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科研重点。但目前有关研究存在症状缺乏规范、辨证标准不一致的状况,而肝郁脾虚证又为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故文章对近十年来的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为肝郁脾虚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肠癌中医常见证候分型及病机特点,为开展大肠癌证候学和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基础和思路.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有关大肠癌中医证候现代文献,建立大肠癌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对大肠癌常见证型分布和辨证依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50篇,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有35篇文献纳入研究范围,共计病例数2360例.通过规范化整理,将大肠癌中医证候整理为14个证型;出现频率较高的6个证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毒阻滞证、寒湿困脾证.结论 上述6个证型为大肠癌的常见让候;脾肾亏虚,外感或内生湿热瘀毒,蕴结大肠,日久成积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3.
分析证素辨证学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有利影响,并提出抓住中医药标准化的契机发展证素辨证学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及证素辨证学的发展发挥些微作用。证候的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证素辨证体系是基于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建立的标准、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医的诊断技术和标准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大肠癌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时提倡辨证论治,注重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中医药治疗可贯穿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的始终。为了更好地寻找大肠癌证候演变规律,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大肠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文献,以临床上常见的4个治疗阶段为方向,针对不同医家对大肠癌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总结大肠癌证候演变规律和分布特点,对大肠癌的中医诊治规范化研究作出初步探索,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方法采用"降维升阶"的研究方法:先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最简单的证候要素,再将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结果入选的126篇帕金森病中医证型文献,共涵盖临床病例数3495例,通过频数、频率统计及卡方检验,从中得出帕金森病常见的6个证候要素:阴虚、内风、血瘀、气虚、痰和血虚。6个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共得到34种应证组合形式。结论运用"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规范中医证候的目的。该研究完善了帕金森病中医辨证体系,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向规范化、标准化的转变,使其更为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因其“祛邪”作用的直接性、快速性以及“根治”性,已成为针对乳腺癌实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中医药参与乳腺癌的治疗,已从古代重视乳岩的辨证,发展为现代重视乳腺癌术后的辨证,中医药在提高手术耐受性,改善手术、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现代化的趋势,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医“证”及证候规范化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界研究的热点。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及证候标准化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探索。广东省中医院林毅教授等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提出将乳腺癌分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的分期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7.
郭铭隆  陈家旭 《中医杂志》2008,49(11):965-967
规范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证候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包括症状名称及内涵界定的规范、症状量化的规范、证候名称的规范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等全方位进行反思,促进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回顾,论述了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在各种证候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结论:只有联合应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多角度探寻证候内部特征,将临床流行病学设计思想贯穿于证候规范化研究之中,结合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才能更好实现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完善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医学个体化诊疗特色.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依据准确辨证确立的治法与方药才能发挥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作用.正是基于辨证在中医诊疗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始终是中医学现代化和标准化研究的热点.相继开展的研究从证候概念及其内涵探讨、证候分类和命名以及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系统回顾研究过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对准确把握证候规范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机器检索与人工手检,检索2003—2013年CNKI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文献。结果: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病理分型及分期、血清标志物、基因与蛋白表达、病变部位、转移情况和恶病质情况等几个方面探讨。结论:由于其中医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相应研究方法也尚未成熟,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微观辨证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完善研究技术,使大肠癌的微观辨证研究更加客观,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