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的喂养婴儿最安全,最好的方法,是保证婴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增高。为观察剖宫产术对产妇泌乳的影响,作者对剖宫产产妇及自然分娩产妇的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妇共706例,其中剖宫产321例,阴道分娩385例,全部进行母乳喂养指导。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年龄24~40岁,无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无哺乳禁忌证,其新生儿体重≥2500g,出生时Apgar评分≥7分的产妇,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剖宫产组310…  相似文献   

2.
母乳不足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后泌乳量情况、影响因素及引起泌乳不足可能存在的原因,为临床更合理有效地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300对母婴,其中剖宫产104例、自然分娩162例.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产妇产后泌乳量较剖宫产组各时间点泌乳量多(P<0.05);其中阴道分娩72h的泌乳量与24h的泌乳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精神因素、乳房异常影响产妇产后的母乳分泌而致泌乳不足;剖宫产产后早期泌乳量比阴道分娩组减少;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产后母乳喂养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应用护理程序对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观察整体护理对新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简称“新式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观察记录1998年1月-2000年1月开展整体护理和后260例新式剖宫产术后疼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尿管自行滑脱,拔尿管后及泌乳情况,并与上一年同期未实行整体护理的220例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后产妇情况进行对照,结果 开展整体护理新式剖宫产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多数产妇术后不用止痛针,下床活动时间较开展前显著提前,术后回室尿管自然滑脱,不用再次插入,鼓励产妇自然排尿,排尿率100%,拔尿管后能自主排尿者明显增多,产后可泌乳。结论 开展整体护理有利于新式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早期恢复和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同时采取心理疏导、示范指导正确的喂奶体位与婴儿含接姿势、饮食护理及睡眠质量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自第2天起,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第3天起,干预组产妇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产妇积极施行产后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顺产与剖宫产泌乳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6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24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在产后7d、42d随访其母乳喂养情况,并作相关数字分析。结果 剖宫产分娩者泌乳量明显减少(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结论 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个体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给予产妇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凌霞 《中外医疗》2012,31(33):38+40-38,40
目的对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该院接受分娩的产妇200名,其中100名产妇阴道分娩,作为阴道分娩组;余下的100名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作为剖宫产组。分别以来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术后24 h及48 h的泌乳量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均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有效的提高产妇分娩后的泌乳能力,对于婴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及分娩指导,即术前给予促进母乳喂养的口头宣教,术后常规去枕平卧位6小时改为随意卧位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指导早吸吮、勤吸吮、含接姿势及哺乳体位,进行母乳喂养。试验组除上述常规护理及分娩指导外,针对剖宫产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实施产前体位模拟训练及产后喂养指导;采取舒适体位,鼓励产后早期活动;强化心理护理;指导合理饮食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泌乳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80.8%)优于对照组(50.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术后产妇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了相应干预措施,可改善与手术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心理障碍,促进了产妇早期恢复与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为促进剖宫产术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对母婴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经临床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54例。一般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新生儿体重为2 500~4 000 g、出生时Apgar评分均在7~10分的新生儿,开展母乳喂养的宣教。1.2方法按爱婴医院要求,接受母乳喂养宣教,给予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鼓励按需哺乳,实行24 h母婴同室,产妇术后8 h开始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母乳不足者采用小杯喂养婴儿,不可用奶瓶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剖宫产术后母乳的喂养情况 ,指导产妇实施合理的体位 ,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 ,我们自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10 0例剖宫产妇和 10 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生产的足月初产待产妇中 ,行剖宫产者 10 0例 ,年龄 2 4~ 2 9岁 ,均为硬膜外麻醉、腹部横切口 ;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 10 0例 ,年龄 2 4~ 2 8岁。产妇经母乳喂养宣教。观察产后 2~ 5d母乳喂养情况。1.2 方法 剖宫产的产妇手术后常规回病房平卧 6h ,清醒后 30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产妇的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PRL)变化。方法足月产妇240例均分为四组:Ⅰ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Ⅱ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24h后追加一次;Ⅲ组未行术后镇痛;阴道自然分娩60例为Ⅳ组。240例产妇产前、产后均进行护理干预、科学宣传,实行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结果产后5min、24h及48h内开始泌乳及72h泌乳分泌不足发生率与剖宫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由于护理干预,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早期刺激乳房对乳房胀痛及泌乳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乳房胀痛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将51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5例,对照组256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剖宫产术后12~24小时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的指导与督促,观察剖宫产产妇术后3~5天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天泌乳量.结果 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3天的泌乳量较对照组多.结论 剖宫产术后12~24小时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能预防乳房胀痛,促进泌乳,从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后实行乳房按摩对产妇心理及泌乳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2小时开始实行乳房按摩每日2次,比较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干对照组的;两组术后48 h泌乳量情况显示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配合乳房按摩可减少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对泌乳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146-1147
探讨剖宫产术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为观察组,50例足月妊娠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后均实行母婴早期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措施,监测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剖宫产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以下对策:①帮助母亲建立信心;②协助产妇正确哺乳;③乳房护理;④做好母亲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整体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及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本院24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以开展整体护理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产妇术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泌乳量增多,母亲喂奶感受良好,并有很强的哺乳信心。结论:开展整体护理有利于剖官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开展整体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5年5月随机抽取240例剖宫产产妇,平均分为2组。其中120名作为对照组,余120名为开展整体护理的实验组,从术后泌乳量、母亲喂奶及母乳喂养信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母乳喂养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母乳喂养方式,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5月本院40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手术日期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均采取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实行母婴同室,开展早吸吮、早接触、专职护士康复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帮助。观察组用奶旁加奶装置适时、适量添加配方奶,以满足新生儿需要,待泌乳后予全部母乳喂养;对照组实行纯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食物。观察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泌乳后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前后产妇乳头不适、新生儿睡眠质量。结果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泌乳后母乳喂养率经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泌乳前后产妇乳头不适比较:泌乳前疼痛,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性;泌乳后乳头皲裂、奶胀,P≥0.05,差别无显著性:2组新生儿睡眠质量,经检验P≤0.01,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实行奶旁加奶装置母乳喂养,能保证新生儿睡眠质量,减轻产妇不适、利于术后休养,且对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泌乳后母乳喂养开展无影响。爱婴又爱母、利于母婴康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我院从 1998年实行了母婴同室 ,现将母婴情况分析如下。1 产妇对象30 0例产妇其中自然分娩 12 3例 ,剖宫产 177例。平均年龄 2 2~ 32岁之间。选择在 38周~ 43周之前分娩的婴儿出生时Apgar,评分 7~ 10分。2 结果自然分娩在产后 0 5h内 ,开始吮吸 ,剖宫产后产妇出现应答后 0 5h内开始吮吸 ,以后按需哺乳。 2 4h内泌乳率为49 3% ,72h内为 10 0 %。 72h内按需哺乳量多者为 2 73例占91 0 %。观察看 ,按需乳哺子宫底下除幅度明显好 ,尤其剖宫产术后的产妇 ,乳腺炎发病率低 ,30 0例中 ,4例患乳腺炎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分娩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泌乳时间及乳量。方法:2012年1月至3013年1月我科接收1010例分娩产妇,其中,805例属于自然分娩,从中抽选47例作分析对象,称为自然组,205例属于剖宫产分娩,从中抽选50例做分析对象,称为术产组。通过临床分析,对自然产和术产组产后泌乳时间及乳量的比较观察,并对自然产和术产组的出生体重.出生4天后体重变化。结果:自然组基本在产后24小时能泌乳.且乳量多,而术产组大部分都是产后48-72小时才能泌乳,通过两组泌乳时间的分析在术产组的50例中,14例为乳汁分泌不足者,概率:28.00%,自然组的47例中,3例为乳汁分泌不足者,概率:6.38%,显然自然组和术产组的乳汁分泌量无明显不同(P0.05)。无论是自然组,还是术产组,在婴儿出生3-4天后体重都有变化,呈降低趋势,但是术产组比自然组降低更多,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然分娩(阴道分娩)泌乳量相对更多,对婴儿哺乳更有利,可以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董晓倩  丁杰锋  马英英 《浙江医学》2011,33(9):1372-1373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对母婴均有益,产后早泌乳与多泌乳是促进和保障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为了观察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两种方式对产妇血清泌乳素(PRL)、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对96例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产妇PRL进行测定和比较,同时对两组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及出生5d(含5d)新生儿体重变化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