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6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并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测量两组的Pmax、Pmin、Pd,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因子;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伴逆性P波比较少见,本文收集近年来5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逆性P波的心电图,并分析其特点,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2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月,再次发作1h  相似文献   

4.
正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人群的房颤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房颤增加了HD患者的死亡率,是心血管事件及血栓事件发生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P波时限(pwave duration,Pdu)及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i)在普通人群中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可靠心电图指标,但其在HD患者中的应用较少。本文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中的P波是反映双心房除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活动,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心房的形态改变。在心脏起博过程中窦房结发放的激动最先引起心房除极,心电图上最先出现的就是P波。根据P波产生原理,通过P波的形态、时间和振幅等以及它在心电图中出现的位置,对于确定P波的起源以及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李潮,孙衍庆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是难以外科治疗的心律失常。这是由于心房纤颤时心房的整体性动力学发生改变,而传统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只限于局部性组织病变。近些年来,心脏电生理的发展加深了对心房纤颤的认识,使心房纤颤的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监测3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同时点心电图胸前导联V4、V5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点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并与同时期38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即刻、6、18和24h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电位幅度无明显变化,CK-MB和cTnI也无明显变化,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相同时间点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明显减小(P〈0.01),CK-MB和cTnI明显增加(P〈0.01)。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
口服异搏定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8岁。反复胸闷、心悸6年,曾多次于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纤颤,于入院前4d,再次出现胸闷、心悸、脉律不整,经检查为快速心房纤颤,给予异搏定40mg,3次/d口服,服药3d后自觉明显头晕、周身乏力,并有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急诊入院,无昏厥、抽搐及呼吸困难。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入院时查体:Bp75/60mmHg(1mmHg=0.133kPa),精神不振,心率36次/min,律不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最长达5s,结性逸搏心律,立即予阿托品肌注及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点,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年龄57岁,体重35kg,身高152cm,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20d入院.超声报告二尖瓣重度狭窄,左心房血液淤滞及左心血栓,三尖瓣重度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60%.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异常Q波,心脏顺钟转位,心电轴右偏,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左心房血栓、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拟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并左心房血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的规范化流程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制定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标准化操作与管理流程;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PICC留置35~129d,平均69.0d,无一例发生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满意率100%。结论循证后制定的规范化流程用于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预防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998至1999年23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155例予常规药物,试验组80例合用小剂量胺碘酮。结果 常规药物治疗组21.93%出现心房纤颤,而小剂量胺碘酮预防用药组10%出现心房纤颤(P=0.024)。小剂量胺碘酮致心律失常3例,无甲状腺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预防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能明显降低术后心室率,减少心房纤颤发生率,延迟发作,缩短持续时间,促进心房纤颤转复,同时改善心功能。小剂量胺碘酮毒副作用低于大剂量胺碘酮,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方法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制定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标准化操作与管理流程;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PICC留置35~129 d,平均69.0d,无一例发生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循证后制定的规范化流程用于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心房内定位置管,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和维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0岁,体重70 kg。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月,加重6 h,伴胸闷、气短及右下肢疼痛,含化硝酸甘油无效,以“冠心病、心绞痛、缩窄性心包炎”收住心内科。既往有十余年心绞痛病史,查体:BP110/90 mm Hg,HR85次/min。心电图显示心房纤颤,3:1传导,心室率110次/min,电轴左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插管是处理外科病人中常用的措施,尽管已有不少技术和导管设计上的改进,但是,插管后并发症仍然不断发生。传统插管术中,导管尖端准确地置于上腔静脉近心房处需经术后胸片证实;如发现进入心房、心室或下腔静脉需重新插管。作者介绍待插管后拔出其中导丝,见有回血,旋开开口,插入注射器针头,注入生理盐水,将心电图右手导联夹到针头的外露部分,在心电图Ⅱ导联上可满意见到心电波形和节律,推进导管,直至其尖端进入可见高峰的P波,表明已进入心房,然后退出导管,使高尖P波回到正常波形,提示导管尖端恰位于近心房的下腔静脉处。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64岁 4d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肢麻痹、疼痛,并逐渐出现右上肢发凉、发绀症状急诊入院。既往有“房颤”病史1年。体查:体温37.0℃,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6/80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右桡动脉搏动消失,左桡动脉搏动不齐,心电图示:心房纤颤、T波改变;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粥佯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7例接受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的心房纤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患者中15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1例起搏心律。术后2例出现呼吸困难,4例引流管口渗液。结论对于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全面做好术前评估、心理疏导、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3例心房纤颤患者行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术,术前巡回护士做好患者的准备和特殊物品、仪器的准备,术中注意体位摆放、仪器的安全使用等;器械护士做好器械准确传递及胸腔镜器械的保护等。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心律转复为窦性,恢复快、效果好,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复发心房纤颤。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熟悉胸腔镜器械的使用及保养,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6例1994年2月~1999年11月住院的重度妊高征患者入院时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结果 4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2例,异常心电图中有ST-T波异常、Q—T间期改变、左前分支阻滞者13例。结论 重度妊高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及时有效地采取解痉、降压、镇静等综合治疗,尤其是终止妊娠之后心脏负担减轻,心肌缺血得以改善,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做好准备工作,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在心房内心电引导下置管,置管过程中仔细观察心电图指征,置管后X线定位检查。结果90例置管过程中心房内心电图显示高P波,5例经调整体位后出现高P波,3例无高P波显示(经X线摄片定位调整PICC位置)。2例置管失败,改常规方式置管。随访1个月,13例发生静脉炎。结论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前,对患者心电图进行评估、熟练掌握心房内心电图引导置管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体重70始。因“二尖瓣置换术后7年,心慌4个月”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位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肺动脉高压(轻度)。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狭窄,左心房血栓、肺动脉高压,心房纤颤。拟行二尖瓣置换、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清除术。患者人手术室后,突然癫痫样发作。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接通监护,开放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