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收集20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经头颅CT或MRI确诊及判定病变部位,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其抑郁状态.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左侧大脑半球卒中、颞叶、额叶、基底节的卒中较容易发生卒中后抑郁(P<0.05).②多病灶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①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特别是左侧大脑半球颞叶、额叶、基底节)密切相关.②病灶的数目也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定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探索其干预的有效手段.方法 病人于住院一周时评定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并与心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人HAD总分在干预前后与对照组及其自身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卒中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用HAD评定更便捷、更适用,能够早期发现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同时,早期发现、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对卒中后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也是保障和提高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前血糖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有否PSD及评估其严重程度,比较各组的PSD发病率和轻、中、重型抑郁比例.结果 糖尿病组的PSD发病率和重度抑郁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卒中前血糖控制不良者以上两项指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卒中前血糖正常者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更易发生卒中后抑郁状态,且抑郁程度较为严重.卒中前高血糖是PSD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主动活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大约1/3老年卒中患者会出现抑郁.国外研究发现卒中后1个月是PSD发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年内发生PSD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1] .  相似文献   

5.
陈俊红  张颖 《当代医学》2008,(2):113-115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卒中后抑郁患者分组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理治疗组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轻度、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效果好,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最好,药物治疗组次之.结论 针对卒中后抑郁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选择适宜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卒中后抑郁患者分组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理治疗组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轻度、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效果好,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最好,药物治疗组次之.结论 针对卒中后抑郁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选择适宜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卒中后抑郁患者分组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理治疗组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轻度、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效果好,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最好,药物治疗组次之.结论 针对卒中后抑郁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选择适宜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卒中后抑郁患者分组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理治疗组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轻度、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效果好,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最好,药物治疗组次之.结论 针对卒中后抑郁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选择适宜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评估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卒中后抑郁患者分组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理治疗组及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轻度、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效果好,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组在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最好,药物治疗组次之.结论 针对卒中后抑郁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选择适宜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额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卒中组29例额叶卒中患者和对照组28例无卒中患者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测。结果卒中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8.3%(14/29),对照组为17.9%(2/2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卒中组抑郁患者HAMD评测结果以焦虑和阻滞最为突出,其次为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结论额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额叶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5月1日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48例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治疗6周后,48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HAMD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通过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状态,改善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失语、偏瘫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徐隽莹  肖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990-99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90例有明显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段进行情感评定,并对情感障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中有134例(70.53%)患者在卒中后1周内出现应激性情绪反应;在卒中后2周有110例出现医院焦虑抑郁情绪,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57.9%;在卒中后第3周有44例伴有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23.16%.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治疗中需对患者的抑郁特征进行个性分析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症血浆皮质醇节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o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方法:对7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周内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自评,根据其评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非抑郁组 同时分别于清晨8时(8 am)、下午4时(4 pm)、夜间12时(12 mn)取静脉血进行血浆皮质醇含量测定。选择同时期我院核医学科血浆皮质醇节律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不同而不同,其变化具有节律性(P〈0.01) 在3个时间点上,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 但卒中后抑郁组、非抑郁组之间比较,血浆皮质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组内部3个时间点分别比较,卒中后抑郁组8 am分别与4 pm和12 mn比较,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在84、pm和12 mn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卒中后抑郁组4 pm与12 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升高 卒中后抑郁患者不仅表现为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还表现为血浆皮质醇节律紊乱,具体为4 pm与12 mn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系统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努力满足患者生理需要,及时应用抗抑郁药物,是减轻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悲观厌世,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等.其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增加病死率和卒中复发风险,降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并且PSD患者的病死率高于无抑郁卒中患者的 3.5~10倍,PSD患者11.3%有自杀念头[1].卒中后抑郁不仅是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脑血管意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康复科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DS)、吞咽障碍临床检查与记录表对109例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康复科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达84.4%,以轻度(44.95%)、中度抑郁(30.28%)为主。神经功能缺损和吞咽障碍程度为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对抑郁的影响大于吞咽障碍(β=0.274>0.268)。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抑郁得分高于无吞咽障碍患者(P<0.05)。轻度、中度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高于无抑郁患者(P<0.05)。各维度比较,中度抑郁患者意识、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得分高于无抑郁患者(P<0.05)。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卒中后抑郁,早期对有神经功能缺损或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的筛查、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秦升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22-123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SD)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是否有关.方法分析295例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的部位、程度与抑郁的关系.结果有122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发生率41.4%,其中轻度抑郁71例(24.1%),中度抑郁36例(12.2%),重度抑郁15例(5.1%);多发性、左侧大脑半球、前部、皮层、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PSD 发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重,患抑郁的程度也越高;与卒中类型无关.结论 PSD 发生率高,与卒中部位、卒中残疾程度等因素相关,而与卒中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对照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永才 《医学争鸣》2002,23(19):1817-18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 (HAMD)抑郁量表对 97例卒中后抑郁症和 78例内源性抑郁症的评分进行分析 ;使用CT或 (和 ) MRI确定病灶部位 ,并结合 HAMD抑郁量表的分值对病灶部位与抑郁的发生进行研究 .结果 抑郁症发生率为 33% .抑郁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病变性质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颅脑 CT或 (和 ) MRI示左侧半球比右侧半球、前半球比后半球更易发生抑郁 ,抑郁程度左侧重于右侧 ,前部重于后部 .卒中后抑郁症的焦虑 /躯体化症状发生高于内源性抑郁症 ,而认知障碍尤其是绝望感低于内源性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以轻中度者居多 (89.7% ) .结论 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 ,在治疗卒中同时应早发现并及时治疗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脑卒中后情感障碍较常见,其中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常见类型之一。卒中患者由于抑郁而出现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损害,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总结近年关于卒中后抑郁的研究,对了解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用Hamilton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2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性质与抑郁的发生无显著性关系,而卒中后病程、社会支持、职业、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