃不腐熟消磨水谷而致热积,湿热搏结于血分,外现于肌肤也可形成此疾。1.2禀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总结李如奎教授从毒论治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的学术思想,并举验案2则予以说明。认为毒邪致病依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毒和内毒。内生之毒多因饮食或七情所伤,致脏腑功能失调,正常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所致。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瘀血、痰浊日久,痰瘀互结,邪气蕴结不解可以转化为内毒。神经系统疾病多由内伤或外感六淫或毒素致病,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的瘀、痰、毒等毒损元神或毒伤脑络是其基本病机;人老气衰,脏腑功能衰退,排毒乏力化生内毒。治疗应截断毒邪滋生途径,解毒排毒,祛毒护脑。  相似文献   

20.
论毒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而生。具有凶猛暴烈、急骤善变、易攻脏腑、性多火热等致病特点。按传统的“三因”理论进行概括,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病因学角度对毒邪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预防和治疗毒邪所致病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