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加替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及镁(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与DNA的作用方式和镁(Ⅱ)对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DNA的热变性实验、黏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加替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及镁(Ⅱ)对加替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加替沙星以沟槽键合方式与DNA相互作用,其猝灭常数为(4. 6 3±0 . 11)×10. 3 L/mol;Mg(Ⅱ)使加替沙星与DNA的作用增强,对加替沙星与DNA的结合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1,8-二羟基-9,10-蒽醌-醛-3与cis-Ru(bpy)2Cl2.2H2O为原料合成钌多吡啶配合物[Ru(bpy)2HAIP]2 (HAIP=(1,8-二羟基-9,10-蒽醌)咪唑[4,5-f][1,10]菲咯啉)(1),并对其与DNA的识别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以及电子吸收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热变性实验研究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识别作用。结果电子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当[DNA]/[Ru]=0.1,钌配合物1的特征MLCT(metal to ligandcharge transfer)荷移跃迁和IL(intraligand charge transfer)荷移跃迁的减色率分别为9%(Δλ=2 nm)和15%(Δλ=1 nm),根据EB-荧光淬灭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钌配合物1与DNA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约为5.13×104,热变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钌配合物1存在下,小牛胸腺DNA的熔点温度升高约4.8℃,结论目标化合物1可能以非经典的插入模式与DNA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以吡咯、对甲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和醛基吡啶为原料,制备3个不对称卟啉化合物:5-(3′-吡啶基)-10,15,20-三甲苯基卟啉(1),5-(3′-吡啶基)-10,15,20-三甲氧苯基卟啉(2),5-(4′-吡啶基)-10,15,20-三甲氧苯基卟啉(3)。采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以及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1、2、3的电喷雾质谱(ESI-MS)分别在658.7、706.5和706.5出现一个归属于[M+H]+的分子离子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目标化合物1、2、3的电子吸收光谱分别在419、422和422 nm出现一个归属于卟啉环的特征Soret吸收,在450-700 nm之间出现归属于卟啉环的特征Q-带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与对氨基苯酚的相互作用。方法:在0.05mol/L Na2HPO4-0.05mol/L NaH2PO4-0.10mol/L NaCl缓冲体系(pH=7.30)中研究对氨基苯酚在核苷三磷酸修饰电极及DN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均可减小对氨基苯酚的氧化峰峰电流,在三磷酸腺苷(dATP)、三磷酸鸟苷(dGTP)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之相似。结论:三磷酸腺苷(dATP)、三磷酸鸟苷(dGTP)和DNA与对亚氨基苯醌以较强的氢键结合,与对氨基苯酚作用力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苯酚和小牛胸腺DNA(calf thymus 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的变化、离子强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等实验研究苯酚与小牛胸腺DNA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并根据Stern-Vol mer方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苯酚的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位于273nm和299nm处。ct-DNA的加入对苯酚的荧光存在着猝灭作用,室温条件下测定ct-DNA对苯酚的动态猝灭常数为7.062×103L/mol。结论苯酚与ct-DNA之间属于动态猝灭过程,未形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NA 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紫外吸收光谱法(UV)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亚叶酸钙(CaFL)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在缓冲溶液中的结合反应。结果当药物分子与2类结合位点相结合时,标准吉布斯自由能(ΔG1°和ΔG2°)的变化几乎是一样的,然而,标准焓变(ΔH1°和ΔH 2°)却不相同,第1类结合发生在磷酸基团上,以焓驱动为主,而第2类结合则主要发生在碱基对形成的位点上,并显示为熵驱动为主的过程。结论热力学结果表明,ct‐DNA大分子上存在可结合FL2-阴离子的2类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考察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银杏提取物和竹叶提取物 )和多糖 (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 1、海藻多糖 2 )对EB DNA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银杏提取物、竹叶提取物的荧光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且不存在饱和性 ,抑制率可达 95 %以上。荧光强度抑制率达 5. 0 %时 ,上述三种抗氧化剂的浓度较为接近 ,均约为 0 5mg/ml。而多糖的荧光抑制率具有饱和性 ,且抑制率相对很低 ,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 1、海藻多糖 2对荧光强度的饱和抑制率分别为 16 . 6 % ,2 6 .1% ,32 . 6 %。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与EB DNA体系的DNA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合成4种新型Schiff碱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硫脲、水杨醛缩氨基硫脲、2-羟基-1-萘甲醛缩异烟肼和水杨醛缩异烟肼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种新型Schiff碱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研究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4种新型Schiff碱都能与CT-DNA通过插入方式进行结合,同时它们都对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Schiff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Schiff碱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DNA作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属阳离子卟啉的合成方法及与四螺旋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一系列阳离子卟啉与四螺旋DNA的结合模式、结合常数及稳定四螺旋DNA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自由阳离子卟啉及金属铜卟啉可以插入到四螺旋DNA的碱基序列中,与四螺旋DNA的结合常数分别达到8.2×10^4和7.4×10^4,锌卟啉和锰卟啉分别采用堆积和沟面结合方式与四螺旋DNA相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3.3×10^4和2.9×10^4。结论金属阳离子卟啉与四螺旋DNA的作用情况受到配位金属离子的影响;四配位的金属卟啉具有更高的DNA亲和力,有望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用混合醛与吡咯缩合,合成了七种对称及不对称的中位硝基取代苯基卟啉及其还原产品:TPP(NO_2)_n,TPP(NH_2)_n[n=0,1,3,4)。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发现苯基上取代基对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所用溶剂的极性也会影响光谱的特性;此外,还对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葡萄糖对二者结合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双对数方程和能量转移原理计算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槲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观察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结果 槲皮苷对H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距离小于7 nm;二者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槲皮苷与HSA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葡萄糖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 槲皮苷能与HSA结合并改变HSA的构象,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增加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研究6种新型金属卟啉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G2)、肺癌细胞(A549)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增殖作用及机理.方法 SRB和MTT法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自由基的含量;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DNA完整性检测.结果 6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效果较好的两种药物是Rup-03 (IC50 =2.95×10 5mol/L)和Rup-04(IC50=41.59mol/L);随药物浓度(10-10~ 10-5mol/L)升高,细胞内NO含量随之升高,且Rup-03优于Rup-04;Giemsa染色观察Rup-03(10-9~10 6mol/L)随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且在108~10 6mol/L浓度范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增加,并观察到DNA发生了降解.结论 在6种新型金属卟啉化合物中,Rup-03抗HepG2细胞增殖作用最显著,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产生自由基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溶性钯卟啉探针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室温磷光探针法研究阳离子探针Pd—TAPP和阴离子探针Pd—TSPP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Pd-FAPP探针结合于DNA分子的浅沟槽处,缔合常数为KPd-TAPP-DNA=4.37×105L/mol。结论:Pd—TAPP与DNA分子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Pd—TSPP由于带有负电荷,所以与DNA的亲和能力远弱于Pd-TAPP。 相似文献
18.
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吸收光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和比较伞形科植物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各种溶剂提取液吸收光谱的异同,为莱阳沙参茎叶的质量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定莱阳沙参茎叶与根的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醇等溶剂提取物的UV-Vis吸收光谱。结果: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各种溶剂提取物的UV-Vis吸收光谱不同。结论:UV-Vis吸收光谱可以为莱阳沙参的鉴别提供全面信息,为莱阳沙参茎叶的后续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共聚物。对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尿素用量、聚合物浓度、电解质浓度、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作用及耐温抗盐抗剪切等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