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健康宣教对产妇水中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4月符合水中分娩条件的46例产妇为实验组,对符合水中分娩的产妇及家属进行水中分娩健康教育,以同期进行传统分娩的产妇6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产后的疼痛强度、隐私满意度、体位舒适度及两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疼痛强度及体位舒适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隐私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符合水中分娩条件下,通过健康宣教可促进水中分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对孕产妇焦虑及分娩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助产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分娩疼痛、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及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控制量表(D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可有效减轻孕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其分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阶段性强化教育对产妇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并配合体位护理的产妇4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5例。观察组产妇从住院临产至分娩结束,根据分娩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及时做好产时体位指导;对照组产妇从住院临产至分娩结束,由助产护士单一进行健康教育,临产时采取自觉舒适的体位,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产妇分娩方式。[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将阶段性强化教育用于产妇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中,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加速产程进展,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定分娩疼痛预案,探讨疼痛预案对初产妇分娩活跃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2017年3-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初产妇采用疼痛预案应对分娩疼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活跃期疼痛评分、分娩舒适度及满意度、分娩总产程、分娩时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活跃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1);分娩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t=3.49;P0.01)。两组产妇分娩总产程、分娩时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疼痛预案可以帮助初产妇有效应对宫缩剧痛,减轻分娩不适感,提高分娩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减痛法在分娩期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0例足月妊娠分娩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产妇练习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及产妇对助产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以及对助产士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呼吸减痛法可明显降低产妇第一产程子宫收缩疼痛的程度,提高产妇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减痛法在分娩期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0例足月妊娠分娩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产妇练习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及产妇对助产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以及对助产士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呼吸减痛法可明显降低产妇第一产程子宫收缩疼痛的程度,提高产妇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助产配合视频宣教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前教育,观察组产妇除常规产前教育外,还接受拉玛泽(Lamaze method)视频教学培训,随后由责任护士进行辅导,对产妇进行产前体操、神经肌肉控制及呼吸技巧进行宣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娩控制量表(LAS)对产妇产痛及产后焦虑水平进行评估,同时统计两组产妇分娩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VAS、VRS、PPI评分及分娩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AS评分及产妇分娩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助产配合视频宣教对初产妇有缓解焦虑的效果且产妇分娩后满意度较好,同时具有缓解产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慧婷  郑雅宁  郭梅 《全科护理》2016,(12):1287-1288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产科临床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产科住院的434例初产妇分为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健康宣教方式基础上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健康宣教,产妇出院后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护理知识、新生儿护理知晓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护理知识、新生儿护理知晓程度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公众平台在产科病房健康宣教的应用能提高产妇在产褥期护理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程度,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灭菌注射用水与利多卡因皮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4例产时腰部疼痛的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在宫口开大3cm后,实验组给予皮内注射1利多卡因,对照组给予皮内注射灭菌注射用水,用药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疼痛评级法(VAS)对产妇的腰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产妇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用药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和灭菌注射用水皮内注射均可以减轻分娩时的腰部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模式结合分娩球实施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取传统助产模式,观察组(56例)采取责任制助产模式+分娩球实施体位管理。对比两组产程进展情况、疼痛情况、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过程实施责任制助产模式结合分娩球行体位管理可以促进产程进展、缓解产妇疼痛感、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促进第一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5年1-5月期间收治的可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待产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后2h出血情况、产程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后2h出血量和第一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的第二、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待产能够有效减少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产后2h出血,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利  邬勋莲  骆雪英  李文华 《护理研究》2004,18(15):1350-1352
[目的 ]探讨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3年 10月— 2 0 0 3年12月在我科分娩的 12 0例产妇在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 ,如第一产程潜伏期采用深慢呼吸 ,第一产程活跃期采用浅快呼吸 ,第一产程减缓期采用喘吁呼吸 ,第二产程采用延长呼吸 ,以协助分娩 (观察组 ) ,并与产程中未采用呼吸方式的产妇进行对照。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减缓期、潜伏期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能稳定产妇情绪 ,有效减轻产时疼痛 ,防止产道裂伤 ,缩短产程 ,增加胎儿氧的供给量 ,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90例待分娩产妇,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沈凌庆 《临床医学》2012,(11):120-12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程中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初产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据产妇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等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生理心理均有一定影响,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对产妇分娩过程起到正面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对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216例孕妇为实验组,在孕妇人产房待产时,第一产程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采取自由体位、坐位、半卧位、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第二产程采取膀胱截石位加半卧位,第三产程取平卧位。随机抽取2002年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提高涪0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质量,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导乐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闫志萍 《护理研究》2004,18(16):1466-1468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方式、产程及母儿的影响 ,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确保母婴健康。 [方法 ]选择2 0 0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导乐组及对照组各 10 0例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时心理反应、产后 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 1min评分情况。 [结果 ]导乐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1) ;导乐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 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时不正常心理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导乐分娩有利于产妇在分娩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 ,调动了产妇主观能动性 ,使产力良好 ,产程缩短 ,避免了不必要的难产和手术产 ,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量 ,提高了产时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产妇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10月收治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足月妊娠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按照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或着冠时体位的差异分成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侧卧位组和截石位组6个组,各15例。比较各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 h疼痛、焦虑情况,并记录会阴损伤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侧卧位组顺产人数占比高于截石位组,而剖宫产人数占比低于截石位组(P<0.05)。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侧卧位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截石位组,而侧卧位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P<0.05)。侧卧位组产后2 h疼痛、焦虑评分低于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截石位组(P<0.05)。侧卧位组产后会阴损伤人数占比低于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截石位组(P<0.05)。结论侧卧位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产妇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剖宫产以及会阴损伤发生率,同时缩短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的产后疼痛、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第二产程分阶段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取常规仰卧位或半卧截石位,观察组第二产程选择分阶段自由体位。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自主用力时间、产后出血量、生殖道损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和自主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实施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可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生殖道损伤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妇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各采取不同分娩体位对促进产程进展和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择孕37~41周头位分娩初产妇1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第一产程可选择行、走、蹲、侧卧、半卧等自主体位;第二产程采取半卧位,胎头拨露时采取截石位.对照组(72例)产妇第一产程采取卧位(平卧、侧卧交替),第二产程采取截石位.观察2组产程进展和产妇舒适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361.83±58.02)min,第二产程(36.39 4-11.97)min,总产程(398.21±59.72)min;对照组第一产程(560.85±131.98)min,第二产程(58.11±15.44)min,总产程(618.96±139.61)min.观察组较对照组各产程时间均缩短(t值分别为12.24、9.74、12.90,P均<0.01).观察组产后2 h下肢酸麻13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产后12 h下肢酸麻2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不同时段产妇舒适度增加(x2值分别为6.90、5.28,P<0.01、P<0.05).结论 第一产程自主体位及第二产程半卧位可有效缩短产程并缓解产后不适.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stage of labor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as the parturient adopts the different delivery position i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cases of delivery primiparas of cephalic presentation whose pregnancy was from 37 to 41 week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0 cases) ,the free positions of delivery like walking,squating,lateral position,half lying and others could be selected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the semi-reclining position was selected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the lithotomy position was adopted when the head was visible on vulvae gapping. The parturi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72 cases) selected the decubitus (alternation between prostration and lateral position)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and the parturient selected routine lithotomy position of supine 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e progress of labor and the comfort of the parturi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ime spent in the first stage and second stage were (361. 83 ± 58. 02) mins and (36. 39 ± 11. 97) mins, and (398.21 ±59. 72) mins in the total birth proces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560.85 ± 131. 98)mins and (58.11 ± 15.44) mins, and (618. 96 ± 139. 61) mins, respectively (t = 12. 24,9. 74 and 12. 90, Ps <0. 01). There were 13 and 25 cases experienced tingle in two hours after delivery, and 2 and 10 cases in 12 hs after delivery, in th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omfort of partur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x2 = 6. 90, P < 0.01; x2 = 5. 28, P < 0. 05)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free position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and the semi-reclining 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can shorten the birth process effectively and relieve the discomfort after the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