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23.2%[1],据此估算2018年我国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产科出血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我国1996-200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996-2000年我国产科出血死亡率由31.4/10万下降到20.8/10万,下降幅度为33.8%;农村由48.2/10万下降到31.4/10万,下降幅度为34.9%.我国产科出血死亡以产后出血死亡为主,占81.2%,其中胎盘滞留和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农村产科出血病例在家中死亡.我国77.8%产后出血死亡发生于分娩后12h内.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高于城市.预防产科出血的重点应放在产后出血,产后第1个12h是发生产后出血死亡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3.
截止2021年1月发布的全国妇幼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53/10万降到2019年的17.8/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更是下降了85.6%,但产科出血仍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1].2019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16.9%[1],根据产前出血和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0~1985年6年中哈尔滨市孕产妇死亡82例进行如下分析: 资料本文孕产妇死亡率系指妇女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于各种原因的孕产妇,占每10万次分娩活产数的比例,因意外事故或偶然原因死亡者不计在内。本组六年内共分娩活产数206251例,其中死亡82例,死亡率为39.75/10万。历年孕产妇死亡数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1996年至200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53/10万。前3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在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占50%~55%。值得欣慰的是,产科出血在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中,已从1996年的49.2%降至2000年的40.5%,产后出血仍在产科出血中占很大比例,但已从1996年的88.8%降至2000年的85.5%,其中产后2h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因此,如何控制和进一步降低产科出血、尤其是产后出血的发生,仍需做出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产科出血系妇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目前我国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文对南京市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间的产科出血死亡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其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7年间,凡我市及5县4郊正式户口的已婚育龄妇女,自妊娠起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均为统计对象,其中意外事故死亡者除外。对死亡报告要求统一填写项目、内容。县以上医院的死亡病例直接由妇产科填写上报市妇保所;县、区以下的死亡病例需经县、区妇保所核实后上报;对有疑问者派人深入到产妇家及医院进行仔细查询,尽量做到资料完整。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情况:7年间南京市孕产妇死亡共264例,病死率为5.73/万。其中产科出血死亡129例,占48.9%。其余依次为内科合并症、妊高征、产褥感染等。  相似文献   

7.
背带式缝合子宫捆绑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虽有下降,但产后出血在全国仍居产妇死亡的第1位.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居产后出血的首位.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妇死亡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10,自引:2,他引:210  
目的 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63.9/10万下降到53.0/10万,下降幅度为17.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7.2/10万,下降幅度为22.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9.2/10万下降到28.9/10万,下降幅度为1.0%。(2)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3)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33.8%和34.9%。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扬州市1984年至1990年6月期间15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分析如下.一、产科出血的死亡数占孕产妇死亡数的比例孕产妇死亡定为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包括葡萄胎、计划生育手术及其他意外事件死亡者.1984~1990年6月,扬州市孕产妇死亡296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156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2.7%产科出血死亡占直接产科死亡人数221例的70.6%,与1984年全国性选点调查分析的资料相比,前者偏高(全国45.4%),后者相似(全国70.4%).二、产科出血死亡原因的构成及顺位表1 156例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989~199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方法对10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直接产科死因逐渐下降,间接产科死亡原因逐渐升高,但仍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顺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间接产科原因顺次为肝病、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以县级以上医院为主,但仍有20%左右的孕产妇因得不到应有的抢救而死亡。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筛选高危妊娠并及时转送上级医院,提高住院分娩率,以进一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常见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病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院将卡孕栓(PGF2α)用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我国孕产妇死因的首位,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积极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70%~80%,以往常规肌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效果较好。近年来米索前列醇被证实具有和催产素相同甚至更好的缩宫作用,因此我们设计了前瞻性研究,采用米索前列醇200μg直肠给药 催产素10U静脉注射,以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的应用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全球每年估计有10万孕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产后出血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27.1%[1-2]。这一惊人数据相当于2016年全球空难死亡总人数的近400倍。实际上,绝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3],这意味着通过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和改善医疗条件,每年将可挽救数以万计孕产妇的生命。截至2015年,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仍然高达216/10万,虽然较1990年的385/10万降低了43.9%,但是仍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降低75%的预期目标[4]。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附卷、报表以及专家评审资料。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死亡的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8.7%。结论:①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机构质量。②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产科领域中,产后出血(post—partum haemorrhage,简称PPH)仍是最常见、最复杂,乃至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尤为常见。据1986年全国2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调查,产科出血居首位,占死亡原因的45.9%。而PPH又居产科出血的首位,占69.6%,因此重视PPH,特别是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尤为重要。 1 产前 1.1 加强三级保健网,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尤应重视妊高征及妊娠合并肝炎的防治工作。纠正贫血,以提高机体对出血的耐受性。 1.2 参考产后出血评分表,对有PPH可能者应提前住院待产,测血型并备血。 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共调查了6421例阴道分娩产妇,根据与PPH  相似文献   

16.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7,自引:1,他引:117  
对1989~1991年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247个监测点1.0亿人口范围内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监测地区三年内活产总数4201457例,孕产妇死亡3274例,孕产妇监测死亡率平均为80.0/10万,调整后为87.8/10万。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有明显差异,三年比较,城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更为明显。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为产科出血、好高征、心脏病、产褥感染、羊水栓塞、肝病,产科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滞留、宫缩乏力。结果显示:可避免的死亡占89.0%,不可避免的死亡占11.0%。并对孕产妇死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6/10万,其中外来人口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22.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10万。②63.6%(21/33)的外来人口孕产妇在私人诊所或家中分娩;其中54.5%(18/33)无产前检查;死亡距分娩时间主要在产后12h内(69.7%,23/33);转诊延误(81.8%,27/33)明显。③7例北京户籍孕产妇中,6例在二、三级医院分娩;剖宫产、阴道分娩者各3例;5例产前检查6次以上;2例死亡距分娩时间在产后12h内,3例在产后1~42d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5例。④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为主要因素(75.0%,30/40);产后出血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占97.5%(37/40),并集中在夜班、周末及节假日(80.0%,32/40);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85.0%(34/40)。⑤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6例)、态度(2例)、资源(3例)及管理(6例)因素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42.4%,14/33)、态度(66.7%,22/33)、资源(36.4%,12/33)、医疗保健知识技能(45.5%,15/33)及社会管理(54.5%,18/33)有关。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死亡时间集中在产后12h内。北京户籍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管理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社会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前后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本院转入ICU和外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转入ICU主要原因、疾病严重程度、ICU内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分类-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死亡和间接产科死亡。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患者540例,其中第1组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2)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脓毒症和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下降(P=0.04)。(3)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多,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P均0.05),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P均0.05)。(4)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下降(P均0.05)。(5)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10例间接产科死亡,3例直接产科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为12.6/10万(8/63703),濒临死亡率为536.9/10万(342/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死亡原因主要以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一种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引发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有许多潜在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子宫收缩乏力。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所有产科工作人员和参与孕产妇保健的工作人员必修科目。我院从2009年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产后给予米索前列醇舍下含化,明显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引起孕产妇死亡第一位的原因是产后出血,特别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犹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 1990年为 6 4 .8/ 10万 ,2 0 0 0年为 2 7.8/ 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同时 ,主要死亡原因 (简称死因 )也发生了变化 ,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 .孕产妇主要死因 :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活产总计 86 9348例、孕产妇死亡 4 14例。直接产科死因占 75 .6 % (313/ 4 14 ) ,间接产科死因占 2 4 .4 % (10 1/4 14 )。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