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360例顺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产程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术中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减轻分娩中的疼痛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孕妇常为了胎儿的健康,而不选择镇痛药物。瑞芬太尼是目前分娩中使用的一种新药,经静脉使用瑞芬太尼由病人自控疼痛受到医护人员的好评。McCaffery认为和其它类型的疼痛一样,分娩疼痛的存在和强度评估的“金标准”是产妇本人对分娩疼痛的叙述。它受先前的经历、期望、胎儿的大小和是否是初产所影响。Melzack研究证实,初产妇报告的疼痛程度比经产妇要高。使用McGill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血清皮质醇(Cor)、去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待产的284例产妇随机分为A组(142例,瑞芬太尼PCIA)和B组[142例,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50例不要求镇痛的产妇作为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血清Cor、NE水平。结果镇痛后10、20 min及宫口全开时,A、B组的VAS评分低于镇痛前及C组(P<0.05),而A、B组镇痛后10、20 min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第一、二产程时间短于B、C组,C组短于B组(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分娩后30 min,A、B组的血清NE、Cor水平低于分娩前及C组,A组低于B组(P<0.05),C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的两种镇痛方式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中均可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且镇痛效果相当、对产妇和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但瑞芬太尼PCIA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血清Cor、NE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入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 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瑞芬太尼组(n=22)、硬膜外组(n=22)和对照组(n=22)。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记录3组产妇组产妇产程、出血量和新生儿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产妇分娩各时点的疼痛指数,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评定产妇产前情绪状况,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产妇产后抑郁状态,并对3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瑞芬太尼组、硬膜外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产程、出血量和新生儿体质量等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娩出后的VAS评分较分娩时均有所降低。瑞芬太尼组和硬膜外组分娩时、娩出后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与硬膜外比较,瑞芬太尼组分娩时、娩出后的VAS评分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生产前的HAD评分及产前抑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后瑞芬太尼组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硬膜外组(P<0.05)。对照组和硬膜外组EP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较硬膜外镇痛效果差,但可以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现象的发生,对产前有抑郁倾向的产妇可选用瑞芬太尼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最佳剂量与安全性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9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镇痛泵参数设置:A组bolus剂量10μg,B组bolus剂量15μg,C组bolus剂量20μg,3组锁定时间均为2.5 min。用VAS来评估产妇疼痛情况,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 C组较A组、B组镇痛效果显著增强(P<0.05),C组镇痛后平均动脉压处在较理想的水平,心率更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3组镇痛前后宫缩强度和胎心率都未发生明显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脐静脉血气分析值都在正常水平。3组母婴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 bolus剂量20μg,锁定时间为2.5 min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分娩镇痛药应起效快,在单个宫缩时镇痛;消除快,在宫缩间歇时消失;不影响宫缩,无母儿副作用。迄今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满足需要。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全球的金标准,它具有镇痛完全、母婴副作用小等特点。但是它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对于那些椎管内操作禁忌的产妇,临床上亟待寻找另一种方法来解决。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芬太尼族中的最新成员、真正短小阿片类药瑞芬太尼(REM)在欧洲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2003年底在我国上市。瑞芬太尼静脉给人达峰时间是40-60s,  相似文献   

7.
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硬膜外阻滞作为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但如所用药物种类、浓度和给药方式不当则可造成产妇产力减弱、产程延长 ,使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增加 [1 ]。我院将自控硬膜外镇痛法 (PCEA )和持续滴注硬膜外镇痛法 (CIEA)用于分娩 ,观察其疗效和对分娩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 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 级身高超过1.5 m足月头位的初产妇 30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例。 组为 CIEA PCEA, 组为 CIEA组 , 组为不用药组。1.2 方法 当 、 组产妇进入分娩活跃期宫口开到 3~ 4cm时 ,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用于局麻效果欠佳手术的镇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局麻手术例数占全院手术例数的1/5。过去,局麻手术主要是手术医生负责手术部位局部麻醉封闭,麻醉医生不参与麻醉实施。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局麻药阻滞不完善,病人嚎陶大叫,全身乱动,影响手术的进行,甚至有的病人强烈要求停止或终止手术。外科医生有时给肌注杜非或氟芬合剂,效果不佳,往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手术疼痛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心理往往终身难忘。我院从2004年初开始应外科医生的要求,对于局麻效果欠佳的病人,麻醉医生参与手术麻醉止痛,在不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给以咪唑安定、瑞芬太尼进行镇痛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女性自然分娩常伴有子宫收缩疼痛,尤以宫口开至2~3 cm较剧烈,严重的疼痛影响产妇的休息,同时紧张、焦虑的情绪可抑制乳汁分泌[1]。因此,良好的分娩镇痛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血浆泌乳素(PR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模式和时机对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对照组为产科常规处理。将观察组产妇随机分成4组: A1组为间歇静脉自控给药、A2组为持续输注复合间歇静脉自控给药、B1组为潜伏期分娩镇痛、B2组为活跃期分娩镇痛,每组20例。观测VAS评分、PCA按压次数、缩宫素使用情况、器械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及分血浆泌乳素浓度、分娩镇痛并发症、产后并发症等不良反应,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及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程时间、2 h出血量、分娩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动脉血气、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降低、泌乳素浓度增加(P<0.05),而助产、剖宫产例数及缩宫素使用例数明显较少(P<0.05),A2组VAS评分与PCA按压次数低于A1组,B1组低于与B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泌乳素浓度高于A1组,B1组高于B2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复合间歇静脉自控给药和潜伏期镇痛效果更优,能够促进泌乳素分泌,同时可减少PCA按压次数,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麻醉对胃癌病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S组)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R组)两组,每组30例。病人在麻醉恢复室停留1h,并进行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WAS)评价疼痛程度.当VAS评分i〉3分时开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ug/kg,10min后可重复,直至VAS评分≤2分,接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48h的VAS评分;计算术后1h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1~48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镇痛药消耗总量:同时观察恶心、呕吐和术后烦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R组在术后0.25h、0.5hVAS评分升高,术后1h舒芬太尼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6、7.09、8.89,P均〈0.05),R组在术后1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高于增加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5);而术后1-48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镇痛药消耗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6、0.50,P均〉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手术患者在术后1h内存在痛觉过敏现象,术后应及时、足量的应用阿片类药物或其它方法来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全程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520例无阴道自然分娩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孕妇生产时实施全程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照组孕妇生产时仅实施分娩镇痛,比较2组孕妇生产后情绪状态、镇痛效果、产程进展、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健康评分的差异。结果分娩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分娩前和对照组分娩后的SDS与S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VAS疼痛评分(2.3±1.1)分和产后2 h出血量(212.5±58.8)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能显著改善产妇的消极情绪,促进产程进展,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且对母婴无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黄爱银  黄祝娇  赖定群 《家庭护士》2009,7(17):1508-150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在自然分娩会阴切开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会阴切开侧局部浸润麻醉和阴部内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鲁卡因麻醉,对两组产妇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满意度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切开术的麻醉镇痛药物采用利多卡因优于普鲁卡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在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泌乳、镇痛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室74例要求行硬膜外阻滞镇痛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二产程镇痛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自规则宫缩后实施镇痛处理,在第二产程暂停镇痛,改用生理盐水;观察组产妇采用硬膜...  相似文献   

16.
冯嫣  马冬梅 《护理与康复》2006,5(5):332-334
目的 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导乐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准备阴道分娩的待产妇180例,分为联用组、导乐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 联用组和后2组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P=0.000);联用组活跃期较后2组明显缩短(P<0.01),而第2、3产程无明显差异(P>0.05);3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导乐联合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的方法 ,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患者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和芬太尼1μg/kg。记录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 min、1 h、2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时、拔管后30 min、1 h2、h时的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因疼痛需要增加使用芬太尼的患者数及其增用剂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30 min、1 h和2 h各时间点的MAP比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在拔管后30min1、h和2 h各时间点的VAS比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0.1 mg/kg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