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58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血清HBeAg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105例与HBeAg阴性组53例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6.6±1.9和4.8±2.5,二者相比P=0.000.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o~1 6例、G2 74例、G3-4 25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5.6±1.1、6.5±2.0、7.0±1.5,三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250);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1 23例、S2 56例、S3-4 26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6.6±1.8、6.6±2.0、6.6±1.6,三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996).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1 8例、G2 17例、G3-4 28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2.1±1.9、4.7±2.2、5.6±2.3,G2、G3-4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G0-1者高(P=0.001),G2与G3-4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332);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1 10例、S2 25例、S3~4 18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2.7±3.2、5.1±1.8、5.4±2.4,S2、S3~4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S0-1者高(P=0.005),S2与S3~4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745).[结论]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关.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高者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的检测,探讨乙肝病毒低复制水平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明确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在所有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中,选取85例血清HBV DNA水平持续小于1 000 IU/ml的患者,对其病情发生、发展、演变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同时获得其血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甲胎蛋白及低拷贝HBV DNA的检测,最后分析各项指标与低拷贝HBV DNA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85例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当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eAg阳性者有15例,占17.65%,HBeAg阴性者70例,占82.35%。肝功能指标(ALT及AST)异常者52例,占61.18%。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者65例,占76.47%。低拷贝HBV DNA水平大于20 IU/ml者72例,占84.71%。低拷贝HBV DNA水平小于20 IU/ml者13例,占15.29%。 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有关,常规的HBV DNA检测只能检测HBV DNA水平大于1 000 IU/ml的患者,乙肝病毒低复制患者往往会被忽视,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抗病毒治疗而使得病情发展。因此这种检测已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要求,乙型肝炎患者低拷贝HBV DNA检测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外泌体中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miR-3表达及其与生化学、现有病毒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无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外周血血清48份,健康对照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脂肪肝患者血清各12份,提取血清外泌体并检测HBV-miR-3滴度。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前基因组RNA(pgRNA)等指标。分析CHB患者HBV-miR-3与现有病毒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HBV-miR-3仅在CHB患者中检出,浓度为(6.41±3.55)log10 copies/mL,在健康对照者、丙型肝炎患者及脂肪肝患者外周血外泌体中均未检出。HBV miR-3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无明显相关性(R2=0.047,P0.05),与HBV DNA、pgRNA、HBsAg呈正相关(R2=0.311、0.336、0.811,P均0.05),其中与HBsAg高度相关。e抗原阳性患者HBV-miR-3滴度显著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5.88±2.03)log10 copies/mL vs.(2.38±1.96)log10 copies/mL,P0.05)]。在HBV DNA高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和阴性组中HBV-miR-3定量分别为(9.09±1.08)、(6.08±2.19)、(5.24±4.23)和(4.55±3.96)log10 copies/mL,两两比较,高病毒载量组miR-3定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miR-3可在CHB患者外周血血清外泌体中检测到。在无抗病毒治疗CHB患者中,HBV-miR-3与HBsAg、HBV DNA、pgRNA呈正相关,其中与HBsAg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27-31+封三
目的 动态监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过程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探讨早期HBsAg水平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年,分别于0、4、8、12、24、48周检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进行分析。结果 50例CHB患者发生病毒学应答(VR+),12例CHB患者未发生病毒学应答(VR-);两组基线性别、年龄、ALT、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R+组lg HBsAg浓度低于VR-组[(4.103±0.459) vs.(4.611±0.259),P=0.000]。两组HBV-DNA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治疗4周、8周、12周、24周、48周VR+组HBV DNA载量较VR-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lg HBsAg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两组各时间点比较,治疗4周、8周、12周、24周、48周VR+组lg HBsAg均较VR-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8周时lg HBsAg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92,P0.05),临界值3.945 IU/mL的Youden指数最大(0.960)。结论 ETV治疗8周时lg HBsAg≤3.945 IU/mL可作为预测ETV治疗1年病毒学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毒载量与肝功生化指标及周围血象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全自动生化分析及全自动血球计数技术,对40例急性乙型肝炎血标本HBV-DNA、肝功能、血常规进行检测。结果 ALT/AST<1,6例,ALT/AST>1,34例,其HBV-DNA载量(为对数值下同)分别为6.38±2.16 copies/ml和3.32士3.17 copies/ml,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TB/DB及WBC、PLT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V DNA<3.00 copies/ml16例中,ALT>1000U/L者11例(占68,75%),在HBV DNA>3.00 coies/ml 24例中,ALT>1000U/L者10例(占41.67%),相互比较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中HBV DNA呈较高水平((?)±s 6.38±2.16 copies/ml)复制者,肝功能损害明显重于低水平((?)±s3.32±3.17 copies/ml)复制者(P<0.05);谷丙转氨酶<1000U/L患者血清中HBV载量(>3.00 copies/ml)高于谷丙转氨酸>1000U/L者(HBV载量<3.00 copies/ml)。(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血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水平,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各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及乙型肝炎5项定量检测,对比2组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载量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均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可有效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情况,且HBsAg与HBV DNA载量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唐敏  陈倩  郭姗 《当代医学》2021,27(23):91-93
目的 探讨血清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HBV-DNA水平持续<1000 IU/mL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62例.取患者的血清标本开展乙型肝炎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肝功能与低拷贝HBV-DNA检测,并分析各指标与低拷贝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12例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水平≥50 IU/mL 11例,50例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水平≥50 IU/mL 4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异常38例,异常组HBV-DNA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AFP水平异常组与正常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拷贝HBV-DNA水平≥50 IU/mL 52例,低拷贝HBV-DNA水平<50 IU/mL 10例.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与发展,常规HBV-DNA检测仅可检出HBV-DNA>1000 IU/m者,低病毒载量患者易漏诊,因此,需为乙型肝炎患者开展低拷贝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sAg(+)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 DNA载量关系及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48例HBsAg(+)产妇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方法检测HBV DNA,按产妇血清HBV载量分为HBV DNA载量<420 IU/ml组、420~104 IU/ml组、105~106 IU/ml组、107~108 IU/ml组,并同时收取产妇乳汁进行HBV DNA检测,比较不同组间乳汁HBV DNA阳性率以及血清HBV DNA与乳汁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148例HBsAg(+)产妇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1.8%(47/148),乳汁阳性率为16.2%(24/1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5,P<0.05);HBsAg(+)产妇血清HBV DNA载量<420 IU/ml时,其对应的乳汁中均未检出HBV DNA;血清HBV DNA载量在420~104 IU/ml区间时,其对应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为14.3%(3/18);血清HBV DNA载量在105~106 IU/ml区间时,其对应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为71.4%(5/7);血清HBV DNA载量在107~108 IU/ml区间时,其对应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为84.2%(16/19)(χ2=20.88,P<0.05);当血清HBV DNA含量升高时,乳汁中含量也相应增高,二者中度相关(r=0.628)。结论 HBsAg(+)产妇乳汁有不同载量的HBV DNA存在,其含量低于相应血清;随着血清HBV DNA载量的升高,产妇乳汁中HBV DNA载量有增高趋势,母乳喂养有潜在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自然史状态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水平及其用于自然史状态区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0例,根据自然史状态分为免疫耐受组(n=4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37)、非活动携带组(n=39)及HBeAg阴性CHB组(n=41),同时纳入HBeAg阳性(n=44)及阴性肝硬化患者(n=46).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HBV DNA载量及HBV基因型.分析抗-HBc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用于自然史状态区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不同自然史状态抗-HBc由高至低为:HBeAg阳性CHB组(4.22±0.68)log10 IU/mL、HBeAg阴性CHB组(3.89±0.88)log10 IU/mL、非活动携带组(3.07±0.68)log10 IU/mL及免疫耐受组(2.88±0.82)log10 IU/mL.HBeAg阳性及阴性肝硬化患者抗-HBc分别为(3.04±0.82)、(3.15±0.86)log10 IU/mL.HBeAg阳性CHB组抗-HBc与ALT(r=0.353,P=0.032)及AST(r=0.421,P=0.009)呈正相关;HBeAg阴性CHB组抗-HBc与HBV DNA(r=0.343,P=0.028)、ALT(r=0.458,P=0.003)及AST(r=0.495,P=0.001)呈正相关.抗-HBc区别诊断免疫耐受状态及HBeAg阳性CHB的AUC为0.903,区别非活动携带状态及HBeAg阴性CHB的AUC为0.833.结论 不同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状态下血清抗-HBc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抗-HBc可用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状态的区别诊断,诊断价值高于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不同阶段及HBV相关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慢性HBV感染患者185例,其中无肝硬化患者根据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组(n=34)、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n=25)、非活动携带组(n=24)及HBeAg阴性CHB组(n=34),肝硬化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33)及HBeAg阴性组(n=35)。检测患者血清HBsAg、HBV DNA、ALT等指标。 结果 无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水平由高到低为:免疫耐受组[(4.60±0.32)log10IU/ml)]、HBeAg阳性CHB组[(4.36±0.45)log10IU/ml]、非活动携带组[(3.51±0.30)log10IU/ml]、HBeAg阴性CHB组[(3.62±0.35)log10IU/ml]。无肝硬化患者,年龄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P=0.000);ALT与HBsAg水平无相关性(P=0.152)。免疫耐受及HBeAg阳性CHB组HBsAg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P=0.000,P=0.009)。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HBsAg水平[(4.27±1.33) log10IU/ml]与HBeAg阴性患者[(3.81±1.07) log10IU/ml]相似,HBsAg与年龄及ALT无相关性(P>0.05)。 结论 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患者中可反映HBV DNA复制情况。无论有无肝硬化存在,HBsAg水平都不能反映肝组织炎性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 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 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 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 lg copies/mL, 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 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最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特点.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表面抗原滴度及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检测,分析肝癌患者血清HBsAg滴度与HBV-DNA水平的特点.结果 在135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中,96.3%患者HBsAg阳性,HBsAg滴度在6 000-8 000 COI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28.8%);83.7%的患者可检测出HBV-DNA,在105-106 IU·mL-1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26.7%).结论 HBV复制是肝癌发生的关键因素,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分别在6 000-8 000 COI、104-106 IU·mL-1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江杰  王步还  武建胜  李丽 《西部医学》2014,(6):788-790,793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732例CHB及乙肝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eAg特点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病毒学、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阴性组373例(51%);阳性组359例(49%).阴性组患者入院时平均年龄较阳性组大[(50.2±12.8)vs 38.8±13.1)岁,P<0.05],HBsAg阳性持续时间长[12.0(0.5,59.0) vs 6.0(0.5,48.0)年,P<0.05],血清HBVDNA载量低[1.01×104(<103,4.9×108) vs 1.30×106 (<103,7.11×109) copies/ml,P<0.05].两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85(1,9090) vs 3530(2,10600)U/ml,P>0.05].阴性组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较阳性组高(17.4% vs 6.69%,P<0.05).结论 在我院感粢科住院的CHB和HBC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占相当的比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大,病史长,病情较隐匿,血清HBVDNA载量较低,并发原发性肝癌多见.  相似文献   

15.
HBV-M表达模式和HBV-DNA定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HBV-DNA复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 216例原发性肝癌(HCC组),3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BV-M和HBV-DNA水平.结果 两组HBV-M表达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学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表达率(62.04%)显著高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表达率(18.98%);CHB组小三阳表达率为61.47%,大三阳为36.83%;CHB组大三阳表达率高于HCC组(P<0.05).HBV-DNA阳性率HCC组为56.5%,CHB组为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CC组HBV-DNA复制水平显著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HBV-M表达模式以小三阳为主,其HBV-DNA复制水平较CHB患者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血清表面抗原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中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HBV感染自然病程的不同阶段,收集20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其中免疫耐受期(IT)组53例,免疫清除期(IC)组60例,低复制期(LR)组52例,HBeAg阴性肝炎组(ENH)组40例.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sAg,采用FQ-PCR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用IFCC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LT和AST.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的患者血清中HBsAg的中位数各不相同.免疫耐受期(IT)为1079IU/ml,免疫清除期(IC)为2005.5IU/ml,低复制期(LR)为5276IU/ml,HBeAg阴性肝炎期(ENH)为5923IUm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 DNA在免疫免受期及免疫清除期两者存在相关性,且呈负相关(IT r=-0.452,P=0.001;IC r=-0.455,P<0.001),在低复制期与HBeAg阴性肝炎期两者无明显相关性(LR r =0.241,P=0.086;ENHr=-0.069,P=0.633).结论 HBV慢性感染的不同阶段,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免疫耐受期到HBeAg阴性肝炎期,患者血清中HBsAg浓度呈递增的趋势,而HBV DNA的浓度则呈递减的趋势.虽然在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HBsAg与HBV DNA之间存在负相关,但低复制期及HBeAg阴性肝炎期两者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在临床实践中HBsAg的定量检测能否代替HBV DNA作为监测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监测未抗病毒治疗的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载量,评价其HBV DNA短期自发波动情况及影响其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123例ALT>2×ULN的未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首次就诊的HBV DNA定量(罗氏COBAS)、HBsAg定量、ALT、AST结果,第二次就诊(间隔4周以内)的HBV DNA定量结果;对于首次就诊4周内行肝脏穿刺的受试者评价其肝组织学结果(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和Ishak组织纤维化评分)。结果 93例(75.6%)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30例(24.4%)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应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BV DNA的波动程度与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及HBV DNA载量相关。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10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10的患者(50.0%vs 18.3%,P=0.042);HBV DNA载量<7 LogIU/ml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HBV DNA载量≥7 Log IU/ml的患者(42.9%vs 20.6%,P=0.03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免疫清除期,其HBV DNA在短期内存在波动,其中约25%的受试者的HBV DNA波动在0.5 LogIU/ml以上;HBV DNA波动的程度与肝脏炎症程度以及HBV DNA载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将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甙元用随机引物法由pBR322-2HBV重组质粒/EcoRⅠ酶切片段(3.2kb)制备了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用斑点杂交、Southern杂交、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乙肝血清学指标、sIL-2R测定等综合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178例及肝细胞肝癌54例的肝细胞、血清、淋巴细胞、唾液内HBVDNA的存在类型、复制表达状态、分布定位特点与病变发展趋势的相关性,探讨了肝癌高危人群肝组织可能发生恶性转化的预测信号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