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及其他任何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糖、脂肪和血钙代谢紊乱综合征.现报道嗜铬细胞瘤并发糖尿病酮症1例.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及其他任何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糖、脂肪和血钙代谢紊乱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能持续或间断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如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代谢紊乱.约85%的嗜铬细胞瘤为良性,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增高的血压使得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手术期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的护理徐妹娟(附属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嗜铬细胞瘤多数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少数发生在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一种功能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病变和代谢紊乱,呈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心悸、心律失常、视物模糊、面...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功能性肿瘤,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90%以上为良性,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征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措施,但手术并发症多,有一定的风险[1].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临床多因阵发性高血压就诊而发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结合相关文献并总结MSCT征象,旨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我院1992年~1997年共完成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病例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中,由于肿瘤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临床1/3的患者以陈旧性高血压,2/3以持续性高血压为主要症状,伴有心悸、头晕、多汗、视力模糊,严重病例可发生左心衰竭、脑血管意外。现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多发生在年轻人。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约6%~10%为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嗜铬细胞是分泌和贮存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索)的场所。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和阵发性高血压及多个器官功能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嗜铬细胞瘤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的肿瘤,瘤组织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由嗜铬细胞所形成,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其他含有嗜铬细胞的组织(如交感神经节)均有可能发生。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临床特点是阵发性不稳定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141-14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1].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我院1992年~1997年共完成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4...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系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高血压、高代谢和高血糖。阵发性高血压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肺水肿、脑出血而死亡。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经典方法,手术本身约有5%-10%的死亡率。我院2005年12月14日成功为1例因阵发性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疗效显著。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较少见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由于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进入血循环引起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紊乱.手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发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从2005年1月-2011年1月对30例患者均采取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魏昌伟  刘秀珍  陈剑 《海南医学》2013,24(3):407-408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以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多以阵发性高血压为特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中,患者因精神紧张、创伤刺激、肿瘤部位的挤压等过程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急剧,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大,对麻醉处理要求高.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进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男性略多于女性,以20~40岁好发。  相似文献   

18.
<正> 嗜铬细胞瘤系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肿瘤。肿瘤组织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过多儿茶酚胺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除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外,还可有其它多系统(如心血管系、神经系、消化系等)以及代谢紊乱的症状。就危象而言,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高血压危象、低血压危象、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生,即有学者称之为儿茶酚胺危象或嗜铬细胞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位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临床上常见阵发性高血压,有头疼、头晕、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手术麻醉的危险性较大。近年来随着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的增多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应用。对手术的变化观察细致,处理及时,则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是指在肾上腺髓质或异位的类似的嗜铬性组织内生长的一种能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目前,最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由于嗜铬细胞瘤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切除比较困难,危险性大,死亡率相对较高,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我院从1995年~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