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楠 《大家健康》2009,(4):48-48
一般来说,人的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要高一些,但不能高出太多。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升,如果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高于11.1毫摩尔/升,将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如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2.
徐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245-424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水平。方法:选择236例2型DM患者作为对象,分别监测每位患者清晨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6人中有60.17%的人空腹血糖控制不良,有89.83%的人餐后2h血糖控制不良。结论:DM患者对血糖控制不理想,而DM血糖控制的好坏与并发症是否发生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的,因此,对于2型DM患者应进行积极血糖控制,尤其不能忽视餐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黄晖  刘鹏鹰  陈淑娟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2):105-1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豆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正常的Ⅱ型糖尿病(Ⅱ DM)患者空腹、餐后血糖(postcha Uengeplasma ducose PPG)与血脂的关系,了解Ⅱ DM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以及血糖控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全部分析对象进行空腹血糖、血脂,餐后2h血糖、血脂测定。结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者,血脂代谢开始紊乱,餐后血脂TG、LDL-C、apoB差异最为显著;Ⅱ DM患者合并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仅能使少部分患者异常的血脂代谢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h血糖异常人群的血脂分析,Ⅱ DM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应全面纠正异常的代谢状况,及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往大多数的医生和病人只把空腹血糖作为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惟一指标。实际上 ,餐后 2小时血糖是诊断的金标准 ,是评估疗效的真正尺度。回顾我院诊治的 10 6例患者 ,研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取 10 6例全部空腹血糖≤ 14 0mg/dl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2小时血糖诊为糖尿病者 3 2例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者 74例。其中男 4 7例 ,女 5 9例 ;年龄 4 1~ 80岁 ;病程最长者 3 0多年 ;有并发症者 4 6例。研究方法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 74例患者酌情测餐后 2小时血糖 3~ 5次 ,取平均值 ,再按病程划分 5个阶段。结果 :见表表  1 0…  相似文献   

6.
石玉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82-183
目的:探讨对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时准确把握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临湖镇两个社区500例40岁以上女性分别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各1次。结果:在糖尿病早期,主要是餐后血糖增高,空腹血糖大多为正常或正常高限,不做餐后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必将漏诊上述部分患者。结论:及早发现糖尿病,必须对高危人群做OGTT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OGTT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OGTT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于接受,是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吡哒与胰岛素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美吡哒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是否利于血糖控制,减少美吡哒用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单用美吡哒。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进行为期两周的皮下注射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加外小剂量胰岛素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显著下降。结论 对口服美毗哒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红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17-9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相关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460例老人体检者的空腹。餐后二小时血糖浓度的测定分析。提高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60例空腹和餐后二小时血糖的浓度.结果餐后二小时血糖测定值在糖尿病诊断上明显高于空腹血糖.结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上应对患者进行空腹和餐后二小时血糖同时监测,以免在糖尿病的诊断上出现漏诊。  相似文献   

10.
与空腹血糖反映的基础水平不同,餐后血糖反映机体血糖的最高水平。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餐后血糖具有积极的意义。控制餐后血糖对整体达标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肥胖和超重与血糖异常之间的关系及控制体重的重要性。方法 测量被调查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覆臀围等指标以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研究BMI、WHR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肥胖超重的现患率显著升高(28.62%),肥胖超重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肥胖超重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超重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2):132-132
法国糖尿病学会副主席Charpentier教授指出,目前有多种口服药物用于控制血糖。研究表明,磺脲类药物既可降低空腹血糖,也能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亚莫利治疗贯穿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1亚莫利_单药治疗全面控制空腹、餐后血糖和HbA1c亚莫利可以同时促进胰  相似文献   

13.
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和血小板同时进行观察,发现健康成人空腹和餐后2h血糖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2h血糖明显增高的同时血小板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病例摘要 患者男,66岁,因“多饮多尿18年,双下肢麻木,视物不清6年”为调整血糖于2004年5月17日收入院。1986年因口渴多饮多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曾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美吡达等多种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9mmol/L左右,6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双下肢麻木,开始胰岛素治疗:诺和灵R每日3次3餐前,诺和灵N每日1次睡觉前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剂量。最初时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9mmol/L左右,近4年血糖逐渐升高,空腹血糖在9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4mmol/L左右。体重逐渐增加,否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史。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先后口服心痛定、复方降压片、罗布麻等多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50~160mmHg/100~11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5.
赵大妈平时注射胰岛素,半年前老伴住院,她每天要接、送孙子上学,还要照顾老伴起居,忙起来经常忘记打针,但血糖检查却在正常范围。老伴出院后不久,赵大妈开始出现心慌和出冷汗,觉得是药物导致的低血糖,就把胰岛素减了量,最后干脆停用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仍维持在正常范围,难道是十多年的糖尿病好了?  相似文献   

16.
《西部医学》2010,(2):378-378
血糖的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餐后血糖可暂时升高,但应不超过10mmol/L(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1),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140mg/d1)以下。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中,常出现严重的乳酸中毒和低血糖,造成血糖难以控制。而那格列奈(Nateglin—ide)属于D-苯丙胺酸衍生物,是继瑞格列奈(repaglinide)后第二个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快速增加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既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又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那格列奈控制血糖的有效性,我们做了60例为期12周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糖漏测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月神经内科住院78例患者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漏测率,探讨漏测原因、拟定目标、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与2016年4月—6月实施QCC活动后神经内科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67例住院患者漏测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QCC活动,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总漏测率由实施前的28.86%降至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血糖漏测率,提高了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HbA1c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症组的HbA1c与空腹(r=0.34、r=0.37)、餐后2h血糖(r=0.67、r=0.70)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HbA1c数据客观稳定,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强化血糖达标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与空腹及餐后血糖联合检测能更好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