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3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细胞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癌肉瘤及原发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扩大范围局部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叶状肿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9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以单侧单发性为主,肿块直径2.5~18.5 cm。良性叶状肿瘤8例,交界性6例,恶性3例。镜下见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组成,大部分形成叶状结构。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血行转移,易复发。组织学上需与巨大纤维腺瘤、乳腺肉瘤等鉴别。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34岁,但发病年龄两极分布较明显。其中19例为良性,9例为交界性。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术12例,扩大区段切除术15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例。全部病例均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较广,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发病较为集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冰冻病理等因素明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8例乳腺P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PTs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且呈分叶状。肿瘤由具有双层排列的上皮成分以及过度生长的间质成分组成。根据间质的过度生长程度、细胞的异型程度、核分裂数、有无异源性成分以及肿瘤性坏死等继发性改变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级别。结论乳腺PTs病理学形态分为三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PTs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从良性到恶性均容易复发,治疗上首选手术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7.
8.
本对1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进行临床分析,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良、恶性叶状囊肉瘤的临床表现。认为中年妇女的乳房肿块,呈球形或结节状,临床类似良性过程,但近期增大迅速,应警惕为本病之可能,尤其是恶性变。在治疗上应手术切除,强调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肿瘤直径10cm以内,无腋淋巴结转移行全乳切除,而腋淋巴结转移,主张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为宜。术后依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大小采用综合性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叶状肿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均为女性,其中良性9例,交界性7例,恶性4例。镜下瘤组织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不同分化程度、活跃增生的间质细胞组成,形成明显的叶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34、CD10在良、恶性叶状肿瘤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结论乳腺叶状肿瘤较为少见,多发生于35~50岁女性,组织形态变化多样,交界性和恶性病例复发率高,少数可发生血道转移,淋巴结转移少见,组织学上应与富于细胞性腺纤维瘤和真性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乳腺叶状肿瘤是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5%,临床易误诊为乳腺其他肿瘤,耽误患者治疗,近10 年我院遇到6 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有关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患者共计46例,其中良性35例(76.09%),交界性8例(17.39%),恶性3例(6.52%)。临床治疗25例为单纯肿块切除,17例扩大肿块切除,2例为单纯乳腺切除,2例为改良根治乳腺切除。所有患者随访至今,除3例局部复发及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疾病中少见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属于潜在恶性肿瘤,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以及最佳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乳腺叶状囊肉瘤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强调外科手术对其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对该院1988~2002年收治的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根据其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选择局部包块切除术、单乳切除术或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病理进行组织学分类,全组病例均获随访.结果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并死亡2例,术后病理高分化17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2例,5年生存率91.7%.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多数病例病理分化较好,病程进展缓慢,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全视野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钼靶X线表现。结果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病史较长,为单侧发,在短期内(0.5~1年)增长迅速。全数字化钼靶X线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致密肿块,边缘清楚或局部欠清楚,密度均匀,周围静脉血管影增粗,不累及皮肤及皮下脂肪层。结论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特征性钼靶X线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9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8例PT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1岁。均以乳腺肿块就诊,肿块直径从1.5~25 cm不等,平均6.7 cm。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肿块单纯切除术,14例行肿块扩大切除术,12例行乳房切除术。参照2003版WHO标准将组织学分级分为良性PT 27例,交界性PT 15例,恶性PT 6例。其中30例获随访3~4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4例。结论:PT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准确把握PT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乳腺叶状肿瘤3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3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16例,交界性叶状肿瘤9例,恶性5例。行局部肿块切除8例,单纯乳房切除术8例,改良根治术13例,姑息性肿块切除术1例。其中20例获随访1~24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存活,其中4例因肿瘤复发再行乳房单纯切除或改良根治术。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较大,扩大的局部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为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Hurthle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对11例Hurthle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Hurthle腺瘤均为良性。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确诊7例,确诊率为63.6%;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1例,确诊9例,诊断准确率达81.8%。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随访16~80个月,无复发、死亡病例。结论术前FNAC检查结合术中冰冻检查,能提高Hurthle细胞瘤的术前、术中确诊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中,23例(95.8%)单结节,1例多结节,10(41.7%)例内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20例(83.3%)边界清楚,16(66.7%)例呈明显分叶状,1例内部见微小钙化,13(54.1%)例内可见高回声分隔。彩色多普勒检查大部分肿块内部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肿块直径范围1.5cm-10.0cm[平均(5.0±4.5)cm]。结论分析乳腺叶状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和临床特点,能提高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