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旨在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72例)及非脾气虚证(51例)共123例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新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包括4项主症和7项次症。主症:①食后脘胀;②舌胖大有齿痕;③舌质淡;④脉细或细弱。次症:苔薄白、胃脘疼痛、肢体倦怠、口淡、面色萎黄、大便溏、脉细弦。诊断标准:主症①为必不可少之症;具备4项主症可诊断;具备前3项主症中的2项主症加任何次症3项可诊断;具备3项主症加任何2项次症可诊断。结论:新建立的标准更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的诊断,更贴近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肝阳上亢证是肝脏功能失调的常见证型之一。笔者就肝阳上亢证与神经-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曾作了初步研究,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确立辨证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1]的辨证标准,通过临床观察及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出本研究之肝阳上亢辨证标准。主症为头晕,头痛,低热烦燥或情绪易激动、耳鸣、失眠、肢麻;次症为口干苦,腰膝酸软,舌质红或维、苔黄或剥,脉弦或细。具备以上4项主症合2项次症,或2项主症合3项次症,即可辨为肝阳上亢证。观察病种标准:高血压病按WHO(1978年)建议使用标准[2];更年期综合症按《实用妇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4.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5.
海珠益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3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海珠益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3例,并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37例进行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HBeAg或HBcAg或HBV-DNA中任何一项为阳性)、肝功能异常、病程6个月以上者.中医辨证均属湿热中阻为主,兼有痰阻或血瘀证.诊断标准主证:(1)胁胀脘闷,(2)口粘口苦,(3)肢体困重乏力,(4)身、目、尿发黄,(5)苔黄腻,舌体胖,舌边有齿印;兼证:(1)胁痛有定处,身、目发黄,(2)面色晦暗,(3)舌质暗,或有瘀斑,(4)舌体胖,舌边有齿印;(5)苔腻;(6)脉滑.凡具备主症3项,或主症2项、兼症2项,或主症1项、兼症3项即属本证.  相似文献   

6.
1997年3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海珠益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3例,并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37例进行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HBeAg或HBcAg或HBV-DNA中任何一项为阳性)、肝功能异常、病程6个月以上者.中医辨证均属湿热中阻为主,兼有痰阻或血瘀证.诊断标准主证:(1)胁胀脘闷,(2)口粘口苦,(3)肢体困重乏力,(4)身、目、尿发黄,(5)苔黄腻,舌体胖,舌边有齿印;兼证:(1)胁痛有定处,身、目发黄,(2)面色晦暗,(3)舌质暗,或有瘀斑,(4)舌体胖,舌边有齿印;(5)苔腻;(6)脉滑.凡具备主症3项,或主症2项、兼症2项,或主症1项、兼症3项即属本证.  相似文献   

7.
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2006年8月-2007年5月采用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①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和女性等。②无饮酒史或饮酒后折酒精量每周〈40g。③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④血清转氨酶升高,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主,可伴γ-一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⑤有影像学诊断依据,B超诊断为“脂肪肝”。中医辨证标准:主症:①肝区胀痛;②心情抑郁不舒;③舌不红。次症:①脘腹痞闷胀痛;②乏力;③纳差;④便溏。辨证在排除湿热内蕴证的基础上,具备主症①、③及次症中任一项,或具备主症②、③及次症中任一项,即属本证。  相似文献   

8.
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首先根据文献确定观察的证候和症状,然后设计统一表格进行。结果:9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分别为肝胃不和证490例(51.0%)、肝郁脾虚证180例(18.8%)、脾胃虚弱证112例(11.7%)、脾胃湿热证98例(10.2%)、胃阴不足证80例(8.3%);不同的分类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与传统相比,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分布发生了变迁,以肝郁相关证候最为常见;分类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有不同模式特点,症状谱则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了118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其中脾气虚证型65例,非脾气虚证型53例,随机分为运算组及考核组,对其52项脾气虚证诊断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一较合适的回归方程,就该方程入选的主要脾气虚证诊断因素,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共性诊断因素(如腹胀、食欲不振),另一类为特性诊断因素(如泄物性状、腹痛性质),第三类为理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T×B2/PGF1a比值下降),具体中医泄泻病脾气虚证型的诊断标准可由这三类因素构成,本文根据回归方程,初步草拟了中医泄泻病脾气虚证型的量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友堂  庚晓慧 《河南中医》2011,31(9):957-958
通过对麻杏甘石汤医案中的症状、舌脉进行归类统计,总结了麻杏甘石汤证证候舌脉的指征:①主症:咳嗽,身热,喘,汗出.②兼症:口干渴,大便干,小便黄.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数.临床有三项主症加舌脉征象,或有二项主症、二项兼症加舌脉征象即可诊断为麻杏甘石汤证,首选麻杏甘石汤治疗.  相似文献   

12.
白世敬  李峰  马捷  宋月晗  刘燕  韩晨霞 《河北中医》2014,(4):592-593,597
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脾虚证是中医概念,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脾虚证可分为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和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很相似,二者皆可出现便溏、腹泻等症状。“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规定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为:至少75%的排便为不伴腹痛的松软(糊状)或水样便,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1]。脾虚证诊断标准为:①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异常(溏、烂、先便后溏、时溏时硬);②次症: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黄,水肿,排便无力,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2]。脾虚证病程较长,与功能性腹泻在病程上也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中,功能性腹泻往往伴随脾虚证。因而,从病证结合角度研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有重要意义,而从病证结合角度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采用苍附导痰汤联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肾虚痰湿型PCOS患者96例,主症为月经稀少,经量少,甚至闭经,或是经血淋漓不净;次症为畏寒发冷,腰酸乏力,大便稀溏,性欲减退,肥胖;舌脉为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具备上述主症及1~2项次症,并参照舌脉即可诊断。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年龄25~45岁,平均32.68±  相似文献   

14.
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2013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自诉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余,既往于当地某医院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良附丸等疗效欠佳。刻诊:患者双手按腹,自诉胃脘部隐痛不适,受凉后加重,喜温喜按,便溏,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相关辅助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属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以补肾固娠汤治疗先兆流产,取效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肾虚证拟定:主症: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略滑、尺脉弱;次症:头晕耳鸣,面色黯淡;小便清长、频数,夜尿频数,或淋漓不尽,便溏。以上主症必备,次症符合1项或者2项即可辨证为肾虚证。1.2一般资料:60例均为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  相似文献   

16.
四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型10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10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5例中 ,男 67例 ,女 38例 ,年龄18~ 4 5岁 65例 ,4 5~ 65岁 4 0例 ,平均年龄 ( 4 0± 6.54)岁 ;病程 1~ 10年 66例 ,10~ 2 7年 39例 ;平均病程( 8.2 8± 3.75)年 ;胃镜检查粘膜炎症轻度 2 6例( 2 2 .2 % ) ,中度 7例 ( 19.5% )、重度 3例 ( 8.3% )。1.2 诊断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辨证标准及胃粘膜炎症分级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虚弱型中医…  相似文献   

17.
戴咏梅  周舒 《北京中医》2004,23(3):160-161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主症: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次症: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凡具备以上主症和次症三项者,辨证即成立。1 .2 一般资料6 7例病例均为1 998年1月~2 0 0 3年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8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内窥镜的普遍应用,为本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病例分析,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本病属中医的“胃脘病”、“胃胀”、“肝胃气”等症的范畴,临床常以院胁胀痛,暖气恶心,食欲差,苔薄淡黄或微腻,脉细弦为主症,病呈慢性过程,反复复发,治疗比较棘手。在治疗中以主症为依据,拟定四逆散加味为基本方,根据病情加减,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6例中男46例,女20例;年龄20~30岁6例,31~40岁16例,41~50岁24例,50岁以上20例;病程1年以下6例,1~3年10例,4~6…  相似文献   

20.
1一般资料11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中.男性分别为42例、36例,女性分别为18例、14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0年以上。其中伴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临床诊断及疼痛分级:分别按国家中医药待理局内科病证诊断标准和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修订的急症胃痛诊疗规范诊断。2治疗方法治疗组:药用太子参15g,在答、白术、陈皮、机壳各10g,扁豆12g,山药309.砂仁6g。辨证加减:气滞证加甘松10g,天仙藤6g;虚寒证加高良姜10g;胃湿热证加黄连1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