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指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等多方而相互影响,互为补充。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气的肃降,而产生呼吸系统的病变。虽然,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理"的间接、直接研究未能找到或未完全发现两者之间的物质联系,但能从肺与大肠的病理表现上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正确性,可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张小虎 《陕西中医》2009,30(8):1079-1081
目的:探讨肺气肃降运动与水液代谢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肺主肃降的实质。方法:豚鼠8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哮喘组(即肺失肃降组,采用卵蛋白致敏法造模,45只),Bradford法检测各组豚鼠尿AQP-2(水通道蛋白2)含量,放免法(RIA)检测血浆ADH(抗利尿激素)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豚鼠小便量显著减少(P<0.05)、血浆ADH及尿AQP-2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肺气肃降与水液代谢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机制是哮喘(肺失肃降)状态下,ADH和AQP-2合成和释放明显增多,抑制豚鼠体内水液代谢速度,导致小便减少;中医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伴见小便减少者,可考虑在降气平喘等常规治法的基础上,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配合使用行气利水、温阳化水等法增强疗效,临证可选择五皮饮、五苓散、真武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医脏腑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为指导思想,建立肺病动物模型与肠病动物模型,分别选取二个不同时间点(第8天、第16天)观察不同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SP、VIP、iNOS、CGRP的表达与关联,探求"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理实质。方法:两批健康雌性SD大鼠,体质量110~120 g,每批35只。随机将每批的35只大鼠分为5组,均为正常组、限食组、限水组、高氧组和低氧组,测定肺和大肠中CGRP、iNOS、SP和VIP等物质的含量的变化观察肺与大肠在神经肽相关物质方面的相关性。结果:8天和16天时5组之间大鼠肺与肠道的CGRP、iNOS、SP和VIP的含量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法证明肺与大肠在神经肽物质CGRP、iNOS、SP和VIP中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熏烟联合气管注射脂多糖复制COPD大鼠模型。50只雄性大Wistar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分别用治肠药(生大黄)、治肺药(生石膏、苦杏仁、瓜蒌皮)、肺肠同治药(生大黄、生石膏、苦杏仁、瓜蒌皮)灌胃,连续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中SP、VIP含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P表达较强,而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表达较弱;VIP在正常大鼠支气管上皮表达较强,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各治疗组VIP表达明显增强。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P在模型组肺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肺组织SP含量均明显降低,VIP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治肺组相比,肺肠同治组肺组织S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利大肠或治肺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调节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神经肽SP、VIP的含量,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哮喘大鼠肺与大肠组织表面蛋白A(SP-A) mRNA表达改变及针刺对其的调节,初步揭示肺与大肠表里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为针灸调节脏腑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捆绑组、假手术组、哮喘模型组、原络配穴组、原穴组6组.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2周后颈外静脉注射卵蛋白的方法激发哮喘发作.原络配穴组取穴太渊(双)、列缺(双),原穴组取穴太渊(双).检测各组大鼠大鼠肺与大肠组织SP-A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P-A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络配穴组、原穴组大鼠肺组织SP-A mRNA表达均较哮喘模型组升高(P<0.01,P<0.05),且原络配穴组与原穴组相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捆绑和假手术组肺组织SP-A mRNA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原络配穴组、原穴组大鼠大肠组织SP-A mRNA表达与哮喘模型组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捆绑组大鼠大肠组织SP-A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大鼠肺和大肠SP-AmRNA发生异常表达,肺与大肠存在生物学联系,针刺能够调节肺与大肠相关的失调,并且表里经原络配穴优于单纯原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观察大鼠肺、肠组织中SP、VIP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复制大鼠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模型成功后免疫组化法观察肺、肠组织SP、VI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肺组织SP含量明显增多、VI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SP含量减少、VIP含量增多(P<0.05)。结论:肺病组大鼠出现肺、肠组织SP、VIP含量的明显变化,初步提示了肺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可以影响及肠,出现大肠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肠病(便秘)、肺肠合病(过敏性哮喘合并便秘)模型大鼠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组织中CCK8、CGRP、SP、VIP表达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方法制备肠病和肺肠合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五脏组织中CCK8、CGRP、SP、VIP的表达。结果虽然CCK8、CGRP、SP、VIP染色在五脏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经统计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肠病组大鼠肺组织中CCK8、VIP有差异(P<0.01),CGRP、SP有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肺组织中CCK8、CGRP、SP、VIP均有差异(P<0.01);与肠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肺组织CCK8、CGRP、VIP均有差异(P<0.01),SP有差异(P<0.05);而心、肝、脾、肾各组之间比较CCK8、CGRP、SP、VIP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在肠病和肺肠合病情况下五脏中大肠与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与其它四脏并无直接联系,说明肺与大肠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针刺对其调节作用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及针刺对其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离体肌条反应技术研究针刺后哮喘大鼠肺与大肠在体外的反应关系.结果正常大鼠肺匀浆对其离体大肠肌条的收缩作用强于心匀浆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哮喘病理时肺匀浆对离体大肠肌条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匀浆对气管肌条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表现为收缩趋势;哮喘针刺后肺匀浆对哮喘大鼠离体大肠肌条的作用强度和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匀浆对离体气管肌条的收缩趋势影响不明显.结论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肺与大肠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针刺对肺与大肠相关的失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11.
单海军 《新中医》2011,(6):144-14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表里学说的重组成部分之一,临床指导意义广泛。肺主气,司呼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的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这种生理上的密切联系,是二者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干燥秘结。笔者在儿科临床中运用此理论为指导,灵活应用宣肺通腑或通腑泻肺之法,对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裴静波(浙江省岱山县中医医院岱山316200)关键词肺大肠表里关系理论基础临床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肺与结肠病理变化关系,揭示"肺病及肠"病理传变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制备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观察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与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粪水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与近端结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变化;采用ELASA法检测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与近端结肠组织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水含量增加,近端结肠AQP4表达显著下降;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与结肠组织匀浆中VIP与SP的含量表达无差异。结论 AQP4可能是"肺液"与"肠津"联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腑对卵清蛋白(OVA)致哮喘小鼠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肠三叶因子(TFF3)及神经激肽A(NKA)含量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造模第14天-20天,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以大承气汤灌胃,连续7d。检测各组小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和肺、肠组织中VIP、TFF3、NK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肠组织中NKA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P0.05),肺、肠组织中VIP和TFF3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肠组织NKA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肺组织TFF3含量明显升高。Spearman简单相关显示:肺、肠组织中NKA、TFF3含量,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组织中NKA、VIP、TFF3含量,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组织中VIP、TFF3含量,中性粒粒细胞计数与肺组织中NKA、VIP含量均呈明显相关关系(P0.01,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明显减轻OVA致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炎症,这一效应的发生可能与肺、肠神经肽NKA、TFF3及VIP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相似文献   

16.
《灵枢·本输篇》早已认识到“肺合大肠”,二者一脏一腑,一阴一阳,通过经络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咳喘等症。如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干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肺与空肠、回肠、结肠组织上的VIP、P物质、CCK表达差异,探讨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基础物质。方法: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组,每组10只。低氧组大鼠给予每天8h低氧刺激,7天后取材。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肺、空肠、回肠、结肠组织的VIP、CCK及P物质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的肺VIP、P物质及CCK与空肠组织VIP、P物质及CCK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回肠、结肠没有明显差异(P0.05);低氧组大鼠的肺VIP、P物质及CCK与空肠相比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回肠、结肠组织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组大鼠肺与回肠、结肠没有差异,低氧组大鼠肺与回肠、结肠也没有差异。肺与大肠具有相表里关系。VIP、P物质及CCK是肺肠之间功能联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在生理与病理方面互相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下降,大肠才能传递糟粕,大便得以通畅。二者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表里的互相联系上极为密切,而源于《内经》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也在现代生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SP)含量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2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状态下大鼠肺部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肠道VIP和SP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状态下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含量均有变化,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部分神经免疫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肺与皮肤、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单纯烟熏法建立大鼠“肺气虚”病理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分别检测Fas、Fsa-L在两组动物肺、皮肤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肺气虚”病理模型组的肺、皮肤、大肠组织中Fas、Fas-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皮肤、大肠三种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呈平行相关性,从分子水平上提示肺与皮肤、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证实了中医学“肺外合皮毛”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