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周麻醉致术眼暂时性黑朦临床报道少见,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了3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球周麻醉致暂时性黑朦,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球周及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病例的临床表现、VEP及FFA检查所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途径。结果 本组病例于注射麻药后5~80min发现无光感,VEP显示潜伏期及振幅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及降低,5例患者FFA显示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其中2例伴视网膜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均获得了较理想视力恢复,复查VEP均恢复至术前状态,FFA未见异常。结论 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可能与其引起视网膜血循环障碍、阻断视觉传导及对视神经机械性损伤等途径有关,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2岁,因右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于2001年2月15日入院。拟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前检查:视力:0.2(矫正不提高),眼压:43.38mmHg(1mmHg=0.133 kPa),前房角镜检查为开角,视野呈管状(约10°),眼底C/D=0.8×0.8,全身检查及心电图、胸透、肝、肾功能、血糖等报告均无异常。入院后第4天在局  相似文献   

4.
在低眼压状态下行眼内手术也称软眼手术,是近40a来眼科临床重要进展之一。特别是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有效地控制眼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普遍采用药物降压和压迫降压两种方法.后者又分为指压法和橡皮球压迫法,其作用十分明显。球后麻醉是传统眼科手术麻醉法,球周麻醉是近20a来逐渐推广的眼科麻醉法。我们使用可控性橡皮囊式眼球减压器对球后麻醉和球周麻醉时的眼球加压,就眼压及眼压回升进行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共2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只眼,年龄从56a至82a,平均66a,其中男9例,女1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52例球周麻醉的使用结果,效果很好。并对球周麻醉和球后麻醉的优缺点作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球周麻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床上为减少内眼手术局部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局麻技术不断改进。与球后麻醉相比,球周麻醉[1]引起球后出血、视神经损伤、穿破巩膜壁、暂时性失明[2]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球周麻醉逐渐被推广应用,但常规的球周麻醉需2针或多针注射,相对用药量较多(5...  相似文献   

8.
球周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球周麻醉和压迫降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值得推广的球周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作者随机对102例114眼分别施行球后和球周麻醉,经比较,球周麻醉较球后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并可避免球后麻醉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一般情况:共102例114眼.男54例,女48例,年龄12~57岁.其中球后麻醉46例50眼,白内障34例,青光眼4例,视网膜脱离4例,其它内眼手术4例.球周麻醉50例52眼,白内障38例,青光眼8例,视网膜脱离4例.另有3例行双眼手术,一眼行球后麻醉,另一眼行球周麻醉,所有术眼均由同一医师同样手法麻醉.  相似文献   

11.
球周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丽莉 《眼科新进展》2001,21(3):152-152
近几年来我们将球周麻醉 [1 ]联合球后麻醉 [2 ]应用于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 ,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球周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16例 2 38眼 ,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 2例 2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6 2例 6 4眼 ,眼球内容剜除术 3例 3眼。1.2 麻醉方法 用 2 0 g· L- 1 盐酸利多卡因与 7.5 g· L- 1 盐酸布比卡因等量混合 ,每毫升加透明质酸酶 15 U,无禁忌症时亦可加 1g· L- 1盐酸肾…  相似文献   

12.
球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周麻醉下成功施行眼科手术33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3例,青光眼4例,裂源性网脱6例。用计分法主观评价三种手术球周麻醉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显微)的麻醉效果最为满意。球周麻醉具有球后麻醉和眼轮匝肌麻醉的双重效果,它不但可以替代球后麻醉,还可免除面神经阻滞麻醉。由于麻药仅注射在眼球周围,不达球后,故能避免球后麻醉所引起的球后出血及突发性黑蒙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局部麻醉是眼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近2年来采用眼周麻醉与球后麻醉对比,统计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手术及其它眼前段手术,传统而普遍采用的是球后阻滞麻醉加眼轮匝肌麻醉。因其并发症仍偶有发生,有时相当严重。眼科医生为寻找更加完善的麻醉方法,因而产生球周麻醉。作者自1994年应用球周麻醉行白内障手术300例,取得理想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  相似文献   

15.
现代球周麻醉在白内障及晚期青光眼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球周麻醉行白内障手术72例及晚期于光眼手术28例,结果表明,球周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0年Kelman介绍球周麻醉后,经不断改进,已被世界不少地区医院使用.作者从1992年10月起,用球周麻醉代替球后麻醉,得到与球后麻醉相同的镇痛、固定和软化眼球的效果,并避免了球后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29眼).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52~82岁,平均68.7岁;老年性白内障20例(2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例(2眼);虹膜睫状体炎并发白内障2例(3眼).手术方式全部为囊内冷冻摘除术.麻醉效果:Ⅰ级:眼轮匝肌完全松弛,眼球固定不动;Ⅱ级:眼轮匝肌松弛,眼球仍有轻微运动,或眼球及眼睑均麻痹不全;Ⅲ级:麻醉达不到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球周麻醉后上睑下垂的发生情况并与球后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采用2点注射法球周麻醉,观察58例白内障摘除手术病人术后1天、1周、1月、3月、5月时上睑下垂的发生率,并分成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球周麻醉后上睑下垂发生率较球后麻醉组发生率高,且时间延长;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组较年龄小于50岁组球周麻醉后上睑下垂发生率在早期无差异,但前者上睑下垂消失慢。结论球周麻醉较球后麻醉易于出现上睑下垂,其原因可能和麻醉药品的肌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军梅 《眼科新进展》1996,16(3):190-191
眼科手术的局部麻醉球周技术R.A.FRYANDJHENDERSON山西省眼科医院赵军梅译王尔光校医生在眼科手术的局部麻醉中常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因为球后麻醉常常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球后出血,视神经损伤,眼球穿通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神经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19.
陈平  雷澄  梁兵  閣汉东  孙东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858-1860
目的:探讨球周麻醉对眼压(IOP)及眼脉动振幅(OP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单眼白内障患者32例,患眼施行球周麻醉,另眼设为对照,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3,10min采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注射眼和对照眼的IOP及OPA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利多卡因后注射眼和对照眼的眼压均无明显变化。注射眼OPA值显著降低,而对照眼在注射后3minOPA值升高,10min后恢复至注射前水平。结论:球周麻醉可导致眼脉动振幅降低,而对眼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单点小剂量球周麻醉与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碧容  杨文辉 《眼科》2000,9(5):285-286
球周麻醉由Kelman于 1 973年介绍用于眼科 ,80年代中期经改良后在国外普遍应用 ,90年代经改进其注射剂量、注射部位后也在国内普遍使用[1] 。我们综合改进上述方法后采用单点小剂量球周麻醉应用于人工晶体植入术中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 92只眼 )系 1 999年 1~ 3月的手术病人 ,包括老年性白内障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0例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0例。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4 2例 ;年龄 1 2~ 98岁 ,平均 52岁。1 2 操作方法1 2 1 麻药配制  2 %利多卡因和 0 .5%布比卡因各3ml的等量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