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突发性、暂时性脑功能失常性疾病,多数发病于儿童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自主神经运动障碍等.癫痫因发病时症状独特,加之学校和社会人员对其了解存在误区,导致癫痫患儿会被嘲笑、疏远、孤立,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1].故临床在对癫痫少年儿...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是小儿癫痫的特殊发作类型[1],国外学者在对癫痫发病机制研究中证实该病与免疫异常有关,并报道部分癫痫患儿除存在IgA缺乏外,还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2].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对例植物神经性癫病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α-受体(SIL-2R)因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Ig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淋巴转化指数(SI).l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患儿均来自1996~1997年本院儿科、神经内科病房患儿,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3ed岁5例,7—10岁10例,l…  相似文献   

3.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部分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又称小儿良性Rolandic癫痫(rolandic epilepsy,RE),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类型,约占儿童癫痫的15%~20%。发病年龄多在2~14岁,6~10岁为发病高峰,其发作形式多为部分性发作,夜间发作为主,表现为面部抽动、流涎及痰鸣音等。脑电图特点为背景活动正常,在中央和/或颞区反复出现的棘波或尖波,其后所伴随一较大的慢波,可孤立或成簇出现,睡眠期明显增多,波幅增高。BECTS是一类年龄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虽然其致病基因还不明确,但仍有几种致病基因被热议,如ELP4、RBFOX、GABRG2等基因突变。BECTS患儿大多有自行缓解倾向或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好,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有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癫痫发病人群中儿童是成年人发病的15倍,并且部分儿童患经治疗后仍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逐渐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对患儿未来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对于难治性癫痫治疗持续进行创新,但仍有部分患儿现行药物疗效不佳,本文就当前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本研究检测了4种不同发作类型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特发性部分性癫痫综合征,占儿童癫痫的15%~24%,其发病年龄为3~13岁,75%的患儿于5~10岁发病[1]。BECT远期预后通常良好,少数患儿起病早期符合BECT的临床特点,但病程中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发作形式和演变过程,如出现负性肌阵挛(ENM),不典型失神(AA),言语、口咽部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倒退。另外,睡眠中脑电  相似文献   

7.
抗癫痫药和物治疗儿童癫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儿童癫痫患者治疗存在的问题,研究抗癫痫治疗的发展趋势,为癫痫儿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例癫痫患儿及其家庭就癫痫治疗现状、疗效、副作用、对抗癫痫药的希望及顾虑进行问卷式流行病学调查,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对抗癫痫药进行药物流行病学评价。结果:200例癫痫患儿,年龄4月-14岁,曾就诊于1-2家医院占23%,3-4家医院占40%,≥5家医院者占37%。曾用过中医中药或祖传秘方者占36%。15%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认为抗癫痫药有效、安全性高于其经济性者占99%,其中认为有效性重于安全性者占45%,安全性等于或重于有效性者占54%,首先考虑经济问题者为1%。结论:儿童癫痫治疗的迫切性强,家长对抗癫痫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要求较高,对经济性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解腹外疝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腹股沟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疝气,好发于儿童,腹股沟疝修补术则是小儿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本文主要研究腹外疝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检索近15年来有关腹外疝患儿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及其父母的临床分析观察研究文献,阅读并研究近40篇研究文献,总结现代临床护理对腹外疝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而成。腹外疝患儿父母的临床护理指导应根据小儿患病的病因及症状表现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及途径。对于小儿腹外疝患儿父母采用相应系统的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其焦虑状况,帮助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同时也提高了患儿父母对患儿的照顾水平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的疗效及血药浓度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90例癫痫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并进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3岁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50μg/mL的占比与其他两组年龄段患儿相比明显升高(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00μg/mL)占比中,3~5岁、6~12岁年龄段患儿明显高于<3岁年龄段患儿(P<0.05)。其中血药浓度>100μg/mL的中毒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药浓度<50μg/mL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后,其血药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对于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儿而言,其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故临床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并及时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丙戊酸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倩  董艳丽 《淮海医药》2023,(6):592-595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URTI)引发的高热惊厥(FC)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URTI引发的FC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态。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职业、患儿性别、患儿年龄、患儿住院次数、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FC患儿父母间心理健康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疾病了解程度、积极应对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家庭功能及健康教育情况的FC患儿父母间心理健康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疾病了解程度、积极应对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家庭功能及健康教育情况均为URTI引发的FC患儿父母心理健康SCL-90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URTI引发的FC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态有待改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疾病了解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临床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附属医院收治的341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用药方案选择及发作控制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1例癫痫患儿中,男女比例1.04∶1,年龄9个月~19岁,其中1~3岁患儿占比最大,为32.55%。经抗癫痫药物治疗,341例患儿Ⅲ级以上总体发作控制率为84.45%。单药治疗、双药治疗和三种及以上联合治疗Ⅱ级以上控制率分别为94.45%、69.63%和45.56%。单药治疗中使用率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多药治疗中使用率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单药治疗以左乙拉西坦为主,联合治疗主要以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或托吡酯为主。结论:儿童癫痫发病以婴幼儿期最多,药物治疗总体控制率较高,新型抗癫痫药和传统抗癫痫药在治疗选择中使用率相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在各发作类型及各种治疗方案中使用率最高。治疗药物选择主要为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主要为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  相似文献   

12.
杨雪梅 《黑龙江医药》2011,24(4):656-657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儿给予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除2例颅内感染死亡,5例因惊厥时间过长引起后遗症而出现智力低下外,其余病例病情好转,康复出院.结论:明确病因、合理临床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癫痫患儿的发病及后遗症,提高其生...  相似文献   

13.
潘炜  胡晓  袁平  王建怡 《贵州医药》2014,(6):565-568
癫痫是脑内神经元细胞群过度放电而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具有反复性、发作性、自发缓解性的特点。据统计癫痫影响约1%的世界人口[1]。癫痫的患病率国外报道为0.5%~0.7%,在我国为0.33%~0.58%[2]。经过两种(或多种)可以耐受、针对癫痫综合征和癫痫发作类型选择正确和应用适当剂量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单独或联合治疗)仍不能控制的癫痫发作者即为难治性癫痫[3]。在我国约600万癫痫患者中有25%为难治性癫痫,每年的新发病例为79/10万~182/10万[2],多于10岁以内起病,10岁时趋于稳定,青春期开始发病率逐渐下降,成人基本少见。根据过度放电的神经元群部位、传导范围及脑功能障碍性质的差异,癫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治疗特别是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因此,癫痫的发病机制备受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裴树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57-1358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64例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1个月至1岁8例(12.5%);2 ~3岁43例(67.19%);4~6岁8例(12.5%);7 ~12岁5例(7.81%).经过治疗51例患儿痊愈,治愈率为79.69%;10例患儿好转,好转率为15.62%;无效3例,无效率为4.69%.总有效率为95.32%.结论 小儿惊厥以1~3岁为发病高峰,且多为热性惊厥,其次为癫痫,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紊乱等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评价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4例癫痫患儿接受左乙拉西坦药物治疗后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分析患儿癫痫发病的次数与频率,并对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做相应记录。结果接受治疗的64例癫痫患儿中得到控制38例,显效14例,治疗有效5例,治疗无效甚至有恶化7例,总有效率89%。后期跟踪调查时发现患儿有轻微头晕、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出现,随药物停服后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癫痫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癫痫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对他们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了1999年5月~2003年5月开展健康教育后37例癫痫患儿的治疗情况,并与1997年1月~1999年5月未开展健康教育的57例癫痫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的癫痫患儿能有效避免诱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其得到正规的用药治疗,明显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本病的认识,同时改善了他们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98-08~1999-01,共收治3例“不明原因”类似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后经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鉴定为毒鼠强中毒,现报告如下。3例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3、8和11岁。无明确发病诱因,突发性全身强直抽搐伴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无发热...  相似文献   

18.
对癫痫患儿父母施实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给癫痫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癫痫患儿遵医行为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癫痫住院患儿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根据其所提问题,做简单、必要的解释。用问卷调查对患儿家长入院后、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进行癫痫知识问卷调查并评分,观察两组患儿遵医依从性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癫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遵医依从性、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癫痫患儿的父母实施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癫痫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亦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2):441-444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小儿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3岁以下小儿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78例,采用平行、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分成奥卡西平组(40例)和丙戊酸钠组(38例),分别采用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的好转率和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奥卡西平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二药抗癫痫发作的总体疗效相近,均可作为备选药品治疗;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部分性癫痫发作均有较好的控制性和安全性,这有助于长期用药,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拉考沙胺(LCM)治疗4岁以下癫痫患儿的疗效、安全性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190例使用LCM治疗的癫痫患儿,收集个人资料、记录LCM血药浓度、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疗效、安全性和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LCM治疗有效率为77.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8%。LCM血药浓度预判疗效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95%CI)=0.532(0.440~0.623)]高于给药剂量[AUC(95%CI)=0.525(0.422~0.628)]。癫痫患儿LCM稳态血药浓度参考区间为1.50~14.65μg·mL-1。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患儿[(7.93±3.90)μg·mL-1 vs(6.44±3.10)μg·mL-1,P<0.05]。结论 LCM治疗4岁以下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可用于临床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