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伟中 《中国医药》2012,7(10):1232-123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改良TIA卒中预测模型(ABCD2)评分将178例评分≥3分的TIA患者完全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59例)、阿司匹林肠溶片组(59例)和联合用药组(60例).低分子肝素钠组:低分子肝素钠6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d,之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晚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300 mg嚼服,以后100 mg/d口服;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钠6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连用7d,之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晚1次口服.对3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低分子肝素钠组速效14例,显效2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3.1%,30 d内复发1例(1.7%);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速效18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4.8%,30 d内无复发患者,联合用药组速效21例,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7%,30 d内无复发患者.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钠组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TIA的疗效较单用低分子肝素钠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更好,二者联用应注意衡量患者的出血风险,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使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对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的影响。方法: 60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对照组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 h、1 d,术后7 d血浆中ICAM-1水平变化。结果: 用药2 h后,对照组ICAM-1水平与用药前及同时点的观察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1 d和术后7 d两组ICAM-1水平与用药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分别发生3例和1例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比伐卢定相比,肝素在PCI术中对ICAM 1的表达有短暂的抑制作用,对行PCI术且合并有肾病或脑卒中的患者可能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3.
王军  姚远  李天发 《河北医药》2010,32(22):3171-317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术中普通肝素(UFH)的用量.方法 共入选1 011例择期完成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LWMH组720例,UFH组291例.LWMH组采用依诺肝素(enoxaparin),PCI术前给予4次皮下注射, 动脉穿刺成功后经鞘管给予UFH 2 000 U,PCI前按照最后一次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距PCI时间追加不同剂量普通肝素.UFH组动脉穿刺成功后经鞘管给予UFH 100 U/kg.结果 LMWH组中1例于PCI术中发生急性血栓形成.UFH组中1例于PCI术后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AMI和再次血管重建)在LMWH组为0.42%,UFH组中为0.69%.经股动脉途径中LMWH组穿刺部位血肿22例(6.79%),UFH组中19例(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提示对于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至少给予4次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每次40 mg),CAG前即刻给予UFH 2 000 U,PCI术中减少UFH用量是安全有效的,经股动脉途径者术后可缩短留置鞘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60岁)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62)。对照组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试验组术后12 h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变化情况。采用数字疼痛量表法记录术后1、3、5、7 d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 d、7 d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随访30 d内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炎性因子均降低(P<0.05),2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减小(P<0.01)。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 vs. 13.7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 vs. 3.45%,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及患肢肿胀,减少DVT发生。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量;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苦碟子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4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共224例行PCI术的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103例,其中男78例,平均年龄65.6±10岁。低分子肝素组121例,其中男92例,平均年龄(64±10)岁。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手术成功率为98.4%和98%。7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各2例,急性血栓形成均0例,周围血管并发症8例与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袁冰 《北方药学》2014,(12):81-81
目的:对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给予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剂量分别为25IU/(kg·d)、50IU/(kg·d)及75IU/(kg· d);比较三组患者分娩结果,治疗前后24h尿蛋白量和抗凝血酶-III水平等。结果:三组患者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及终止妊娠孕周等分娩结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量指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抗凝血酶-III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IU/(kg·d)低分子肝素辅助常规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安全有效,在降低尿蛋白量水平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加压泵对ICU病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ICU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作为预防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进行机械性预防。7 d后,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观察组的D-二聚体由(381.22±103.42)μg/L明显减少至(254.25±105.69)μg/L,而对照组由(382.45±106.14)μg/L减少至(333.23±104.23)μg/L,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和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组,可以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S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 108例S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高压氧、脱水、营养脑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b.i.d.×10 d,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注射,q8 h×7 d。结果 24 h内清醒率治疗组77.8%比对照组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和3个月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6%和96.3%高于对照组的79.6%和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和14 d时血栓栓塞总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3.70%和0,显著低于照组的25.93%和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对照组7.41%(4/54)高于治疗组的1.85%(1/5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迟发性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合并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压氧、脱水、营养脑神经治疗的基础上,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SACMP,患者意识恢复快、有效率高、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减少,迟发型脑病和死亡患者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经过DSA、MRV检查确诊静脉窦血栓并经过肝素钠、低分子肝素治疗30例,肝素钠组15例,低分子肝素组15例,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月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抗凝7d实验组、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15/15,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11/15,有效率73.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月随访实验组12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3例形成良好侧枝代偿,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对照组10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5例形成侧枝代偿,13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CSVT安全性接近,肝素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强的松0.6-0.8mg/(kg·d),静脉注射环磷酰胺(CTX)0.75g/m^2,或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mg/(kg·d),并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IU/(kg·d),疗程24周。观察尿红细胞及尿蛋白、皮疹复发、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长期随访观察疾病转归。结果:治疗组2、6、8周时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皮肤紫癜及血尿蛋白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长期随访两组肾脏临床表现与预后关系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可明显减少血尿和蛋白尿.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肾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过敏性紫癜(HSP)患儿62例,病程在30d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100IU/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7d。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HSPN发生率6.3%(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P<0.05)。治疗组HSPN肾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且出现时间较晚(P<0.05)。治疗组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敏、注射部位皮肤坏死、血小板减少、动脉或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对HSPN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72-273
目的调查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再平均分为三组,小组1给与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1ing/(kg·d),8周后改20mg/d,小组2给与环磷酰胺口服,2mg/(kg·d),1次/d,6周后停用,小组3给与低分子肝素钠,2000u皮下注射,每6小时一次;实验组30例患者将实施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单纯疗法(70.7%),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56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29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27髋)。利伐沙班组术后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皮下注射,持续2周;治疗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APTT、PT、PLT的各项指标并记录手术后的引流量。结果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3.7%),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APTT、PT、P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辛伐他汀10mg,每天1次;美托洛尔12.5mg,每天2次;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每天1次,服用14d.治疗组另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疗程7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苷油用量、有效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控制时间为(3.0±0.5)d少于对照组的(6.8±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辅治UAP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5万U静脉滴注,连续3d后改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5d;对照组采用血栓通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溶栓治疗24h后纤维蛋白原(FG)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阻止血栓的蔓延,控制梗死的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可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入院的脓毒症患者40例,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7d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脓毒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APACHEⅡ评分、28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变化情况及与APACHEⅡ评分及28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随积极治疗后逐步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住ICU时间、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28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但无统计学差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Jiangxi Province 33000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因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治疗以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血塞通4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12h/次,连用14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4例注射部位局部青紫,生化检查各项凝血指标无明显异常;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华  韩福生  贾平  文勃 《中国医药》2012,7(8):916-918
目的 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169例,所有患者均于住院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4).48 h普通肝素抗凝后,观察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诺肝素钠100 AxaIU/kg,每12小时1次.2组患者均连用7d.从PCI术后即刻开始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记录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无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观察组5例(5.9%)发生反复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对照组4例(4.8%)发生反复UAP,2组反复U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凝疗效相似.抗凝治疗前后,2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大出血及皮疹发生,对照组总的小出血发生率[7.1%(6/84)]略高于观察组[3.5%(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65岁以上STEMI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有效、安全,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的小出血事件较少,在减少出血风险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63例急诊行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受试组PCI术前给予双倍负荷替罗非班,对照组PCI术前给予单倍负荷替罗非班,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术后30 d射血分数(EF),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受试组与对照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组在进行PCI手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和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手术后30 d,受试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并且在PCI手术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行介入治疗时,使用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不仅可以改善术后TIMI血流,降低心血管事件,而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创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血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VTE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PE,观察组中有2例出现DVT,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DVT,两组DVT发病率分别为2.2%和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2周的PLT、APTr、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恶心、转氨酶升高,对照组有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除或显著改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贫血、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创伤患者术后VTE的疗效好于低分子肝素,且对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