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吸浅表淋巴结和皮肤肿块细胞学检查对胸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4例肺部或纵隔病变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或皮肤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该项检查对区分胸肺部良、恶性病变、特点对肺癌转移,纵隔淋巴瘤等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方法简便,实用,快速,患者痛苦少,便于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94例经皮针吸肺活检的方法和结果,提示该项技术简便安全,诊断快速准确,阳性率高,并讨论了提高肺活检阳性率、减少并发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4.
锁骨上肿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性质确定以往主要通过手术活检、做病理切片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但由于创伤较大 ,且有些病人的肿块粘连融合 ,位置较深或靠近大血管及神经 ,手术难度较大 ,并发症多 ,难以取到满意标本 ,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而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的优点 ,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已成为锁骨上肿块定性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对我院近年经FNAC诊断的锁骨上肿块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 1 材料 收集我院 1 997年… 相似文献
5.
6.
报道在纤支镜检时对有外压征象的支气管外病变,或管内易出血肿物,以及肺周围型病变行针吸活检(TBNA),可使穿刺针穿透支气管壁直接刺入管外生长的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对易出血肿物可先行试探性穿刺,避免直接钳检所致大出血;对肺周围型病变可在X线电视监测下将针刺入病灶内反复抽吸,取材可靠。行TBNA后再行钳检及刷检,本组确诊为肺癌者16例,针吸、钳检、刷检诊断率分别为50%、62.5%、50%。故认为TBNA可作为诊断肺疾患特别是肺肿瘤的一项检查方法,与钳检和刷检同期进行可提高肺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及时明确颈部包块性质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 (FNAC)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的优点 ,已成为颈部包块定性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1] 。本文回顾分析近 10年颈部淋巴结经FNAC诊断结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 收集我院 1989~ 1998年 ,以颈部包块到我院行FNAC的患者 15 69例。其中淋巴结穿刺 1135例 ,占 72 .3% ;软组织来源肿瘤 189例 ,占12 .0 % ;甲状腺穿刺 172例 ,占 11.0 % ;涎腺来源肿瘤 73例 ,占 4 .7%。男 888例 ,女 681例 ,男女之比为 1.3∶1。年龄 8月~ 80岁 ,平均 33.3岁。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8例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穿刺检查在肺部疾病诊断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P<0.005),且结果可靠;穿刺检查与外科摘除活检联合检测可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率。结论:对肺部疾病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者应尽早作针吸检查,该项检查方法简单、快速、病人痛苦少,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针吸细胞学特点。方法:将肿瘤吸出物推片染色观察。结果:19 例穿刺细胞学涂片15 例与手术标本相符,符合率78-5 % 。结论:本病针吸容易,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0.
凡孝云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5(1):33-33
针吸淋巴结是对肿大的淋巴结吸取少量组织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少、诊断结果快、准确及无针道肿瘤扩散等系列优点 ,已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断 ,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1 ] 。现将我室 1 996~2 0 0 1年 340例针吸淋巴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小结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针吸淋巴结标本采集系本院门诊及住院疑患肿瘤或肿瘤转移的病人 ,年龄 2~ 85岁。 340例中男性 2 1 8例 ,女性 1 2 2例。针吸部位有头颈部、锁骨上、颌下、腋窝、胸腹部、腹股沟及大小腿等。1 2 方法 :选择肿大的淋巴结 ,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粗针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X线透视下对60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行经皮粗针活检术。结果:60例患者共行67次穿刺,57例获得诊断,诊断率95.0%,并发症3例,发生率5.0%,病理结果为肺癌者45例,占75.0%;良性病变12例,占20.0%;阴性3例,占5.0%。所有肺癌患者病灶直径均大于1.5cm,实性结节肺癌数40例,占66.7%;亚实性结节肺癌数4例,占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实性结节肺癌1例,占1.7%。结论:肺周围型病变直径大于1.5cm易发生肺癌,且以实性结节多见。 相似文献
12.
13.
张光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2,(3)
本文介绍102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及细胞学分级诊断结果。其中有351例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细胞学诊断符合率96.0%。同时,对甲状腺细胞分级诊断标准、分级诊断在临床应用价值及甲状腺细胞学诊断中,根据某些病变的细胞形态特点,反映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我院开展10年来,共行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315例。其中有病理活检结果者234例。近2年此技术已作为我院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常规检查。随着针吸细胞学检查(针吸检查)的广泛应用和经验积累,这一诊断技术对确诊乳腺肿块良恶性性质的应用价值已为国内 相似文献
15.
2280例头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280例头颈部淋巴结病理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炎症占57%;肿瘤占32%。说明炎症性疾病在临床各科最为多见,其次为肿瘤性疾病。因此,积极开展病理针吸细胞学检验,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经胸壁穿刺针吸肺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68例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壁穿刺针吸肺活检术,其诊断阳性率为88.2%(60/68),8例未肯定诊断占11.8%。术后发生咯血者6例占8.8%,均为少量,无需特殊处理,发生气胸者3例占4.4%,均为少量气胸,无1例需穿刺抽气及插管引流排气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对淋巴结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抽吸取材涂片,湿片用95%乙醇干燥固定,然后用瑞氏染液染色,阅片并将其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核对.结果 89例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诊断恶性肿瘤39例(男21例、女18例)和良性病变50例(男24例、女26例),针吸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94.8%,误诊率5.2%,没有出现假阳性病例.结论 (1)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诊断简便安全、经济快捷,患者容易接受.(2)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诊断可靠性较高,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医生依赖的一个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颈部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对比,回顾性地分析312例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特点。结果:1220例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中,有312例组织学对照,正确292例,正确率93.58%。其中慢性淋巴结炎正确率94.27%,化脓性淋巴结炎正确率100%,结核性淋巴结炎正确率95.6%,转移性癌正确率97.6%,非霍奇金淋巴瘤75%,霍奇金淋巴瘤50%。结论: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炎、转移性癌、结核诊断正确率高,对淋巴瘤诊断正确率低。 相似文献
20.
针吸细胞学检查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已广泛应用。国内也正在推行这一诊断技术。我院近年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有98冽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女96例,男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9岁。病史最长7年,最短2个月。良性乳腺疾病62例,其中纤维腺瘤23例,囊性增生病30例,积乳囊肿5例,慢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