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清淡豆豉本草传承情况,阐述淡豆豉药名与性味的演变,为淡豆豉的合理使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持。采用本草考证的研究方法,探究历代本草著作中淡豆豉的发展演变,从而分析本草始载,发现药名与药性变化规律。经考证确认,淡豆豉始载于《名医别录》。早期医家临床应用以食品豆豉为主,对咸、淡豆豉均有药用记载。明代医家开始关注咸、淡豆豉的性味差异,"淡者入药"是主流观点。清代以后药名趋于统一,本草方书一般只收载"淡"豆豉的制法。自元代至近代,医家对淡豆豉药性持续存在"温热"与"寒凉"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献中,有将"本草"视为中药而将其英译为materia medica,有将"本草"视为药物学著作而英译为book of materia medica或meidicinal works,有的直接将"本草"音译为ben cao。"本草"一词出现多种译法,究其原因是现代文献对"本草"的释义没有达成共识。故通过对古今文献考证可知,"本草"指我国的传统药学或中药,当以ben cao作为其规范英译名。但如果在特定的语境中,即"本草"的含义被限定在"中药"上,materia medica则更能表达出本草之含义。此时可以方便读者理解为根本目的,将"本草"英译为materia medica。  相似文献   

3.
赵海亮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306-4308
该文论述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齐民要术》在本草考证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该书保存了大量涉及本草考证内容的古典文献,记载了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料,还通过亲自观察实践,提出了一些独到的鉴别植物品种的经验,澄清了一些植物名实的混淆。作者贾思勰的治学方法也给后人深刻启迪。该书值得研究人员在本草考证工作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咪咪 《中药材》2003,26(Z1):60-62
中国古老中医学的发展,首先就源于药物,在一般人们还不能懂得中医阴阳五行的基本的辨病辨证的时候,首先听说的便是"神农尝百草"的神话.由认识草药而认识了中医.从二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始,本草学逐渐演变成了一独立的学科,有了自己系统的分类,及从种植、采收、炮制、鉴别、配伍等完整的内容.自有文字记载的医书问世后,专门的本草学著作也有数百部之多了.丰富的本草学内容还不能完全从这些本草著作中反映出来,在地方志、佛道经、农林、民俗等多科著作中,都还包含相当的本草内容,尤其是各类非本草类医书中的本草内容,一构成了一独特的风景线,使之不断补充和完善着本草学的内容,紧跟并促进着本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华子本草》中的栝楼子不是栝楼的种子,而是栝楼的果实,即2015版中国药典中的瓜蒌。其原文中"并炒用"的"炒"字,可能是由传抄或刻板错误造成的"妙"字的误用,同时《本草纲目》对《日华子本草》栝楼子项下原文的改动,也是后世将《日华子本草》记载的栝楼子误作今天药用"瓜蒌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孙娟娟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630-1632
在对历代本草文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国时期《吴普本草》人参条中"叶小兑,核黑,茎有毛"的记载往往被后世本草所忽略,进一步引发对《吴普本草》中人参品种的思考。本研究运用文献学和生药学的方法,考证出现存的《吴普本草》乃残本,其残存的关于人参的记载,可能是指五加科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Nakai;其产地三国时期首推邯郸,即太行山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  相似文献   

7.
话说本草     
“本草”是我国古代对药物的总称,涉及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天然物质。由於其中以植物类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被统称为”本草”。涉及本草的分类’性状、等相关论述和着作.被称为本草学。本草学是药物辨识和使用的知识,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传至近代的有300多部,记录着中国人民发明和发展祖国医药学的卓越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才逐渐改称为“中药学”.本草遂改称为生药或中药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马鞭草本草与现代记载的差异,梳理马鞭草的本草源流,优选优质药材。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古代本草,对马鞭草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对各古本草中对于马鞭草记载的不同点进行对比,表明马鞭草在名称来源、植物形态、功效、毒性及药用部位在古本草上的记载与现代记载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对马鞭草的正本清源以及正确使用的确定,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马鞭草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已故著名本草学家黄胜白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重明合著的本草研究专著《本草学》已由南京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本草发展简史,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我国本草学发展的历史,对我国重要的本草著作的内容以及在我国药学史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作了探讨。第二部分对  相似文献   

10.
吴昌国 《陕西中医》2012,33(3):363-364,373
<正>《本草蒙筌》十二卷,明·陈嘉谟撰。陈嘉谟,字廷采,自号月朋子,祁门(今属安徽)人,生于明成化22年(1486),约卒于明隆庆4年(1570)。少时从举子业,却因体弱多病,转而阅读医药之书,精研轩岐之术,而成一代医药名家。尤其重视本草,视之为"方药之根柢,医学之指南"。认为俗医误治杀人,多因未能深知本草。因此在授徒之中,便将熟知本草作为其首要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