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免疫疗法在过去的十年被临床肿瘤学界视为一种越来越有效的治疗模式。近年来对肿瘤疫苗中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力图为读者清理出肿瘤疫苗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有效特异地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活性.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为肿瘤防治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s)是一类独特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活化T细胞并诱导抗原特异性毒性T淋巴细胞的能力。研究表明,DCs构成了一套启动并调节免疫应答的复杂系统,能够诱导免疫应答,调控免疫耐受。近年来,针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迅速增加,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技术,也被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本研究拟对目前关于DCs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癌症的免疫耐受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讨论与展望DCs疫苗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刘婷 《重庆医药》2009,38(16):2090-209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主要功能为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DC在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及递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以激活幼稚T细胞,打破外周免疫耐受,进而诱导肿瘤免疫应答。对于复发或者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综述DC疫苗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大肠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桦酯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并对DC疫苗的形态、数量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肿瘤细胞抗原得率:(11.87±0.66)×106/g组织;平均凋亡率:(93.13±2.3)%;(2)imDC平均得率为(9.73±0.84)×106/(121.64)×106个PBMC,活率>95%;imDC表型分析: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7.48+2.59)%、(87.92±0.97)%、(2.20±0.67)%、(4.86±1.21)%、(5.00±0.97)%;(3)DC平均得率为(6.74±0.97)×106/(9.73±0.84)×106个imDC,活率>95%,DC表型: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93.55±1.24)%、(89.77±1.35)%、(87.80±1.63)%、(70.64±6.42)%、(95.44±2.16)%.结论 自体大肠癌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稳定、安全、可靠,可制备出成熟DC.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以外科手术,辅助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固有的内在性防御机制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化、促进恶性细胞分化来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血清IL-2、IFN-γ、IL-4、IL-10的变化。方法乙肝疫苗冲击的树突状细胞(106),1次/月,共12次,用于3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4、IL-10及IFN-γ水平测定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比较治疗后应答组、未应答组患者血清中这些因子量的改变。结果应答组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后IL-2、IFN-γ明显升高,而IL-4、IL-10降低不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能够改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Th2平衡和细胞免疫功能。树突状细胞疫苗有可能对人类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制备高效的肿瘤疫苗已成为免疫治疗的热点。最有效的疫苗必须既能激活CD4^+T细胞又能激活CD8^+T细胞,所以联合采用MHC-Ⅰ类和MHC-Ⅱ类肿瘤抗原制备肿瘤疫苗更有意义。本文主要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免疫学基础、肿瘤疫苗以及基于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至T淋巴细胞的能力,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肿瘤抗原肽、肿瘤细胞蛋白提取物或肿瘤相关基因等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以及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融合疫苗等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在动物试验与临床试验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癌症疫苗     
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疗法的进展,用权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而产生的疫苗治疗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此法可能用于治疗其他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EMT6乳腺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无菌取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细胞因子诱导为DC,用EMT6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检测经DC免疫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建立EMT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肿瘤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观察致敏DC免疫对小鼠乳腺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致敏DC诱导生成的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可产生杀伤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致敏DC注射免疫后,小鼠移植瘤得到抑制,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EMT6乳腺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体外和小鼠体内均显示了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简称抗HBV-D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HBeAg阳性CHB和5例HBeAg阴性CHB患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 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扩增出DC,第5天给予30μg的HBsAg致敏DC.第7天收获DC静脉回输,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好转15例,治愈1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6.25%.治疗前后HBsAg为(195.85+109.18)ng/ml和(69.98±78.65)ng/ml(t=5.14,P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大多肿瘤均可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捕获TAA,经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这一过程是诱导细胞免疫的关键所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体内DC广泛分布,但数量很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1%以下,是唯一能够呈递蛋白质抗原,并致敏初始记忆型T细胞的APC.肿瘤患者大多表现为局部DC功能低下,数目减少,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是肿瘤细胞逃脱免疫防御的众多原因之一.机体识别并捕获单一的肿瘤抗原无法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只有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将DC与肿瘤细胞抗原融合后,才能有效抑制免疫耐受,诱导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因此DC的深入研究对肿瘤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细胞A549融合疫苗,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DC和A-549细胞,以50%聚乙二醇和10%二甲基亚砜为融合剂,构建融合细胞,观察融合效果。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免疫因子的变化。结果DC细胞存活率为(90.62&#177;5.22)%,DC-A549融合细胞融合率为(25.36&#177;3.23)%。DC-A549融合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的 T淋巴细胞其CD8+ T淋巴细胞含量高于单独培养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含量低于单独培养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细胞A549融合疫苗能刺激免疫细胞活化,有可能在临床上获得抗肺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以外科手术,辅助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固有的内在性防御机制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化、促进恶性细胞分化来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汪治宇 《药品评价》2012,9(21):17-22
基于最近的动物实验所获得的线索,本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新的临床实验以评估针对黑素瘤和胰腺癌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改进潜力。第一种新策略运用了一种强大的趋化因子(即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CCL-21),既可在接种肿瘤负载的DC疫苗的位点产生功能性淋巴结样结构,又可极大地提高疫苗在动物肿瘤模型中的有效性。应用这种策略,本研究小组正在着手在黑素瘤患者中开展一项临床试验,旨在创造出有功能的、异位的、淋巴结状结构,以增强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第二种策略在胰腺癌患者中进行,包含一种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了辐射(用以诱导肿瘤凋亡/坏死)后局部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载体及肿瘤内给予单核细胞源性的DCs(用以从正在死亡的肿瘤细胞中提取并呈递抗原,进而引发强有力的、系统性的抗肿瘤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癌症疫苗研究进展,包括全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分离抗原疫苗。由于分离抗原分子不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免疫系统,所以一度被认为没有前任的全细胞疫苗重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康宁  李冬田 《天津医药》2000,28(9):574-576
肿瘤具有抗原性,这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肿瘤却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致使用自体肿瘤细胞制备的瘤苗进行免疫治疗在很多情况下效果不理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肿瘤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表达下调。(2)肿瘤细胞缺乏活化淋巴细胞所需的粘附分子(ICAMs,IFA_3)和协同刺激分子(B7)。(3)荷瘤宿主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提呈抗原能力存在缺陷。因此肿瘤抗原不能被有效地提呈给T淋巴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肿瘤免疫。如何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