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舌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3-01—2018-05期间,在我院接受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舌血管畸形患者54例,病变大小为2 cm×3 cm^7 cm×9 cm,其中高流速血管畸形16例。根据病变大小给予电化学治疗量为5~10 C/cm2,平阳霉素注射量为3~5mL。术后给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结果:随访1~5年,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100%。患者术后常发生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症状一般于5~7 d后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主观感觉及舌体运动正常。结论: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舌血管畸形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平阳霉素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是否对周围神经产生损伤。方法 :3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只。于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的左侧坐骨神经干处分别一次性注射 4mg/ml的平阳霉素 1ml及生理盐水 1ml。比较 2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时(LAT)及诱发电位的最大波幅 (AMP)的改变及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平阳霉素可引起大鼠坐骨神经的SFI、NCV、LAT和AMP发生改变 ,但可恢复为正常 ;平阳霉素对坐骨神经结构的影响是很轻微的。说明 4mg/ml的平阳霉素最终不会对注射局部的坐骨神经的功能及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结论 :4mg/ml平阳霉素可能不会对注射局部的周围神经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抑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硬化剂的选择是决定血管瘤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平阳霉素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并取得满意疗效的理想药物之一[1,2],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详细深入的基础研究。本文通过观察平阳霉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材料和方法1试剂... 相似文献
5.
刘宏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Z1):52-5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87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对血管瘤治疗总有效率92.0%,其中对杨梅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6.1%、94.4%.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肯定,尤其可作为杨梅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对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增殖期血管瘤婴幼儿23例,分别于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时采集瘤内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瘤内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后3d和7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能明显降低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但具有时效性,仅依此来评估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增殖速度及平阳霉素的治疗效果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90年代以来,平阳霉素用于治疗婴幼儿各种类型血管瘤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病例日益增多,方法不断完善[1,2]。我们选择12例注射后不同时期的手术标本,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血管瘤硬化治疗后病理形态学的演变。1 材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而手术切除送检的瘤体标本12例,其中注药后1d者3例,3d者5例,7d者4例。平阳霉素硬化治疗方法为将8mg药物溶于生理盐水2ml,依据患儿年龄、瘤体大小及肿瘤类型确定一次给药量,体积大者可多点注射,一般0715ml,注射后血管瘤局部变白和肿胀。12 组织与检查方法手… 相似文献
9.
取成年家兔12只,暂阻断两侧耳后脉近心端后,分别向其内注平阳霉素及鱼肝油酸钠,对二者引起的血管改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引起民血和内皮细胞、变性,血和收缩、管壁增厚、管腔闭塞;鱼肝油酸钠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血栓机化,作者对两才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 AM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PYM AMS、PYM注射剂和空白AMS作用24、36、48、72h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结果:空白AMS对ECV304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轻度促进生长的作用;PYM AMS和PYM注射剂对ECV304生长有抑制作用。统计分析表明,相同剂量的PYM AMS与PYM注射剂抑制作用基本一致,而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而且PYM AMS和PYM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有良好的相关性,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同时PYM AMS有缓释作用。结论: 本研究的PYM AMS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浓度、时间成正相关,与单用PYM基本一致,并且有缓释作用效果;而空白AMS不具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195例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200个瘤体采用平阳霉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在瘤体内作分点注射;囊肿型淋巴管瘤则抽出部分囊液后,再注射药液。治疗周期及用药量根据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和患者年龄而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5415%(109/200),其中囊肿型淋巴管瘤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51/51),而海绵型和毛细管型及其混合型的有效率分别为46136%(51/110),16166%(3/18),19105%(4/21)。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疗法可作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尤其是囊肿型淋巴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多孔玻璃微粒吸附平阳霉素淋巴化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新型缓释剂载体多孔玻璃微粒(Porous Glass Particles,PGP)携带化疗药物局部注射的缓释及靶向淋巴系统能力。方法:比较大鼠舌粘膜下注射吸附平阳霉素(PYM)的PGP水溶液(PYM-PGP),PYM水溶液(PYM-SOL),以及静脉主射PYM水溶液(PYM-SOL-iv)不同时间段舌注射局部及周围组织,颌下淋巴结,血浆PYM浓度。结果:在舌部和颌下淋巴结组织PYM-PGP组PYM浓度,持续时间明显高于PYM-SOL组,PYM-SOL-iv组,而血浆中PYM-PGP组PYM浓度,持续时间明显低于PYM-SOL组,PYM-SOL-iv组。结论:PGP吸附PYM局部注射做为一种口腔淋巴化疗的新手段,可望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毒副作用,达到对原发灶和淋巴转移双重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作用ECV304细胞不同时间,以MTT法比较平阳霉素作用24、48及72h后的细胞抑制率,应用DNA电泳实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坏死情况、细胞周期及Fas、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随平阳霉素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越明显DNA电泳证实合适浓度平阳霉素作用下细胞发生凋亡,过高浓度细胞则发生坏死;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增高,过高浓度细胞坏死占主导;平阳霉素各浓度作用24h后,G2—M期百分率增高,S期百分率降低,G0—G1期百分率无明显变化;Fas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减,Bcl-2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平阳霉素能明显抑制ECV304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平阳霉素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和坏死作用以抑制ECV304细胞的体外生长和增殖;细胞凋亡发生在G2—M期,是通过上调Fas蛋白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57个瘤体)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其中7个舌背部瘤体配合手术切除。用2mg/mL平阳霉素行肿瘤基底下弥散注射至瘤体发白。每2~4周注射1次,用药总量4~60mg。结果:总有效率87.72%(50/57),其中唇、颊、腭、口底、舌腹病变的有效率100%(49/49)。舌背病变效果最差12.50%,(1/8)。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理想方法,肿瘤基底下张力注射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诱导兔耳中央动脉闭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AMS)诱导兔耳中央动脉闭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采用区组随机法,在每只兔的双耳分别注射1号液(PYM水剂)、2号液(PYM油剂)、3号液(PYM-AMS油剂,为实验组)各0.26ml,PYM浓度为5mg/ml。每天观察注射药物后的动静脉变化,并于注射后2、7、14、21天处死6只动物.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耳中央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PYM水剂组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改变:PYM油剂注入后约14天,血管充盈略下降.21天有血管内膜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实验组,7-14天时,注药血管出现缩窄.但仍可见血流通过.远心端有小血栓。21天时,可见血管闭锁.小动脉有较小血栓,血流中断。光镜下.注射后2、7天,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小血管远心端可见微球栓塞。注射后14天,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缩小:微球有吸收改变。注射后21天,动脉管壁增生明显,个别细胞核呈分裂像,血管腔闭锁;微球吸收明显.其远心端血管腔出现闭锁.小静脉内膜增生。经Masson和van Gieson染色证实.中央动脉增生血管壁为肌性细胞。透射电镜下,内弹性膜的管腔侧可见多层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结论:PYM-AMS通过栓塞和缓释PYM,可明显诱导兔耳中央动脉闭锁,PYM-AMS可用于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速率牵张延长山羊下颌骨后下齿槽动静脉的变化和新骨组织内血管生成情况。方法: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为3组,A组(3只)以110 mm/d牵张,B组(3只)以210 mm/d牵张,C组(2只)为对照。A、B两组均牵张延长下颌10 mm,于牵张结束固定后第2周时处死动物,取牵张区下齿槽动静脉及新骨组织行组织学和定量组织学研究,观察下齿槽血管的管壁厚度和管径大小变化,以及新骨中微血管数量变化。结果:两种速率牵张后均未见下齿槽血管壁有病理性改变,但210 mm/d组的血管管径变小,管壁变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105)。110 mm/d牵张后微血管密度较210 mm/d牵张后微血管密度高,且新生骨小梁更为成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105)。结论:下颌骨牵张后下齿槽血管无明显变化,但快速牵张可能对牵张间隙内血管生成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治疗曾接受激光治疗失败后的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其中6例合并局部溃疡,按1.0~1.5mg/kg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次,2周复诊,按1g/L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7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2.7月,6例局部溃疡均于4周内愈合,平阳霉素平均注射3.4次。疗效:Ⅰ级0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0例。17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能促进婴幼儿血管瘤溃疡的愈合,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近期疗效好,用药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探讨国产抗癌药平阳霉素作用培养肿瘤细胞时与胞内谷胱肽及其酶系统的关联性,改变谷胱甘肽的含量对平阳霉素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能液相层析仪分析法及MTT比色试验法进行检测,结果:平阳霉素可通过谷胱甘肽及其酶系统失活;改变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可以逆转平阳霉素的毒性作用,结论:平阳霉素的毒性作用与谷胱甘肽及其酶系统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