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障碍等,常发生于病后1个月~3个月,发生率12.5%~70.0%[1], 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本院2005年9月-2008年3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病人给予高压氧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希芳  邱会芬  马学英  程玲 《全科护理》2008,(20):2776-2777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障碍等,常发生于病后1个月~3个月,发生率12.5%~70.0%,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本院2005年9月-2008年3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病人给予高压氧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用80例初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为40~69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均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健康指导。护理组同时实施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2个月后予进行评估。结果:护理组肩手综合征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或阻止肩手综合征的进一步发展,并帮助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在Ⅲ级以下、无感觉障碍、无肩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定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75%,2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大大降低了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袁嫒  张红娟  魏小利 《护理研究》2012,26(21):1964-1965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期溶栓、抗凝治疗大大降低了致死率,但脑卒中后并发症发病率仍较高,其中肩手综合征就是常见并发症。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水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制,严重时可引起手及手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7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HSAS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心理、饮食、康复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的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SHSAS患者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HSAS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心理、饮食、康复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的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SHSAS患者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以及上肢功能等。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肌张力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简化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改善上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作用。方法:把69例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卒中患者中护理干预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有重要意义,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两组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能力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2%,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0%,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手段包括正确预防方法的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它能使残存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也是这一阶段患者痛苦难忍而放弃训练的重要因素[1]。本综合征已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研究证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1~12月收治的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护理;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及上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偏瘫上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降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所致抑郁的发生率.方法 将96例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进行评定,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抑郁症的发病率随着肩-手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及护理后,...  相似文献   

17.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49例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肌痉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25例,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采用改良的Ashworth方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后患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支持及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结果:治疗30d后,2组患者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VAS评分,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达做完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6%、96.9%与22.6%、77.4%,P〈0.05)。结论: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治疗能显著加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肩手综合征是指脑血管病患者在恢复期出现患侧手浮肿、疼痛及患侧肩疼痛 ,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限制。它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 12 5 %~ 70 % [1] 。我院自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98例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8例 ,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 :脑梗死6 2例 ,脑出血 36例 ,病程 3周至 1年 ,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 ,平均年龄 6 0 2岁。2 护理2 1 病情观察 除进行急性脑血管病常规的观察护理外 ,应重点观察偏瘫侧肩胛周围有无进行性疼痛和运动受限 ,尤其是患侧上肢外展、旋外、上抬有无受…  相似文献   

20.
李安 《护理研究》2006,20(16):1471-1472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在发病后的1个月~3个月,发生率12.5%~70.0%[1]。它的发生给病人的身心康复带来很大困难,可由此造成病人对康复失去信心。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2]。因此,对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肩手综合征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