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收治的26例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G组13例及地西他滨组13例,CAG组患者按照CAG方案进行治疗,地西他滨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地西他滨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84.62%,总体生存期(36.2±11.8)个月,同CAG组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轻,患者没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在发生例数上明显低于CAG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能有效治疗老年AML及高危MDS,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的有效,低毒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AG与C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CAG预激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HAG预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常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7%)略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6%)低于对照组(29.0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G与C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均取得满意疗效,但HAG预激方案可快速缓解症状,有利于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方法: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即G-CSF 100μg/(m2·d)皮下注射,d 0-14;高三尖杉酯碱1.0 mg/(m2·d)静脉点滴,d 1-14;阿糖胞苷(Ara-C)7.5-10 mg/(m2·d)皮下注射,q12h,d 1-14,以及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联合阿柔比星20 mg d 1-7或吡柔比星20 mg d 1-7)治疗7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和RAEBT),与常规化疗组(MA、TAE方案)56例比较,分别观察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预激化疗组治疗难治性AML缓解率67.56%(CR率54.05%,PR率13.51%),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其中AML-M2组、AML-M5组CR率(65.51%,61.90%)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P0.05),最长持续缓解已4年,2治疗MDS缓解率60.87%(CR率45.65%,PR率15.22%),预激化疗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3与GHA标准预激化疗相比,无论难治性AML还是MDS,新型联合预激化疗缓解率较高,其中AML缓解率为85.18%,MDS缓解率为81.2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平均持续时间7-14 d,重症感染发生率1%,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和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预激化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与常规化疗组相比,Ⅲ/Ⅳ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安全性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AML和MDS以及不同类型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AML-M2组、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P0.05)。同一病例B7.1表达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即化疗有效病例B7.1表达往往阳性,而B7.1表达阴性者的治疗几乎无效。结论:含有高三尖杉酯碱的GHA和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无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死亡率,尤其是新型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较传统GHA更优,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肿瘤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B7.1表达可能与预激化疗疗效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CAG)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预激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西他滨治疗,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7.65%,P<0.05);治疗后1、3、7 d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比5.8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纯预激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VEGF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和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成的CAG预激方案治疗22例老年MDS-RAEB和MDS-RAEB-T,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予小剂量Ara-C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CR率45.5%,总有效率72.7%(16/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8%,5/1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但均不严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少.[结论]CAG方案治疗老年MDS-RAEB和MDS-RAEB-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和实验研究,观察联合化疗对高危MDS的疗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联合化疗方案对31例高危MDS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疗效。结果 31例高危MDS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12例(38.7%),该1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9例未缓解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期感染,少数出现肝功能异常和心肌损害。结论联合化疗对高危MDS患者有一定疗效,需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地西他滨15mg/m~2×5d,阿糖胞苷10mg/m~2,1次/12h第1~7天,阿克拉霉素10mg/d第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次/12h)首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低剂量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MDS 16例,观察其初步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临床总有效14例(87.5%),地西他滨单药治疗的7例患者有效5例(71.4%),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的9例患者,有效率达1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为骨髓抑制,无心、肝、肾功能受损及死亡患者。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首程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初步疗效较满意,其不良反应是可耐受的。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药治疗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激诱导治疗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AML43例分为2组。常规化疗组17例,均为用经典方案诱导化疗2疗程以上未获完全缓解或首次完全缓解6个月内复发者;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17~65)岁。预激方案治疗组26例,其中14例为用经典方案诱导化疗2疗程以上未获完全缓解或首次完全缓解6个月内复发者,6例为MDS转化型,1例为继发性AML,5例为低增生性AML;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5(19~72)岁,60岁以上者有8例。主要方案:常规化疗方案(AA方案):阿克拉霉素(Acla)20 mg/d第1~5天,阿糖胞苷(Arac-C)150~200 mg/d第1~7天;预激方案(C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d(与化疗同时进行,共10~14 d),Arac-C 30 mg/d,q12 h(共10~14 d),Acla 20 mg/d(第1、3、5、7、9天),WBC>30×109/L时停用G-CSF,治疗中出现骨髓Ⅳ度抑制时停止治疗。结果:常规化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3例,无效(NR)10例,有效率41.1%。预激方案治疗组,第1疗程后获CR 16例,PR 4例,NR 6例;PR中2例进行了第2疗程的预激治疗达CR,2例放弃治疗,有效率76.9%;8例老年白血病患者中CR 5例、PR 1例、NR 2例;5例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均获CR;CR后给予常规剂量强化治疗,除1例死于严重感染外其余均处于缓解状态。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预激方案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预激方案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Ⅳ度骨髓抑制达1月,其余患者均能很好耐受。结论:G-CSF预激诱导治疗方案对难治及复发性AML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对老年AML及低增生AML同样具有较高的缓解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97例年龄≥60岁、IPSS-R危险分层为中危/高危/极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根据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移植、化疗和其他治疗3组,分析评估不同治疗组患者之间疗效的差别。结果:老年中高危MDS患者以MDS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EB)为主,47.4%的患者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复杂核型(≥3个)占23.7%。97.3%的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基因突变,TP53突变在老年中高危MDS患者中检出率近20%。多因素分析显示,IPSS-R危险分层、治疗方案影响老年中高危MDS患者的预后。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OS)时间统计学差异(P=0.012),移植组中位OS长于化疗组及其他治疗组(P=0.003、P=0.014),化疗组和其他治疗组的中位OS无统计学差异(P=0.685)。结论:老年中高危MDS患者可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获益,OS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R)和粒细胸集落刺激因子(G-CSF)(AAG)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低增生性白血病用预激方案治疗1~2疗程后完全缓解(CR)9例,占56.2%;部分缓解(PR)4例,占25.0%;未缓解(NR)2例,占12.5%;死亡1例;有效率(CR+PR)为81.2%,AAG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结论 AAG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白血病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低增生性白血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DS/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D-HA+G-CSF方案治疗17例MDS/AML患者。结果:6例(35.3%)完全缓解,4例(23.5%)部分缓解,有效率为58.8%,无一例早期死亡。结论:HAG方案对MDS/AML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地西他滨与传统的联合化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地西他滨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纳入MDS患者26例,11例接受地西他滨5 d方案治疗(地西他滨组),15例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地西他滨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2.7%,无效率为27.3%;联合化疗组总缓解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6.7%,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3,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5)。结论地西他滨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治疗与传统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化疗,适合应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高危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HLA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的5例老年高危MDS和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完全缓解率及副反应。结果表明:5例初治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既往无MDS病史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血小板数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主要副作用为IV度骨髓抑制,全部患者治疗中无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老年MDS和AML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氨磷汀(amifostine,AMF)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采用单用AMF或联合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12例MDS患者,其中8位高龄患者采用AMF联合rhEPO治疗,4例单用AMF治疗。治疗方案为AMF 0.4g静脉滴注,5天为1疗程,休息2天,连续3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rhEPO 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结果显示:12例MDS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均有改善,显效11例(91.7%),微效1例(8.3%),其中血红蛋白有效率为100%,白细胞有效率为75%,血小板有效率为58.3%。2例长期依靠输血的患者在氨磷汀治疗后输血间隔逐渐延长,输血量明显减少。AMF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氨磷汀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一种较有潜力的药物,对同时伴有多器官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疗效随维持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低强度化疗方案(CHG方案)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30例未接受过化疗的高危MDS或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CHG方案组,HHT和Ara-C每天1mg和25mg分别静脉滴注,连续14天,G-CSF300μg每天1次皮下注射,于化疗前12小时开始,持续使用至化疗结束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使用本方案1疗程后若取得完全缓解(CR),则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巩固并强化。33例高危MDS患者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CAG方案组,阿克拉霉素(Acla)每天10mg,连续8天,Ara—C每天25mg,连续14天,分别静脉滴注,G—CSF用法用量,同CHG方案。33例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HA方案组,HHT每天2—3mg,Ara—C每天100—150mg,分别静脉滴注,连续7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时,给以G—CSF,白细胞计数〉4×10^9/L时停用。结果表明:(1)CHG方案组1疗程后14例患者达到CR(46.67%),7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3.33%),总有效率为70%。CAG方案组1疗程后14例CR(42.4%),9例PR(27.3%),总有效率69.7%。HA方案组1疗程后11例CR(33.3%),3例PR(9.1%),总有效率42.4%。经统计学检验,CHG与CAG方案组比较P〉0.05,CHG与HA方案组比较P〈0.05。(2)30例接受CHG诱导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比例为40%(12例),平均持续时间8天,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3)14例经CHG方案1疗程取得CR病人,1人失访,其他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2月;复发者再重复使用该方案未能取得再次缓解。(4)CHG方案组中14例CR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6例仅接受HA/DA方案巩固及强化,已全部复发,平均CR持续时间6.1个月。另外7名患者除接受HA/DA方案外,还交替接受AA/TA/MA/IA等方案巩固及强化,平均CR时间已达10.6月,仍有4例处于持续缓解中。结论:CHG方案能取得较高的1疗程缓解率,与CAG方案相仿,高于HA方案。CHG方案骨髓抑制较轻,临床应用较安全。但取得CR后应加强巩固/强化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d方案:地西他滨20mg/(m2·d)×5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d方案:地西他滨15mg/m2,1;L/8h×3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感染的特点、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92例院内感染的初诊MD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2例初诊MDS患者共完成306个疗程,以第一疗程感染率最高(84.8%,78/92),后逐渐下降。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是肺部、上呼吸道、胃肠道。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33.3%(30/90),革兰阳性球菌占23.3%(21/90),真菌占23.3%(21/90),病毒占20.0%(18/90)。92例MDS患者中重症感染率为22.8%(21/92)。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 d(OR=10.875,95%CI:2.747-43.051,P=0.001)是MDS患者重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重症感染组相比,重症感染组总有效率较差(90.9%vs 63.6%,χ2=4.393,P<0.05)。结论:MDS患者第一疗程感染率高,最常见感染部位是肺部,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 d的MDS患者重症感染风险高,疗效差。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重组人G-CSF联合EPO治疗MDS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15例MDS患者应用GCSF联合EPO治疗后的血像和骨髓像及临床表现的变化,并了解其疗效。给患者GCSF300μg/d。联合EPO100U/(kg·d),连续10天,皮下注射。结果表明:15例MDS患者10例粒系明显改善,7例红系改善,输血间隔延长;患者对联合应用药物的副作用均能耐受。结论:应用重组人G-CSF联合EPO治疗MDS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改善临床表现、减少感染和出血,有利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原始细胞祖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血凝素-白细胞条件培养液(PHA-LCM)作为刺激源,研究确定了白血病原始细胞祖细胞(BCP)体外培养方法的一些细节。用此方法观察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去除T细胞和粘附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CP体外生长情况。27例MDS中10例(37%)有原始细胞集落(BCC)生长。BCC阳性率和产率与FAB亚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率并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显著相关。对照组中无一例有BCC生长。本文结果表明BCP能够反映MDS的恶性细胞克隆;BCC是评估MDS病期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