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3.
冯惠莲主任医师认为,胸痹的病机虽为阳微阴弦,但同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均能导致胸痹或胸痹加重。通过脾胃论治、心胃同治,再结合运用《金匮》理法方药治疗胸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泄泻症状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 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泄泻症状评分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H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泄泻症状评分、血清VIP及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泄泻症状评分、血清VIP及5-HT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的有效方法,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VIP及5-HT含量。 相似文献
5.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0)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位在心,证属本虚标实,本为阴阳气血的亏损,标为痰浊、瘀血、阴寒。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为胸痹的主要致病因素,也为脾胃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从脾胃论治胸痹,实为胸痹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经临床验证归纳总结为:健脾益气,补益中气;健脾养胃,滋补营血;芳香化浊,理气和胃;温中健脾,宣通胸阳;益气健脾,滋补心血;健脾益中,温化痰饮;温通心阳,健脾益胃;开脾通阳,健脾化痰八种从脾胃论治的方法。验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2)
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胃紧密相关,心与脾胃位置相邻,生化相因,五行相系,主因是正气亏虚,寒、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治疗方法以健运中气补益宗气、补益脾胃充营养血、芳香醒脾运化湿浊、健脾化痰温阳通痹、温中健脾散寒通痹、调节升降通畅气机,保持脾胃功能健旺,对胸痹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81-283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骨骼肌力量或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的一个突出问题。随增龄发生的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因[1]。其中全身性炎症水平亢进,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肌肉卫星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内泛素蛋白酶系统也参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2]。中医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痿证""虚劳""体惰"范畴。其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主要与肝脾肺肾有关,脾主肌肉四肢,因而与脾关系最为密切。《黄帝内经》中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素问·痿论》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胃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胃病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分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脾胃病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根据其相反相成的特殊关系辨证用药,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覃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9):111-112
[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68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吗叮啉,10mg/次,3次/d,饭前30min口服。治疗组84例胃痛消痞方(党参、白术、茯苓各20g,延胡索、柴胡、薏苡仁各15g、鸡内金、肉桂、砂仁、干姜、焦山楂各8g、甘草炙5g),1剂/d,水煎200mL,早饭前、晚饭后口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脘腹痛、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随访168例患者3个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77例,复发5例;对照组临床总有效66例,复发12例。[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有效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32例,有效3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